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说(02) | 李运波《奶奶迷信事之“纸人扫天”》

 月下花语777 2022-03-12
月下听花语
文中赏雅音

序:  

     斯,生于僻乡,长于僻野,对乡间习俗的触知——启于混沌,探于朦胧。在迷信奶奶的熏染下,经历了一些民间“恐怖习俗”,甚谓“妖术”,虽迷信难登大堂,却可从怪诞奇异中窥知一些乡间民俗,现拾聊一系奶奶迷信之事,不是宣扬迷信,只是以期遗忘,请勿信之,误了岁月。



小 小 说

(02)

奶奶迷信事之“纸人扫天”

作者:李运波

演播:耘音

应是麦收季,遭逢二十余日连绵阴雨,迷信的奶奶开坛祭祀祈晴用的扫天纸人(扫睛娘)越挂越多,数量从最初的一个、三个、五个,增由七个取代。
早饭后,乌云仍遮蔽着天空,雨点仍像断线珠子般从空中洒落。灰暗冷静的堂屋里,奶奶一边埋怨着:老天爷,您咋还下个没完没了呢?田里的庄稼都发芽了,再这样下去,我们庄稼人都没(mò)得吃的了……一边走进寝室,一手拿着针线筐,一手提着椅子,在光亮强些的地方坐下。取出白纸,对折,剪子在纸上横冲竖撞、左转右拐的,忽上忽下、曲直不定游走一翻,落出一个半人形剪纸,如此反复七次,一一展开——七个扫天纸人诞生了。然后,奶奶在一把尚未使用的笤帚上折了一些圪枝儿,用细线分别绑缚在七个扫天纸人的手上。



这些活儿干妥当后,奶奶起身,取清水用肥皂将手清洗干净,擦干。旋即,颠着一摇一晃的步履,搬了一把独凳,来到房檐晾衣绳下,放下凳子,吃力的爬了上去,踮踮脚尖,愤然的将三天前悬挂的那五个扫天纸人扯下,毫不吝惜地随手弃之于淋漓的雨水中。这五个扫天纸人的命运如同前两次一样,密集的雨点迅速将它们浸透砸成烂浆,连同细小的笤帚圪枝儿,一起混入污泥浊水,即尔被浊泥冲得无迹可寻。
在遭嫌弃的扫天纸人自咎灭亡之际,新诞生的七位扫天纸人整装入列。她们在晾衣绳上拉开阵式,手握笤帚,足朝天、头朝地的履行起神圣使命。在她们走马上时,奶奶祈祷(音)道:扫晴娘,请您一心一意扫晴,您以一人之力难以擎天扫不睛;又请两个帮手,您们三心二意未扫晴;增加到五个时又是五心不做主;现在请您们七位娘娘出山,一定要齐心协力扫走阴雨……



一不留神,站在凳子上的奶奶微弱的“唉……”声溢出。
院外,风还在不停的刮着,雨仍在不停的下着。身负重任的七位扫天纸人不畏风雨,不停地旋转身体,舞动着手中的小笤帚,卖力地、忽上忽下地扫向天空中的云雨。

傍晚时分,雨渐停了。次日,久违的阳光洒向大地。奶奶面向太阳,默默站着,双手合一,置于胸前。金色阳光照耀着她那沧桑的面容,沟壑纵横的脸庞更显肃穆。转身,只有三寸金莲的奶奶,此时迈出稳健步调,稳稳地踏上凳子,小心翼翼地取下功勋卓著的七个扫天纸人,说道:扫睛娘娘,您们齐心协力扫出晴天了,为我们造了福积了德,待会我把您们送到天庭去享福……



小脚奶奶在淤泥里一步一跋涉,艰难勇毅地踏着漫鞋口污泥前进。在一个十字路口,奶奶停下来,不顾黄泥巴包裹住了跪下的双膝,虔诚地取出七位扫天纸人,供奉上米饭等贡品,燃蜡焚香,一边行叩拜礼,一边深情道:“扫晴娘娘,您们扫晴有功,去天庭报到去吧……”随后,恭敬恭敬地点燃扫天纸人,让她们雨化升天。
这是奶奶众多请纸人扫天祈晴“法事”之一,这次扫晴娘扫晴最不给力,扫晴用时最漫长,也是最不成功祈祷,但奶奶送扫晴娘到天庭报到仪式,却最为庄重、最为虔诚。连续二十余日阴雨,麦田里麦子倒伏发芽,庄稼人焦灼又无助,巴心巴肝获得希望又担心遭“久旱甘霖——一滴”的忧虑。



查资料显示,纸人扫天祈晴这古老奇特民俗早在汉代就有,它是从女娲炼石补天,止住霪雨的神话派生出来。《论衡》记载:“董仲舒言,久雨不霁,则公祭女娲,俗图女娲之像作妇人形。”“久雨不霁,则攻社,祭女娲。”扫天纸人称谓在《帝京景物略》记载为:“雨久,以白纸作妇人首,剪红绿纸衣之,以笤帚苗缚小帚,令携之,竿悬檐际,曰扫晴娘。”胡朴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载了纸人扫天祈晴方法:“纸人(扫晴娘)须颠倒,足朝天,头朝地,其意盖谓足朝天可扫去雨点也。用线穿之,挂于廊下或檐下,俟天已晴,然后将扫晴娘焚去。”纸人祈晴成败后归往何处?民间歌谣可窥知一二:“扫晴娘,扫晴娘,三天扫晴啦,给你穿花衣裳;三天扫不晴,针扎你光脊梁。”“扫天婆,快快扫,扫尽乌云出太阳,收下黄豆打豆腐,收下稻谷吃白饭,你我都享福”。



古人用纸人扫天祈晴的习俗,表达了他们对待超自然力量有着很质朴的实用主义倾向(也有些功利——扫晴娘肯帮忙就给她花衣裳,不肯帮忙就扎她脊梁),纸人扫天祈晴目的是止断阴雨,以利收晒粮食、便于出行,但其是迷信,只当笑料,切莫认真噢!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