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权衡?汉朝的权衡出土后,竟然揭开张仲景药方不好使的秘密

 知趣地 2022-03-12

伤风感冒作为如今最常见的病之一,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不少人家里也会常备一些感冒药来预防。在如今的观念里,得病之后吃西药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在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得病之后看病是怎么样的呢?据记载穷人请不起大夫,得病之后一般会上山采药治病。有钱的人得病之后就会像电视剧中一样请大夫上门问诊。古代常见的治疗方法有针灸,喝草药,按摩,敷疗等。现如今,大街上的中医药店的数量远远低于西药店。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变化呢?是中医不如西医吗?并不是。汉朝权衡的出土揭开了原因。原来是因为度量衡的不统一导致了药方中药材的实际用量产生误差。众所周知,在中药方里,每种药的用量都是十分精确的。用量不同,所配出的药方的功效可谓是天差地别。甚至本可以治病的药方却因为用量的变化成为害人的毒药!提到中国著名中医,首先想到的是扁鹊、华佗、李时珍,他们都对中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要讲的张仲景虽名声不如他们,但在中医学方面的贡献和这三位名医比起来也毫不逊色。厌恶战争,决定从医济世张仲景出生于东汉末年的官僚家庭。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学习读书识字,因此在小时候接触到非常多种类的书籍。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战乱四起,民不聊生。据记载有近百万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流离失所。生离死别每天都在上演,“尸横遍野”成为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从小耳濡目染的张仲景十分厌恶战争,并萌生了从医济世的想法。恰好在张仲景生活的地方有一位名医叫张伯祖。年仅10岁的张仲景就拜师于张伯祖,学习医术。拜师张伯祖,学习医术张伯祖是一位生活十分简朴的人,他对医学情有独钟。常常独自钻研药方。刚开始找他看病的人并不多,但他医术十分高明,找他看过病的人,大多数都能药到病除。很快就在南阳涅阳县出了名,当地百姓都十分尊敬他。东汉医者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因当时社会动荡,战争虽然给百姓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也带来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因此整个社会都崇尚仕途之路。加上本就对医者行业颇有偏见,因此医生只能与看相,算卦,解梦并列。在此情况下张仲景依然选择从医治病救人,这就说明了张仲景是一个非常高尚且善良的人。张仲景自幼十分聪慧,跟随学医时也非常努力上进。平时不仅要上山采药,回家制药,还会经常同张伯祖外出就诊。张仲景却从不怕苦怕累,因此深得张伯祖的喜爱。治病救人被百姓尊重在医术方面,张伯祖对张仲景倾囊相授。张仲景在学医期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书中的各类医学知识,并付诸实践。很快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医生。后经举孝廉被指派为长沙太守。在东汉时期,做官的人是不能随便进入民宅的。张仲景于是想了个办法,每月定时大开衙门为百姓治病。后来的人为了纪念张仲景这一行为,把坐在店里替人看病的医生统称为“坐堂医生”。写出医学史上巨著《伤寒杂病论》建安年间,成千上万的百姓因战争尸殍遍野,这就导致了瘟疫的爆发。朝廷为巩固政权自顾不暇。瘟疫爆发后,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越来越多的人因此丧命。张仲景所在家族本是大家族,族中人口近200人,却因瘟疫死掉三分之二的人。于是,张仲景毅然决定游历各地行医治病。他在行医期间丰富了治病的经验,同时不断整理治病心得。历经数十年,终于完成了医学史上的巨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为我国中医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清代名医张志聪也曾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药方被质疑此书后流传于海外,被多国医学家们所推崇。据不完全统计,由晋代至今,有超过一千以上的海外学者都曾学习,研读过《伤寒论》。足可见张仲景对人类医学的贡献之大。同时也证明了并不是中医不如西医,同时推动了西医的形成发展!随着朝代更迭,曾救人无数的张仲景的药方却并不像书里描述的那样,能够药到病除。因此渐渐地大家对这些药方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人认为书中其实是美化了张仲景和他的药方。直到汉朝的权衡出土后,才解开了这些误会。权衡出土,揭示真相“权衡”究竟是什么呢?权衡其实是一种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其中权是指秤砣,衡是指秤杆。通过对其研究后发现,汉代的权衡上记载了一句话:“官平秤,锤重一斤八两。”之后利用现代的测量工具对锤进行测量后发现,锤的重量按现在的标准仅有332.3克。真相终于大白,同时也为张仲景的药方并不能有效治疗伤寒病正名。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曾写道:“古今异制……古一两,今用一钱可也。”因为信息的闭塞,导致药方中的药材用量没能跟上度量衡的变化而更新。现如今有个词“半斤八两”足以说明问题。这也就使药方中的药材的用量和原始药方中的实际用量并不相同。药材用量的错误,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张仲景的药方不好使了。中医受到冲击,导致衰落到了清朝末年。一方面,西医开始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医的地位。另一方面,古代度量衡标准的变化也导致药方的效果大大降低,同时传统中医治病,耗时较长。这也就导致了中医的衰落。虽然中医的衰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中医在医学上的地位却不曾降低。现如今,说到调理身体,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中医吧。老话说得好,中药见效慢,但是治标又治本;西药见效快,不过治标不治本。中西学在我们很多百姓的心中,还是占有很大的地位的。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学,历经了时间的考验,保留下的中医学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相信在未来一定能重新绽放出它的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