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历史】:读千卷书之第308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于兆鹏 2022-03-11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历史】:读千卷书之第308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中国史书籍的第六十八本书:《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本书从严谨的考古学,而不是神话角度,解析了旧石器时代东亚最早的人类,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解读远古中国的轮廓性勾画。

一、北京猿人的发现。清朝在日清战争中败北之后,加上义和团运动的打击,内忧外患,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清朝走向灭亡。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为促进现代化而设立了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是傅斯年。傅斯年得知甲骨出自河南省安阳小屯,立即任用刚刚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毕业的李济,组成了安阳考察队

在此之前,受聘于中国政府,在地质研究所任职的瑞典人安特生(J. G. Andersson)注意到已在学会公开的龙齿,并于1926年在北京郊外周口店的石灰岩采石场发现了人类的化石。化石埋藏于五十万年前的地层,被命名为北京猿人

而先于南方系统诞生了鼎的山东地区,分布有以位于南北接触地带的太行山脉为界呈东西对峙的裴李岗、磁山—后岗文化系统与老官台—仰韶文化系统。华北的这种复杂的文化区域关系与前述华北旧石器时代的区域间关系十分类似。华北一带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一直处于南北地域文化的交汇之处

二、青铜器从礼乐道具发展而来。在二里头文化三期,上述阶层构造的序列化变得更为明显的倾向从二里头遗址的墓葬中酒器转变为青铜制品这一点上即可看出。即青铜爵的出现。说到这里,读者对二里头文化或说中原地区的青铜器的意义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说,中原青铜器是作为一种身份标志或是仪礼制度及礼乐的道具发展形成的

被称之为“羌”的部族被捕获及被用作牺牲的记录可见于甲骨卜辞中。“羌”是指以畜牧业为生的人们,他们居住在与商朝相邻的黄土高原。我认为他们就是生活在长城地带北方系青铜器社会的区域内的人群。所谓人牲,就是通过把异族人当做牺牲,以促进群体的团结,同时提高王的权威。随着王权的进展,在另一方面这种敌视和歧视异族的意识也作为一种维持社会组织的社会机能发挥着作用。

三、宫本一夫的五个观点。宫本一夫的这部以考古来分析和推断的作品有以下五个观点:

1、不管夏朝是否存在,在商周之前的中华大地上肯定是存在早期文明的。关键在于,这种松散的组织结构是否能够称为一个国家。

2、不管二里头与夏是否有关联,但早期中华大地上肯定不止一种文明,如三星堆、良渚等。而且这种状况至少持续到商朝末期。

3、商朝时创立了汉字,之前是没有文字的。所以想通过后人的文献来论证夏朝的存在是极其困难的。

4、到周朝时民族大融合,汉字大传播。各个文明都将自己的文明与汉字联系起来。比如三皇五帝等可能不是一个文明的产物,而是多个文明区域的汇总。因此才会出现多种说法不一的情况。

5、在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中似乎仍然没有发现关于“夏”的记载,而且夏桀与商纣的描述太过接近。于是很多人认为“夏”是周朝为了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创造出来的。但不管怎样,随着考古的发现,殷商之前仍然存在着更古老的中华文明是无法否认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