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大教授:对于二本生和三本生来说,考研才是最好的出路

 谢耳朵馆长 2022-03-12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对于现如今的大多数人而言,人生的历程都是高度同质化的——出生、成长之后经历人生的各种重大事情:长大成年、接受大学教育、结婚成家最终离开这个世界……在这种按部就班的节奏在之后,似乎人们都不曾思考过,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对于教育的依赖性远大于几十年之前?

人们总是在抱怨整个社会都变得“内卷”,却没有对如今社会陷入的这种状态进行什么反思和改变。

在2021年底的国家研究生统一入学选拔考试当中,参与考试的报名人数居然达到了骇人的457万人之多。

无论在这庞大的考研大军当中,做了认真准备的有多少、最终完整参加完考试的人有多少,总之这一数据就意味着参与到竞争之中的大学生们数量已经越来越多了。

其实考研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出路,但没有必要的是“考研”成为大学生们的一种必经之路,导致几乎所有学生都要“挤”在考研的人群当中。

无论是作为学生家长,还是作为学生本人,都应当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对于不同性格、不同情况的学生而言,在大学之后的出路也是截然不同的。

在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再去做决定也不迟。关于学生的情况与毕业之后的选择,我们不妨来看看专家的意见。

专家视角看考研

储殷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他曾经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交换研究人员、比利时欧洲大学跨区域整合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如今在国家智库以及各种专题问题研究组织当中担任职务。

在一个视频作品当中,储殷教授表示,其实对于当今人数浩繁的大学生而言,那些就读于“二本”、“三本”的学生才是更加应该重视考研这个机会来“翻身”的,考研才是最好的出路,能改变命运,对于一些本科学校就已经很不错的学生而言,其实不妨直接去职场当中“试试水”,一般都能够找到不错的就业机会。

即便是暂时求职不顺,也不妨在就业几年之后再重新考研。

这样的道理其实是很浅显的:本科学历的层次其实是取决于高考的,而高考的成绩很多时候并不能客观的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学习能力。

在我们身边其实类似的例子并不少:某个平时成绩十分出色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由于某些外部原因铩羽而归,最终高考成绩并不理想。

所以尽管这样的学生暂时会“委身”于一些水平比较一般的高校之中,但是扎实的学习基础和出众的学习能力会保障他们到了大学甩开身边的同学一大截。

所以对于这些同学,他们通过考研来寻求一个更加接近自己学习能力水平的院校才是最有必要的;不但有动机,他们本身出色的学习成绩以及自我要求水平为他们最终考研提供了极大的成功因素。

但是对于那些本身就已经就读于一些很不错的高校,甚至是一些“985”、“211”高校当中的学生,其实已经拥有比较不错的竞争力了,此时再去考研,无疑要面对很大的压力:如果要报考更顶尖的高校,那么无疑会面对很大的难度和竞争(保研的情况除外);假如考一些不如自己本科院校的学校,那么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这相当于是一种“自降身价”。

与此同时,日趋热烈的考研热潮难免会导致他们初试的分数达不到理想院校的标准,那么此时即便是考研本身存在院校调剂的机制,他们也会显得“骑虎难下”,最终如果上一所还不如原本学校的院校,其实还是比较“亏”的。

总之,当一个学生决定考研之前,还是要综合评估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院校水平以及择业竞争力,再做打算。

院校水平与择业重点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假如我原本是“一本”院校或者是重点大学的学生,那么即便我考研时候的成绩不太理想,到了不如之前院校的学校读书,那么最起码本科院校的出众能够保证一些“含金量”。

其实不然,第一学历固然很重要:有些学生硕博院校都很不错,但却由于第一学历不太好,而难以应聘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岗位。

但是,最高学历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有了良好的第一学历,就在考研的时候随便报考一个,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

很多人会说,现如今不是已经取消了“二本”、“三本”的说法了吗?为什么还要强调这种学历歧视呢?

诚然,“三本”的说法早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改变的了,原本的“三本”基本上已经开始往专科院校方向发展,这是事实。

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专门留心过相关消息,不从事高校相关工作的人又有多少了解这样的信息呢?

尤其是对于各种公司和单位的领导,他们很多人的观念也许还停留在很久之前的年代,在他们看来某些院校即便已经不再是“三本”,但仍然是比较吃亏的。

当然,最后还是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广大大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而言,要知道择业的时候学历和院校水平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追求学历的同时,还是应该适当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否则在进入职场之后,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到时候学历也就只是一张纸了,无法起到任何帮助。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作为经验丰富的家长,不妨以自己的经验去帮助尚在校园的子女消解一些就业带来的焦虑,帮助他们顺利进入社会。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