分享

原天津银钱总厂——清户部造币总厂旧址(省‘市’保档案/天津篇)

 无愧我心 2022-03-11

原天津银钱总厂——清户部造币总厂旧址(省'市’保档案/天津篇)

天津市河北区有一条上世纪初修的大马路,旧时叫大经路。当时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便以天津为基地试行“新政”,“开辟新市区”是他“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天津北站落成通车后,袁便下令从新车站一条直达总督府的大马路,宽二十余米,将其作为“新河北”的主干线。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大经路更名为中山路。

中山路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三公里。因为修得比较早,马路两侧也有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近代建筑和文化遗存。中山路中段的东南侧,马路边有一段长长的青砖围墙,围墙内也没有什么高层建筑,原来这里就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精的造币企业“清户部造币总厂”所在地。

在中国历史上,货币制造与流通多呈地方化的特点,在封建割据时期,此尚不至于引起混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开放,各地与外界往来频繁,此种落后的制度到了清末时因各省纷纷设厂造币后,通用货币各类繁多,终于造成了混乱。清政府也逐渐意识到统一币制的重要性,光绪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903年,清政府颁布《京师设立银钱总厂》谕,下令户部在京师成立造币总厂,用来整顿货币混乱的现象。由于当时工厂动力均需要依赖燃煤蒸汽机,故筹备时财务处以为造币总厂厂址家坐落于靠近水源及开平煤矿不远的天津,因此造币总厂的开办地由京师改为天津。

该造币厂1903年9月开工建设,1905年5月建成开工,因直属户部,故将初定名“天津银钱总厂”,正式命名为“户部造币总厂”。次年又易名为“度支部造币总厂”。到宣统二年,即公元1910年,清政府下令将造币权收归中央政府,并将直隶、湖北、江宁、福建、广东、奉天、河南、四川、云南九省的造币厂划归该厂管辖,并由该厂向这九家地方厂提供祖模,至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造币总厂。

好景不长,民国元年也就是公元1912年,袁世凯授意手下的曹锟发动了所谓的“壬子兵变”,度支部造币总厂也在兵变中被北洋军队的敌兵所焚毁。于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设在南京的江南造币厂升格为“中国民国财政部造币总厂”。第二年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大造舆论,使朝野认为国家造币厂还是放到天津更妥当。于是2013年5月“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在原度支部造币总厂的旧址上诞生,为支撑北洋政府和稳定北方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民国十年,即公元1921年,北洋政府将天津造币总厂降格为地方造币厂,更名为“财政部天津造币厂”,不过其产品数量和品种仍为全国之冠。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该厂由奉、直、鲁等系军阀把持,虽生产了一些纪念币、纪念章等,但实际上主要功能成了兵工生产,停止了造币,造币厂名存实亡。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该厂交由冀察政务委员会所管辖,将天津造币厂改名为“冀察绥靖公署修械厂”,又称“平津修械所”,当时恢复了部分造币功能。到1940年才正式结束了生产。

据资料介绍,作为晚清至民国时期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精、技术最先进、产品最丰富的造币企业。当时占地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有建筑物二十余处。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时代变迁和风雨沧桑,加上后来天津城的改建扩建。户部造币总厂旧址遗存下来的东西不多啦,仅剩下办公区部分的两排早已破烂不堪的矮房外,还有就是临中山路边的入口拱券门楼及石额。

青砖砌成的拱券门楼,门洞已用青砖封实,不能出入。高大的拱券门上有一块长长的白色石额,石额上横书有“造币总厂”四个楷体红字,两边有小字,分别为“民国三年”和“吴鼎昌”。你还别说,这位时任北洋政府内政次长兼天津造币厂厂长的书法,虽不算龙飞凤舞,但也算遒美健秀。配上拱券门楼上的砖雕花饰也称得上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据介绍,清户部造币总厂旧址是全国同类物质文化遗产中级别最高、遗存最多的一处。鉴于造币总厂旧址的珍贵性和不可替代性,202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