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年物理中考选择题解析

 太阳神98 2022-03-12

选择题在中考中占的比例比较大,如果仔细答题,容易拿到高分,下面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历年中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毎小题3分,共30分)

1.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两年的初中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C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7cm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g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5cm,在27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考点分析】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2.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影响因素振幅,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发散程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影响因素是频率,频率为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影响因素是物质的种类及物质的结构)。

【解答】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高音声部”的音调高。

故选:A。

【考点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3.中国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当今中国,科技进步使生活更精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兴”号高速列车因为速度很大所以惯性很大

B.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在高空所受的大气压强,比水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大

C.使用共享单车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开锁,二维码位于手机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D.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时,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分析】(1)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物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物距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现代的移动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解答:

A、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复兴”号高速列车不管速度多大,只要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就不会改变。故A错误;

B、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在高空所受的大气压强,比水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小。故B错误;

C、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故C错误;

D、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时,它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等知识,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

4.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A.汽化或升华 B.汽化或凝固 C.液化或凝华 D.液化或凝固

【分析】云是由气态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变为液态水或固态小冰晶的过程,可根据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来进行判断。

【解答】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放热);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放热)

故选:C。

【考点分析】此题考查的重点是水的三态变化,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看变化前后物质的物态特征,然后结合所学的几种物态变化,对号入座。

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分析】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分子是微观的,人的肉眼观察不到的,而灰尘可以看到,不是分子)。故A符合题意;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的缘故,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是盐分子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定义和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理解。

6.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压强 C.压力 D.功

【分析】①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克(g);

②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Pa),是以科学家帕斯卡来命明的;

③压力以及所有的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是以科学家牛顿来命名的;

④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是以科学家焦耳来命名的;

【解答】A、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克(g);故A错误。

B、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Pa),是以科学家帕斯卡来命明的;故B错误;

C、压力以及所有的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是以科学家牛顿来命名的;故C正确。

D、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是以科学家焦耳来命名的;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分析】该题考查常见物理量的单位,十分简单。

7.在日常家庭用电中如果使用不当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下列做法中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的是(  )

A.更换灯泡或维修电路时要先断开电源

B.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都使用两脚插头

C.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尖的金属体

D.开关要接在火线上

【分析】(1)更换灯泡或维修电路时要先断开电源;

(2)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

(3)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尖的金属体;

(4)开关与火线相连。

【解答】

A、更换灯泡或维修电路时,要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换新灯泡或维修电路,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正确;

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不能使用两脚插头,得使用三角插头,故B错误;

C、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不能用手接触笔尖的金属体,否则会引起触电,故C正确;

D、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与用电器之间,故D正确。

综上所述B可能对人们造成伤害。

故选:B。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积累,加强安全意识,学好电、用好电。

8.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实验现象表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B.图乙中,闭合开关,当导体ab在磁场中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会偏转

C.图丙中,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

D.图丁中,动圈式扬声器(喇叭)的工作原理和乙图的实验原理相同

【分析】(1)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磁效应,即电流能产生磁场;

(2)电磁感应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3)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要先给导体通电,再将其放入磁场中,即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4)对扬声器的工作过程有清楚的了解。扬声器的线圈中通过携带声音信息、时刻变化的电流,使得在一个瞬间和下一个瞬间产生不同方向的磁场,线圈就不断地来回振动,纸盆也就振动动起来,便发出了声音。

【解答】

A、图甲是奥斯特实验,该图中的实验现象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故A正确;

B、图乙中,闭合开关,当导体ab在磁场中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时,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B错误;

C、图丙中有电源,是演示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装置,是电动机的原理,故C错误;

D、扬声器工作时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其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乙图是电磁感应现象,它们的实验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分析】图中所示的四个实验,是电与磁这一单元最典型的四个实验,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学习中我们应该加以重点区分才行。

9.三块完全相同的冰块分别漂浮在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中,这三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ρ丙.当冰块熔化后,甲液体液面高度不变,乙液体液面高度升高,丙液体液面高度降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 B.ρ丙<ρ甲<ρ乙

C.ρ丙<ρ乙<ρ甲 D.ρ乙<ρ甲<ρ丙

分析:利用漂浮条件(ρ物</ρ液),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G冰/ρ液g,

然后根据冰融化成水质量不变,利用重力和密度公式表示出冰化成水的体积v水=m水/ρ水=m冰/ρ水=G冰/ρ水g.冰块熔化后,

若液体液面高度不变,则G冰/ρ甲g=G冰/ρ水g

若液体液面高度升高则G冰/ρ乙g<G冰/ρ水g;若液体液面高度降低,则G冰/ρ丙g>G冰/ρ水g;据此综合比较得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解答:三块完全相同的冰块分别漂浮在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中,

由漂浮条件可得F浮=G冰,

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液V排g=G冰,

所以V排=G冰ρ液g;

因为冰熔化前后质量不变,

所以G冰=G冰化水=ρ水V冰化水g,

则V冰化水=G冰ρ水g;

当冰块熔化后,甲液体液面高度不变,乙液体液面高度升高,丙液体液面高度降低,

则:G冰/ρ甲g=G冰/ρ水g,G冰/ρ乙g<G冰/ρ水g,G冰/ρ丙g>G冰/ρ水g;

所以G冰/ρ乙g<G冰/ρ甲g<G冰/ρ丙g,

故ρ丙<ρ甲<ρ乙。故选:B。

考点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明确冰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熔化成水后的体积的大小关系是解答此题关键,有一定难度。

10.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与灯丝电阻保持不变。先只闭合开关S2,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再断开开关S2,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B.再断开开关S2,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C.再闭合开关S1、S3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D.再闭合开关S1、S3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2时,灯泡L1与电阻R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

(1)再断开开关S2,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可知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电路中电流I的变化和R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结合R阻值判断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化;

(2)再闭合开关S1、S3时,R与L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判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电阻的串并联和欧姆定律判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结合R的阻值、R和L2并联后的总电阻判断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化。

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2时,灯泡L1与电阻R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

(1)再断开开关S2,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由U=IR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错误;由R=U/I可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R的阻值,则其比值不变,故B错误;

(2)再闭合开关S1、S3时,灯泡L1被短路,此时R与L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电源的电压大于L1与R串联时R两端的电压,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因R与L2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L1与R串联后的总电阻,所以,由I=U/R可知,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C错误;

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R的阻值;再闭合开关S1、S3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R与L2并联后的总电阻,因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意一个分电阻,所以,再闭合开关S1、S3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故D正确。故选:D。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清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