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兴|方顺桥村的桥和闸

 唯我英才 2022-03-12

别看村子小,村内的古碑、古桥和古闸都是宝。不知道满城方顺桥这个小村的人,可能认为它籍籍无名,但要列举几处这个村子里与水有关的历史遗迹,恐怕马上就要对其刮目相看了——这里有始建于西晋年间的方顺桥,有立于康熙年间的“靳公神道碑”,有建于乾隆年间的分水闸……现在就说说这里的桥和闸。

方顺桥

方顺桥村因桥得名。方顺桥位于满城区城南20公里处,村中的方顺河上。据载,方顺河原名曲逆河,后人感觉此名不雅,便将“曲”字改为“方”字、“逆”字改为“顺”字,故名方顺河。因桥建在方顺河上,故得名方顺桥。

方顺桥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石拱桥之一,古代的时候这里是京城通往南方诸省的官道,在清代驻有驿站、留养局等机构。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虽历经洪水、地震等侵袭,方顺桥主体依然完好,足以证明古代设计者、建造者的聪明智慧。

据《满城县志略》记载,方顺桥始建于西晋永嘉三年,隋开皇年间、金明昌年间、明嘉靖年间曾进行过三次修缮——最后一次修缮时在桥下挖出一通石碑,记述着以上的情况。现在的桥体建筑为明代重修,整体保存基本完好,目前依然是连接方顺桥村南北的一个交通要道。除了限制机动车通行,非机动车、行人等依然可以从此经过。

方顺桥全长30余米,宽8米,高约9米,总面积近300平方米。桥体为三孔拱形石桥,主孔跨径15米,两侧小孔净跨约3.5米。原来桥两头分别有一对石狮子,后来南侧一只被盗。桥栏望柱上有22个形态各异的小石狮,东南两拱之拱中位置各雕有一精致的吞水兽,可惜西侧那个在施工作业时被碰损。

分水闸

从史志记载和现有情况分析,此河道原来并没有闸口和其它支流,只有一条河流从方顺桥流过,往东流入金线河。后来为避免水大时冲毁村庄,才在河上位置分出两个支流,一为金线河支流,一为白(百)草沟河支流。方顺桥上游即桥西500米处的这个水闸门就是其中的一座,这些闸门的设立可以合理有效地管控界河、龙泉河、白草河等河道。

界河古时候称滱水,在满城被称为渝水,发源于易县西南山区,有“辽宋分疆此界河”“一水分疆界辽宋”之说,也就是说,它是当初辽宋两国的界河,而不是现在满城和顺平的界限。龙泉河是界河的下游河,清乾隆十年在此建闸,其北为汇通闸,即白(百)草沟的进口,其南为鸡心闸,即鸡心河汇入方顺河以后又分出的入口,经方顺桥后与金线河汇合,白(百)草沟原为曲逆河以北各河汇流后的主要河道。

从方顺桥北桥头西转,途中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标志牌,一直向西行,几近村道尽头,再下个左转弯的下坡,就是分水闸区了。这虽说是方顺桥上游的一个水利设施,但在建造年代上却不一样——现存方顺桥为明代重修,而鸡心闸则建于乾隆年间。

闸道虽说已进行过清理,但一进入其间,一股历史的陈腐感还是迎面而来——野草杂树丛生,原来闸体的一些石条已经散落,西闸墙上面的绞关石已全部被损毁……近300年的时光,这道闸口真的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亟待后人的关注和护理。

水闸遗址现由土围堰、鸡心垛、闸门及下水道四部分组成,总长约50米左右。现存土围堰东西长约10余米,残宽4—10米不等,系用石块或白灰夯土筑成。鸡心垛为现在遗址中最为醒目部分,做工细致工整,体积较大,长约16米,宽约6米,高约3米,全部由长条块石经过精心雕凿为三、四十厘米厚的方料石垒砌而成,迎水面做成喇叭口型,以广纳来水。闸门西侧有绞闸石4个,露出部分长约1.5米,宽0.39米,厚0.2米,绳洞直径0.13米。东侧闸门绞闸石已损毁,闸体破损不堪。

别看方顺桥村只是华北平原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但依附于这个小村庄的一些历史遗存和历史传说等,每桩每件都代表了一段史实,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将这里保护好利用好,成为一处极具历史价值的遗迹。

(作者:高兴   编辑:苏若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