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锦堂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2-03-12

四、平肝潜阳法治愈眩晕一例

韩某,女,49岁。

初诊∶1978827日。

主诉及病史头晕胀痛十多年,近一个月来加重。伴有口干、咽燥、心烦易怒、失眠。经服西药降压疗效不显而来就诊。

诊查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弦。测血压190/110mmHg

辨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为主,佐以补肾。

处方钩藤24g(后下)草决明15g夜交藤15g云茯苓10g黄芩10g夏枯草20g桑寄生24g淮牛膝10g生牡蛎20g益母草10g珍珠母30g3

二诊药后头晕胀痛大减,但仍心烦少寐、口干咽燥。肝阳有潜降之势,阴液未复,心神失养。当于前法中增养阴清热之品。

处方生地黄15g百合30g钩藤24g(后下)草决明15g夜交藤15g云茯苓10g黄芩10g夏枯草20g桑寄生24g淮牛膝10g生牡蛎20g益母草10g珍珠母30g6

三诊药后头晕及胀痛已止,口干心烦易怒亦减,入寐较酣。测血压130/90mmHg。肝阳初平,阴液渐复。当再培补肝肾,以靖余氛。原方去黄芩、草决明,加女贞子12g、枸杞子12g。继服6剂,血压稳定。

【按语】《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是引起眩晕的重要因素。然而肝阳之所以上亢,多由肝肾阴虚而来。本例初诊所见口干咽燥、红少苔,即是明证。上亢之阳,必须使之潜降,故初诊以钩藤、夏枯草、草决明、生牡蛎、珍珠母等为主,以治其标。但阴液不复,肝阳难平,所以二诊加百合地黄汤。三诊着重培补肝肾,目的都在固其根本。

五、益气养血法治愈眩晕一例

张某,女,30岁。

初诊∶1978520日。

主诉及病史头晕心悸十多天,某医院化验血色素8g/L,诊为贫血而来就诊。自述头晕目眩,心悸,伴有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嗳气不舒,夜寐多梦,手心发热。已怀孕四个月。

诊查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滑而数。血压90/60mmHg

辨证心脾两虚,血不上荣,胃气亦不和。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处方党参15g炙黄芪15g炒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熟地黄12g白芍10g陈皮10g炒枣仁15g炙远志6g柏子仁10g6

二诊药后头晕心悸减轻,夜寐较安,梦少,手心发热亦减。仍气短乏力、纳谷不香。脉滑数之象已不显著。心神初宁,气阴尚未复也。

原方加麦冬12g、丹参10g,继服6剂。

三诊迭进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之剂,头晕、心悸、气短、乏力等症基本消失,惟胃纳不香,下午腹部稍有胀满,睡眠欠佳。舌淡苔薄白,脉滑而缓。化验血色素105g/L。气血渐复、脾胃失运之象。遵前法佐理气和中之品。

处方党参18g炙黄芪15g炒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5g炒枣仁26g炙远志6g制香附10g陈皮10g青皮10g炒枳壳10g6

药后胃纳转香,饮食增加,夜寐亦酣。

【按语】古人云∶"无虚不作眩。"体虚导致眩晕,有肝肾亏损与气血虚弱之分。本例眩晕伴心悸、气短、乏力,显然是气血虚弱,不能上荣心脑的反映。病在心脾,故以归脾汤加减。初诊所见夜寐多梦、手心热、脉滑而数,是兼阴虚之象,因而二诊加丹参、麦冬。脾病及胃,受纳失职,亦当兼顾,所以三诊用青皮、陈皮、枳壳行气和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