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庄,位于江苏省、海安市河南高沙土地区,是全国闻名的“黄桥革命老区”。 ![]() 此地,西与“三泰”接壤、南对如皋隔河相望、北倚“青墩”古大陆架、东属海安城下的一隅之乡。自古至今,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乡民们勤耕细织、薪火相承,代代流传着这里的美好传说。 一,“凤凰墩”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孙庄原来叫“凤凰墩”。这块土地的来历要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原来是一片海洋,南面是古长江入海口,由于长江泥沙入海,又被海水托起,渐渐形成中间一高垛。高垛上长年长满芦柴草,据传,有凤凰栖息于此(实际上是雉鸡),因此,人们把这里取名叫“凤凰墩”。 到了“五胡乱华”年代,我中原的祖先被迫南迁,移民到此。在“凤凰墩”打鱼、晒盐、垦荒围田。这里与仁桥祖师庙在同一条线上,古话说:“先有祖师庙,后才有如皋”。 此地,年年发大水,老百姓叫“没朝”。传说,有一神仙在祖师庙庙前,栽了两棵白果树,以示定海神针。据老人说,在这里的千年白果树上,还挂过河草。北宋年间,祖先们筑起了“范公堤”,同时开挖了两条主河道,南通长江,西通青萍港,达泰州、扬州,东临大海。在“凤凰墩”北面设了码头,码头东面有港口,盐港村的地名由此而来。先民们把盐晒好后运到码头,再跟扬州来的盐商换粮食、布匹等商品。码头繁华,商贾云集。不久,“凤凰墩”暴发了一位富裕的员外,相传开有十八个大门朝外(文革时期,在此平整土地时,挖出两口老井,井砖都做了榫头),如此可见这里富足与古老。 “凤凰墩”东面有一块神奇的地形。在两条河的中间,夹着一条长长的垄埂,当地人有称“龙埂”,也有称“凤凰嘴”的,头朝东。在“龙背”上,建了一座土地庙。 这座土地庙来历非凡,传说,不知道在什么年间,从远处,从河里漂浮来了两块青石,说上面刻着“十方土地”字样,到了这里,就停了下来。因此,当地人就在此地,为土地公公、土地娘娘建了这座土地庙。在庙旁边还栽了一棵柞树,由于年代久远,柞树长得又高又粗,要三四个人才能围成一圈,树中有些腐烂,鸟儿在里面做窝,衔了桑树果掉到树里,又长起了一棵桑树,树抱树,极为壮观。更奇怪的是,听老人说:“龙埂”下面的土挖不掉,挖了还长。土地庙在文革时被拆除,神秘的那两块石头被砸。后来,土地庙恢复了,可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神灵了,可惜之至。 ![]() “龙埂”的头,远远对着东面的“转水墩”,提起“转水墩”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不知道在哪个年代,在“龙埂”的东边,住着几户范姓人家,河南边是大房,河北边是二房,为了来往方便,范家人在河上建起一座木桥。结果,奇怪的是两边都生了一个哑巴。主人找风水先生来看风水,先生说:此桥桥桩阻碍了“龙舌头”,怎么办?先生叫两家在桥东面开挖了这个“转水墩”,墩是圆形的,四周环水,水是流动的,形似一个圆球,跟“龙头”连接起来,规划一幅“蛟龙戏水”风水图。从此以后,范家再也没有产生哑巴。“龙埂”与“转水墩”的地形,给“凤凰墩”带来了活力和神秘的色彩。当人们谈起这个话题时,津津乐道。 ![]() 又不知在什么年代,“凤凰墩”这块风水宝地,被一道士知道了,他一看,不得了,此地要出王侯将相,必须破掉。他半夜偷偷施法,用铁锹竖立于凤凰头上,锹杆上,裹上女人的裤衩,挂上草鞋。结果,凤凰受伤,飞走了,那个大户人家渐渐衰败下去,也不见了。凤凰向北飞去,飞到北边原青萍乡时,它依恋家乡,停下来回头看望,因此,原青萍乡政府所在地,人们习惯叫“环头庄”。凤凰又飞到曲塘西边的李庄,脖子上流下一滴血,奇怪的是,此地长高了许多,人们也就叫土山了,每年还有人上山供奉香火。凤凰继续向西飞去。泰州称“凤城”,可能就是这个来头。据说,后来这个大户人家去了大伦,从此,杳无音信。 二,“岳家军”屯兵战金鞑 南宋年间,金兵南犯,岳飞率“岳家军”渡江御敌,屯兵于孙庄南的营溪村。由于“岳家军”曾在此扎营屯兵。土夯高垒,构筑工事,点将台,至今那里还是土台高筑。河西有古灶台造饭遗迹,有一条小溪至今还叫“烟囱河”。因“岳家军”扎营小溪边,固取名为“营溪”。“营溪”之名一直延续至今。 三,“孙角马庄”传奇 明朝初年,朱元璋打败吴王张士诚后,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防止江南苏州一带民众造反,强迫组织大规模移民,这就是史上的“洪武敢散”运动。 是年,一位名叫孙良甫的移民,《孙氏家谱 》上记载他是一位将军,当初骑着独角战马,带领族群从苏州阊门来到“凤凰墩”,安家落户,繁衍后代。马头上怎么会有角呢?此马可能是一种传说,或者是麋鹿之类的动物,据说,早上一天亮,从家里出发,去泰州城买中午的菜,十点到家,能赶上中午做饭。当主人离世时,此马也绝食死去,埋在主人墓旁边。可见马也如此忠诚。“凤凰墩”从此改名叫:“孙庄”或“孙角马庄”了。 四,红色革命老区 转眼到了民国年代,一九二七年春,共产党人王庆生(江苏、泰兴人),以卖笔砚为掩护,以塾师为职业,在孙庄营溪村,秘密发展了海安第一个党支部。从此,苏中有了共产党,星火燎原。 ![]() 一九三〇年,以孙庄恶霸地主孙明甫为首的反动势力,残酷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我红十四军,派张爱萍将军,率部攻打孙庄黄柯村孙明甫据点,由于敌强我弱,张爱萍将军此役受伤,只好撤退,后去上海治疗,这是后话。 一九三〇年,在红十四军失败以后,孙明甫纠结反动武装,反攻倒算。一时,乌云遮天,白色恐怖笼罩孙庄,此地成了人间地狱。他指挥家丁,残酷捕杀了299名共产党人,罪恶滔天。因此产生了“宁过九条江,不过孙家庄”的童谣。更可恨的是孙明甫死后,选坟地,选在“凤凰墩”的龙埂高处,他知道这块地,风水好,南来北往的船,都要经过他的墓地,过去船是要拉纤摇橹的,凡是南北拉纤摇橹的船夫经过这里,都要向他鞠躬拜谒,可想而知,他多么狠毒。 ![]() 一九四0年,新四军东进黄桥,为了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陈毅、粟裕组织发动了著名的“黄桥战役”。经过“三打营溪”,取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当年夏天,陈毅、粟裕二位将帅饮马孙庄营溪村,指挥部设在大商号陈恒山家,在这里驻扎近一月有余,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接待。他们在这里指挥部队打通了海安与盐城的通道,接着,与八路军胜利会师在盐城白驹。从此开辟了盐阜抗日根据地。 孙庄,作为黄桥根据地与盐城新四军军部的跳板,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后传 斗转星移,到了今天改革开放的年代,海安市撤乡并镇,将原仁桥、海南、田庄,划归孙庄,组建孙庄街道办事处。振兴乡镇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个美丽富饶的红色革命老区,焕发着她青春的活力。 1988年,原本地出家的当代佛教领袖、世界佛教协会领军人物、台湾华严莲社的董事长,已故的成一老法师从台湾来大陆探亲,并且在此地恢复重建了观音禅寺,自从观音禅寺建成之后,孙庄又繁华起来,高楼耸立,四通八达,处处显示一片生机。疑是凤凰又飞回来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古“凤凰墩”的人民,走进新时代! 一块红色革命老区、一片神话版的风水宝地、一本荡气回肠的《江海传奇》,令人深情的思念、向往! 二〇二二年二月撰稿 来源,文化海安 |
|
来自: 半瓶陈醋cwevfu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