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酒论史]天下无双:“李广难封”的几点启示!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2-03-11

  

碧翰烽/文    2022-03-08 21:46:54

唐朝大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叹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其中有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道出了多少“怀才不遇”的心酸与遗憾。

李广,长年在边疆保家卫国,是被对手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的,汉文帝甚至感叹他生不逢时,如果生在高帝时代,封万户侯又算得什么。史记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而在史记当中能够享有“天下无双”评价的只有两人,一是李广,一是信陵君。

李广真可谓是有勇、有名、有劳,可惜即使在汉武帝如此征伐匈奴的大时代,也依然是无功封侯。

更令人叹息的是,李广在最后一场对匈奴的漠北大仗中,因为被汉武帝认为“命数不好”,加之卫青想把头功给自己人的私心,竟让李广这个前将军走东路与大军会合,直接断送了前途,甚至要接受军事法庭调查与审判。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由于不愿受到酷吏的侮辱,毕竟位极人臣的周勃,也曾对狱吏的威风心有余悸。李广于是拔刀自尽。消息传出,全军皆哭。老百姓听说,也都哭。

一代名将落到如此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不仅在当时,李广就已经名满天下,到了后世,多少人怀念、追思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据统计,仅唐诗就有100多首是写李广的。

多少感慨,多少辛酸,多少抱憾,多少赞许,都在其中。

如何认识“李广难封”这样的现象?多少史学家曾经各有各的说法,有汉武帝的原因,有卫青的原因,也有李广本人的原因,还有时代的局限,等等。

分析诸多之原因,我们从“李广难封”入手,又能得出怎样的启示呢?

首先,什么才能称为科学的“功绩”

?显然,李广是想通过军功来封侯的。按照汉朝的规定,斩杀与捕获敌军主帅者封侯;将领或士兵攻破敌阵者封侯。与此同时,汉朝还有两项规定,即本部损耗不得高于斩杀敌数,且领兵将领在战场上要听从主将调遣。而在李广领导或参与的三次大战役中,有两次败仗、一次无功劳。

说到奖励军功,当然要从商鞅变法说起,商鞅规定: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就是这样的制度,将秦国变成了一架战争机器。

然而,我们再来看看李广的业绩,看究竟属不属于功绩?比如他曾经生擒匈奴的射雕英雄,也让匈奴长期不敢来犯,只要是李广当郡守的时候,匈奴人就不敢来犯,躲得远远的,这相当于给了城市和老百姓以安宁。这岂不是最高的“止战”境界。

还有,李广一生47年与匈奴作战,当过7个郡的郡守。这难道不算功绩?

这就牵涉到科学评价的问题,打仗与守城,杀敌与安民,应该都是一种功绩。就像一座城市注重于平时的建设与预防,从来没有洪灾;而另一座城市不注重平时,洪灾来后英勇抗洪,究竟谁的功绩大?

其次,关于个人才气与团队能力的问题。显然,打仗不能只是个人英雄主义,否则就容易吃败仗。

有历史学家就评价认为:李广非大将之才,个人之才气不足以支撑当统帅。也就是说,个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没有问题,但要治军严明、形成合力,还有些问题。

司马光就认为,李广治军散漫,游击习气突出,打仗没有多少章法。而且李广喜欢近距离搏杀,属于鱼死网破式的,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有的时候还不只是八百。

今天,有的人之所以难有成就,其实也可能犯个人英雄主义,不知道如何塑造一个优秀团队,如何带领一支能力超凡的团队。

最后,当然是对于功名的执念。丁万明教授曾经评说李广:封侯对于李广来说只是一个心结。的确如此,就李广一生的功名来看,其实也并不小,比如17年九卿,30多年郡守,都是朝廷重臣。

事实上,想明白之后,那些靠着祖宗荫庇、宗室血缘,以及不可言说的“阿猫阿狗”等等都能封侯,包括甚至有的还花钱捐官封侯,这样的封赏还有价值吗?

历史飞逝,世上的侯有千千万,可李广飞将军只有一个。

放眼天下,关注人生,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放过对功名的执念,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懂人生的价值!

 

本帖来自新浪博客>文史博客板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