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靖华作品] 抗日女英烈一一李林

 翁墨宸文学馆 2022-03-12


民国八年(1919)春,某一天清晨。
闽南古镇石码车仔路头,熙熙攘攘的人群正提着大包小包行李走向停靠在码头通往厦门港的汽船,石码阿婆陈茶带着4岁的小女孩翠英夹杂在上船的人群中,她母女俩不停地回头,,向岸上的堂嫂吴燕一家人挥手:
“嫂子,回去吧!再见!”
“阿嬤,回去吧!”
“笛——”汽船启航。这船上的一拨旅客,是从厦门登上外轮去南洋的。
李翠英,就是后来的李林,她跟养母陈茶一起离开家乡石码,迈出人生不平凡的路。
李林,为中国革命作出突出贡献的百名英模之一,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缅怀墙》上华侨抗日女英雄,她的事迹撼天动地,气壮山河!
一、从一封信说起:
1939年9月30日,在山西雁北抗日前线,李林给党中央妇委写一封信。摘要如下:
“……我是福建人,因为我父亲在荷属印尼的爪哇经商,那里的文字我也略为知道一些,一个深刻永不磨灭的印象,那是:荷兰人对于当地爪哇人专制的统治与残酷的压迫,中国人在那里的不自由。这一切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今天非常高兴和光荣。我今天已和过去不同了。因为我已经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参加者,我是一个共产党员。”
……
李林给中央妇委的信,撩开这位年轻女英雄闪亮的光芒。


二、李林的身世:
李林,原名李秀若,福建漳州龙海石码镇人,生于1915年11月15日。出生40天即被生父母遗弃于漳州塔口庵边,被石码阿婆陈茶抱养。
李林,这个女孩子,从小在苦难中成长,被抱养时正值中国时局动荡,天灾人祸,瘟疫肆虐,养父李瑞奇被迫出洋谋生,养母持家与李林相依为命,靠糊纸盒子,替人洗衣服维持生计。
1919年春,四岁的李林跟随养母陈茶登上洋轮远涉重洋到印尼爪哇泗水小镇外南梦,投靠养父李瑞奇讨生活。后来,李林在养父李瑞奇创办的中华学校读书,直至11年后回国继续求学。
印尼外南梦学习与生活,让李林开始接触华侨侨胞生活的艰辛,看透荷兰殖民者统治下印尼劳动人民的苦难与不公。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深深地刺痛李林的自尊心,并萌生出朦胧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
1929年,14岁的李林随养母陈茶回国,定居于龙溪石码镇,继续在私塾念完小学课程。


三、青春年华:
11年侨居海外学习与生活后,李林与刚满2岁的弟弟李永成随养母陈茶回国定居,在石码的堂兄李太乙家共同生活。
1930年秋,李林考进集美学校幼师班,后又转入集美女中直至毕业。四年的学习生活,是李林最快活最幸福的时光。她勤学苦练,爱好广泛,团结同学,是校学生会骨干。
九一八事变,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李林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抗日救国义勇队”,并响应校主陈嘉庚号召,积极带头捐款,带领同学上街宣传抗日。
集美学校初中毕业后,李林先后辗转就读于杭州女中,上海爱国女中继续高中课程。
读书期间,李林怀着满腔报国壮志,组织并领导同学投入声援“一二·九”运动,引导“抗日救国青年团”开展工作,到农村、工厂向群众宣传抗日,还自费成立平民夜校,利用各种机会发动群众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在上海爱国女中,她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铿锵誓言,抒发置身抗日的坚强决心。


四、向往红军:
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攻下漳州,红四军进驻李林家乡石码镇,此时在集美中学读书的李林曾听养母陈茶讲述红军在家乡的故事,一颗向往红军的心在李林心中激起涟漪。
1936年夏天,同学高原告诉李林,红军大学要在北平秘密招生。李林说:“好!太好了!我们就去北平吧!”于是,她与同学贾唯英一起来到北平,由于红军已长征去陕北,李林改报北平民国学院政治系。
北平民国学院学生不多,但这里已有地下党撒下的革命火种,李林很快参加了学校进步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并积极领导学生开展大规模抗日救亡运动,成为盛大游行示威的护旗手,她已是一名心怀憧憬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与反动派斗争中,李林负了伤。
1936年12月18日,李林在地下党吕光同志的注视下,在马克思像前,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的李林心潮澎湃,泪眼模糊。她终于从一个充满正义感的青年成长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五、二出雁门关:
入党不久,李林便接受组织委派,到山西太原参加牺盟会工作,这是由我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团体。李林在牺盟会参加军政训练,被编入独立女生第十一连,任秘密党支部书记。
恶劣的环境,锻炼李林的意志。全面抗战爆发后,李林再三请求到抗日前线打击日本侵略者,她的申请最终得到批准。
李林来到大同,任职雁北牺盟会工委宣传委员,在大同地区开展抗日宣传。当年8月,李林亲自组织一支拥有120多人的抗日农民自卫队,同日伪占领军开展游击战。
正当日军疯狂侵犯晋西北,国民党军队节节溃退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时,组织上考虑到李林是一个女同志,环境形势又如此险恶,劝李林回太原工作,但李林坚持上前线。她说:“难道女同志就不能上前方吗?”她的热情与决心让时任中共晋绥工委书记赵仲池和雁北游击司令梁雷深为感动,批准了她的要求,并发给她一支六五步枪。李林终于第二次走出雁门关,与同志们一道参加对日寇的战斗。


六、长城内外:
在雁北,李林顶住世俗的阻力,组建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转战长城内外,剿伪军、打土匪,抓敌特,打了一系列漂亮战,令日伪军心惊胆寒。其中在麦胡图战役中,还缴获敌军马50多匹和10几支步枪。后来,八路浑一二0师独立第六支队骑兵营组建,李林担任教导员。改编后的骑兵营转战长城内外,接连取得多次胜战,给日伪军予沉重的打击,敌人悬赏5000大洋索取李林头颅,称她为“顽皮的女太君”。
1940年1月,李林参加晋西北军政民代表会,被推选为行署委员。在这次会上,李林受到贺龙接见,贺龙向在场同志们介绍:“这是我们的女英雄!一个女同志。回国华侨大学生,来自大城市,能带着骑兵部队与日本鬼子打战,打出了威风,很不简单呀!”


七、壮丽殉国: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艰难阶段,在雁北的对敌斗争也开始日趋残酷。日本侵略军八次对抗日军民“扫荡、围剿”失败后,于当年4月25日发动了第九次更大规模“扫荡”,妄图一举消灭晋绥边区抗日武装。
4月25日晚,李林与边远特委开会研究敌情,制定消灭敌人的策略,会后回到住地已经午夜,她又写了二封信,一封是给右山怀中心县长王焕光县长的信,关于此次反“围剿”的敌情通讯;另一封给丈夫屈健的信。在给屈健的信中,李林写道:
“……敌人又要发动围剿,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进攻。我写到这里,我们的孩子又在乱动了,但我会保护好他的,请你放心……”
这是一封来不及发出的“情书”,在那么残酷的战争年代,一个英雄对丈夫的“承诺”,是多么的脆弱。
第二天早上,战争打响了,为了掩护700多位机关人员及部分群众撤退,面对成千上万日伪军的疯狂扫荡,李林带领骑兵营战士与敌人厮杀,威震山川大地,在弹尽粮绝的环境下,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留给战士,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李林同志牺牲了,一颗耀眼的星星冉冉升起。
当南国集美学生李林饮下这最后一颗子弹一年多,她敬爱的校主陈嘉庚也为自己随身准备了“最后一粒子弹”,因为抗日战争尚未成功,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日军占领新加坡,敌人悬赏百万要抓捕陈嘉庚。陈嘉庚随身带上一颗氰化钾,并以诗明志:
“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敌。
回检平生公与私,尚无罪迹污清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