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节为何叫“灯节”?何谓填仓节?立春为何在古时叫春节?何谓大春牛?

 欧富花 2022-03-12

​元宵节为何又叫“灯节”?

夏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这天晚上因此被称为“元宵”或“元夕”。唐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说起元宵赏灯的由来,就必须提到东汉明帝信佛的故事。明帝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礼佛节日逐渐扩展为民间盛大的赏灯节日。唐人李商隐诗句“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很能说明唐代元宵赏灯的盛况。元宵节是旧历新年的最后一天,人们非常重视,除赏灯习俗外,明清以来又发展出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节日当晚,一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吃元宵,以示团圆美满,为新年佳节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何谓填仓节?

旧俗以夏历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此节曾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北方地区为盛。关于填仓的含义,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是以酒食饱腹为填仓,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据说只有这天吃饱喝足,一年才不会挨饿。其二是以备粮储物为填仓,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上说,京师之民没有种田储粮的习惯,日常所需,主要是通过市场求购,新年期间活动频繁,日用品消耗殆尽,填仓节的来临,就是提醒百姓,居家生活要及时补充仓储,以备不时之需。正如民谚所说:“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其三是指祈盼丰收的仪式,在华北农村,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以此祈求当年五谷丰登。填仓节习俗的特点是喜进厌出,这一天,各家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忌讳卖粮,也不向别人家借东西,门口要放煤炭镇宅,以求得一年生活富足。

立春为何古时叫春节?

夏历正月间(公历2月4日前后)的立春节,是春季开始的标志。一年之计在于春,古人非常重视立春节,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必须举行的一次盛大节日活动,因此立春又叫春节。周代,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宫后要赏赐群臣,施惠兆民。唐宋时,宰臣以下在立春日都入朝称贺。到明清时,迎春文化更盛。清代称立春的贺节习俗为“拜春”,迎春的礼仪形式为“行春”。京兆尹和各府衢官员,在立春这天,必须穿戴整齐,去东郊的东直门一里以外的春场去迎春,按照规定的仪式,对制作的春牛、芒神、柳鞭等举行迎春礼仪,然后进宫朝贺并接受赏赐。

何谓打春牛?

立春期间流行“打春牛”的习俗。民谚说:“春打六九护觉路市头,七九、八九就使牛。”耕牛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古人在立春日鞭打土制的春牛,含有送走寒气、促进春耕的浓厚象征意义。这个习俗起源于先秦,唐、宋以后盛行,特别是宋仁宗颁布《土春牛迎春牛经》后,打春牛风俗流传更广。山东民间把土牛打碎后,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浙江民间拜完春牛,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得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里,据说可以促进牛的繁殖。其他地区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各地年画中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吉祥图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