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挖荠菜

 新用户3134eDv6 2022-03-13

      前天晚上一场雨,老家的山坡一下子活泛起来。就像沉睡的人,一下子苏醒过来了。

      桃花还在发愣的当儿,杏花已经一股脑儿地铺满山坡。正当时的杏花,娇嫩得叫人忍不住要去用手触摸,香甜的味道淡淡的,散在雨后的空气里,醉人。大概杏花的性子是太过于急了,连蜂蝶都没有来得及反应。所以,盛开的杏花上,还少有蜂蝶的影子。

      你留意一下,会发现桃花其实已经急得啥一样的:花苞鼓鼓胀胀的,就像撅着嘴嘟着脸闹性子的小孩儿。我估计,过不了下周,桃花就完全开了。

      老家山里的空气本来就好,清新。经了昨夜的这场春雨,更是像给用水洗了一样。你深吸一口气,立马感觉自己的心肺就像给吸了氧气一样。草们马上就要起身了,树们也摇摇欲试地准备发芽。过不了十天半个月,老家的山山岭岭就会披挂上一层浓厚的绿军装。放眼望去,一片翠绿的画卷。

      其实,很多菜已经长好了,正是鲜嫩多汁,最好食用的时候。

      吃过午饭,我们提着小铲子小刀子小锄子,还有一大包塑料袋,上老家白杨泉那里的坡上去挖荠菜。

      “桃树地里的荠菜长的好的很,满地都是的。”父亲说,“坡坎底下的,一扑棱一扑棱,大得像扇子。”

      我们周末回来,就是打算要去挖荠菜的。

      老家的坡地多土少石,过了昨天晚上的雨,——昨晚的雨,大约是从凌晨三、四点开始下的,到早上七点左右就停了。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雨量很足,地里已经湿透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的是这样的。挂了雨的荠菜,胖嘟嘟的,肥嫩的叶子几乎能捏出水来。

      路边沟坎上的荠菜一波一波儿的,就像星星洒满了这里那里。我倒是不急着去挖,因为路边的菜一般还不算是最好的。即便长得很惹人爱,但是真正的味道不是那么好。对于那些城里人,或许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欢欣雀跃地蹲下身子,把这些还算不上最好的荠菜当作宝贝一样挖满一袋子又一袋子。——城里人贪婪,他们很多来的时候就带着蛇皮袋子。扛着装满荠菜的大袋子满载而归,脸上放着就像西瓜炸开了一样的喜悦。

      真正的好荠菜,多在远离路边的沟坎下边。那里往往偏阴,草盛,荠菜就挤在这些旺盛的草丛里面。它们不受打扰,在那里一心一意地安心生长。

      地面湿软,但不粘鞋。拿手拨一下荠菜叶子,还有水滴。——是最好的挖荠菜的时候。拿铲子轻轻一铲,就很轻松地挖下来了。

      父亲说的没错,这里的荠菜果然好。把挖下来的荠菜拿在手里,好家伙,捏住根部在手里转个圈儿,就像一个乒乓球拍子一样大。凑近鼻子闻一下,有一股幽幽的清香。

      这里的荠菜都这么大个儿,都这么肥嫩,而且,洒满了眼前。你可以这样想象:你的眼前就像撒满了金币,到处都是,你兴奋得捡拾都发现两只手顾不过来。

       我们带了五个大塑料袋。很快五个袋子都装满了,感觉还有更多更好的荠菜在勾引着你。

      有什么办法呢?找到了长荠菜的地方,荠菜就是这么多这么好。我喜欢吃荠菜饺子,荠菜蒸的菜疙瘩,荠菜弄的菜面。当然,把荠菜煮一下,过一遍水,凉调,也是一道美味农家菜。

      我很少挖野菜,因为小时候干的太多了。现在回老家了来挖荠菜,就当是寻找儿时的记忆。真的,蹲在老家的坡坎上挖荠菜,周围是满眼的杏花,我就像在画里一样。这样的场景,哪里仅仅是挖荠菜呢?简直挖出了我那么多的记忆:揪槐花打麦饭,打榆钱做麦饭,揪苜蓿涡浆水……野菜,是我们儿时生活的很重要一部分,弥补了粮食的不足。

      有路过的人,他们是来踏青的。看着我们弄了那么多荠菜,他们看得眼馋的,走出老远了还不住地回头望过来。大概,我们鼓胀的塑料袋子让他们羡慕得不得了吧!

      4:00左右,太阳正好。挖了一气子荠菜,人还有点热了。站在岭头上朝下面望去,远处的县城可以清晰地看到。环山路上的车流,往来疾驰。很有写诗的兴致:

      庭前柳条丝丝绿,溪头桃花点点开。

      一行山客过小桥,道是岭头挖荠菜。

      挖的是荠菜,收获的是乐趣。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专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