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性情的清代文人袁枚,倡导“人欲当处,即是天理”

 泊木沐 2022-03-11

宋代的名儒程颢、程颐提出了读书人应该遵守的一系列道德标准,概括起来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保留忠义仁厚这些正确的天理,消灭个人私欲,才能成为正人君子。这样的主张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私欲的含义逐渐扩大,甚至影响到了感情表达,人们发现“二程”的理论也未必正确。此后,关于“人欲”与“天理”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历代都有精彩的论述。

有一个清代文人,他叫袁枚,有一次他给朋友写信分享学术观点时,提到了“人欲当处,即是天理”。他把看似矛盾的两个极端巧妙地融合起来。袁枚认为,先有感情,才有世俗礼教。如果不探讨感情产生的原因,或者一个人没有感情,那么谈论“天理”就是个伪命题。进而他提出一个观点,宋代理学家们应该也有私欲,如果他们没有学术研究中的探索精神,为什么要辨析“人欲与天理”的关系呢?在信件的结尾处,袁枚提出了,承认有正当的欲望和追求天理没有矛盾。

袁枚的胆量实在太多了,他竟然对宋儒的理论提出反对意见,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要知道,宋代是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学者的很多观点,都被古人当成“真理”,可以直接引用而无须验证。袁枚相当于推翻了前人的观点,他自己要创立学说。除了胆量,他还需要有深厚的学养。

在他给朋友写的另一封信中,袁枚说,“人欲”和“天理”像“瑕”和“瑜”之间的关系。大家一定听说过“瑕不掩瑜”这个成语。瑕就是玉石上面的斑点,瑜就是美玉的意思。有斑点的玉石依然是玉石,不能因为有了斑点,就失去了玉石的属性和特征。同样,有人欲不影响去追求天理,不能固执地认为,两者是对立关系。是不是觉得袁枚很有辩论的天赋,探讨问题的时候深入简出、一语中的。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想到一个题外话,袁枚为什么总是写信探讨问题啊?看似这个问题离题,其实了回答了这个问题,就能弄明白袁枚在学术研究中一直这么叛逆的原因。袁枚当了10年官,而后隐居家乡,在小仓山上盖了一座“随园”。袁枚在文学创作中强调“性灵说”,进而主张在治学过程中也要有真情实感。他为了证明自己学术观点的正确性,对宋代礼教观念发出了挑战。由于他的思想有些超前,他特别需要寻找和他学术观点一致的朋友。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袁枚在随园中常常授课,他的弟子中还包含女弟子。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学者,跨越礼教思想的束缚,敢于直接宣传自己的学术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