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霜:从观察到抵抗

 置身于宁静 2022-03-12
         三年前,陈迟恩送我一册他的自印诗集《在边缘》。仅仅从诗集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对诗歌在当下的处境和意义的清醒的认识,其中也透露出他的诗歌意志。这册诗集里的诗,与我们在不多的邂逅中他留给我的沉静而自重的印象是一致的。

前不久,得知他的诗集《城堡与迷宫》将要正式出版,我很为他高兴。出版第一部诗集可谓一个诗人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对年青诗人来说,它对写作的鼓励是不言而喻的。按照陈迟恩自己的写作规划,这部诗集里的诗,大抵还属于学徒期或刚脱离学徒期而自立的阶段,学徒期这个词,与成熟期相对,常给人以稚嫩的语义联想,然而,就像一个手工艺人,学徒期是他最卑微、最艰苦、最敏感也最用心的阶段,一个诗人的作品中最可贵的品质,也往往正是在这个阶段里确立起来的。对诗人自己而言,这个阶段的作品里,也许包含了他最刻骨的、不时会回溯的生命体验和写作记忆/技艺,对读者来说,则可以从中更清晰地看到一个诗人的成长。

这部诗集的诗始于一座天桥,诗人在这里看到种种奇特的城市风景。他所采取的位置,像一个典型的现代主义旁观者的位置。然而,和卞之琳这样的现代主义者不同,他站在桥上所看到的风景似乎是难以被消化和组织的,以至于只能用片段的形式来呈现它。从一开始,陈迟恩的诗就凸显着现实的强烈异己性质。这座在现实中已经消失的天桥,因而构成了一个隐喻,成为陈迟恩的诗歌和诗艺立场的起点。所谓“诗歌之难”,在陈迟恩的写作中,或许也就意味着他认识到,以往种种现成的诗歌取位/趣味、写作方案和诗艺立场在我们所处的现实中都已经失效了,诗人在词语间跋涉的同时还得就地取材,为自己锻造种种认识工具。在这点上,陈迟恩显出他的诚实和敏锐。他拿出的方法也是朴素而感人的:

我走进生活,也把野兽带进家门
——皮张铺在寝床上,
肉身投入沸汤。

这混合着俄罗斯诗歌风味的诗句,用简练的句法,勾勒出惊心动魄的内容,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坚定的诗歌风度。在他晚近的诗里,那个哽咽的、被现实的奇观所震惊的观察者的形象,已逐渐被一个主动地投身于与生活的缠斗和对现实的探究的“抵抗者”的形象所替换。而在这一过程里,陈迟恩的写作在同代诗人中也许就有了更广泛的意义。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祝贺陈迟恩诗集的出版,祝他越走越深,越写越有力量。

2016.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