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心和他的《文学回忆录》

 昵称63703230 2022-03-13

序言

《文学回忆录》是木心重要的一部作品,这本书的性质有点像《论语》,不是本人自己撰写,是他学生听课笔记的整理集。我很喜欢读这类书籍,它里面不仅有思想知识,还有整理者对原作者的憧憬与敬佩,是真性情的书籍。

提起木心,我们就会想起那句“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诗句,所以,很多人说他是诗人,但他的本行又是绘画,这样,我们很难定义木心是个什么样的人,文学界对他的评价是,木心是中国现当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他的写作来源十分复杂。

文章图片1

《文学回忆录》木心

他讲《文学回忆录》,完全是自己的一家之言,是他个人对中外经典的阅读体验。像他这样贯通中外地谈文学艺术的人,是十分罕见的,能让我们想到钱钟书但他们两个也不一样:钱钟书的方法是,使用各种材料来建立自己的学术;而木心则是从创作者的角度,率真地谈对各类文学名著的体验。

我认为,人需要多读通识类的书籍,这有助于帮助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思维系统,这样,人在观察一个事物时能站在历史的全局去思考。《文学回忆录》就是一本教我们如何高屋建瓴地理解文学世界的认知系统,在里面我们能寻获通往真理之门的钥匙。

文章图片2

人生坎坷,木心却潇洒地把自己活成了一件艺术品

木心的短诗中有一句: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能写出这样写意的境界的人是有趣的,他在文字的表现上能力已经超越了万物规矩的范畴,这是有大智慧的表现。因此,他才能在《文学回忆录》中有如此自由且个性的表达。想读懂他这本书,咱们就得读懂这个人,而且木心的人生真的很精彩。

文章图片3

木心

如果你到网上去搜木心的照片,你会发现木心从少年到老年,都是一个风度翩翩、很好看的人。从他整洁且考究的衣着看,也许你会认为他是一个久在书斋的读书人或者是经常环球旅行的老华侨。其实木心的人生,有许多的不幸和寂寞。

木心1927年生于浙江乌镇,原名孙璞,号牧心,后来把自己的笔名改为“木心”。孙家是乌镇的大户,与当地的沈家沾亲,而这个沈家就是著名文学家茅盾的家。木心少年时就读茅盾的藏书,并不是单纯读书的内容,主要看茅盾在书上的圈点、眉批和注释,揣摩分析他的思想。木心精通古代诗词,因为他的开蒙老师之一,就是中国现代词学的开创者夏承焘。

文章图片4

茅盾的圈画与批注

木心一生没有成家,用他自嘲的话是“家破人亡,断子绝孙。爱情上柳暗花明,却无一村。说来说去,全靠艺术活下来”。

这里你看到了木心的全部的热爱仅艺术而已,我看相片里的他,衣冠楚楚、神采奕奕,这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注重仪表,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件艺术品在打磨。所以,在文章里他几乎不谈所遭遇的不幸与磨难。他觉得和艺术相比,这些事不值一提。有人说:文学和艺术,就是木心的避难地。

木心在1982年以留学生的身份资费到美国,当时他五六十岁,在纽约,他和画家、作家陈丹青、钢琴家孙韵等国内艺术家相识。所以说,你看不懂木心的画不要紧,只要知道,陈丹青、曹立伟这批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油画家,都对木心的画很佩服。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木心的文学艺术学识相当渊博。木心和这些艺术家聊天以后也很惊讶,说:“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于是,从1989年开始,他为身在纽约的十几位青年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两周上一次课,每次四小时,持续了五年的时间,一共83讲。《文学回忆录》就是陈丹青根据听课笔记整理出来的,书中保留了木心当年鲜明的个性与观点。

文章图片5

木心结束文学史课的毕业照

木心在这本书中挥洒自如,侃侃而谈,其实,他在美国时举目无亲,也不太会英语,只能靠稿费养活自己,生活相当拮据。这本《回忆录》是在孤独与窘迫中,在私人的场合下完成的,当时根本没有想过要出版。

木心的知识结构来自五四时期,没有出现过严重断裂。有人统计过,《文学回忆录》里提到的名著有近千种,木心都能作出独到的评价和判断,可见他是都读过的。而对《圣经》、莎士比亚戏剧,他更是读过几十、上百遍。一般读者,哪怕专业学者,也都是专攻一类方向,很少像他这样涉猎广泛。

这本书的独特价值,正是木心对文学的“私房话“,他对文学史的看法是极主观的,也许可以用“偏见”来形容。木心说:“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看文学史,是看观察方法,思想方法和分析方法。”

这里要说到一个核心问题,文学是什么?木心认为:文学即人学。当然一切人文学科都可以说是人学,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解释。我把书里的内容整理综合后,完整的表达应该是这样:人类因为迷恋自己,而想要了解自己,由此产生了对个体性的感知和想象。因此,文学是一个认知活动,而不是情绪活动。

我认为,木心在刻意回避文学“伟大”的问题,他更倾向于讨论文学的意义和作用,他说,文学能帮助你爱,帮助你恨,无知的本质是薄情,也就是体验不到丰富的情感。出于这种文学观,本书对中外作品的选择和评价,没有民族的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分别,作品中的文学性和作家的才能是唯一的标准。

文章图片6

西方文学经典的精神血统是命运的伤感

木心说:美术史,就是几个艺术家的传记;文学史,就是几个文学家的作品。

这当然是把书读薄的体悟,但是也说明了关于经典的含义。所谓经典,不仅仅是有杰出的艺术成就,也在通过影响文学传统而影响时代。相对后世作品而言,它们不是内容浅显,而是形式上纯粹,所以也就容易看得懂。精彩的文学作品之间有承接和影响关系,但要向上追溯,认祖归宗时,你会发现,总是固定的那么几本。

《文学回忆录》对古希腊文学和《圣经》的讲解部分,占到了十分之一,后面还多次提及。讲西方文学,这两部作品再强调也不为过。木心认为,这是西方文学最重要的两大精神源头。

整个希腊文化,可以称之为西方对“人”的发现,对于自我的发展。在希腊神话里,奥林匹斯山的诸神之上,还有一个潜在的命运希腊文学的基调,是表现人在命运前如何渺小,如何徒劳。木心说,希腊神话是美丽而糊涂的,这个糊涂的意思,就是说希腊神话情节的背后,有一种含混但更接近世界真相的质朴的力量。

文章图片7

戏剧《俄狄浦斯王》

古希腊悲剧中最有名的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故事围绕着悲剧命运主题“杀父娶母”展开,柯林斯国王的儿子俄狄浦斯得知自己会在未来犯下“杀父娶母”的罪行,于是离开了柯林斯,发誓永不回来。但是他并不知道,柯林斯国王不是他的亲生父亲。在冒险途中,他先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生父,又因为拯救了底比斯城,而娶到了王后,而这个王后正是他的生母。当俄狄浦斯知道自己还是没有逃开命运时,他刺瞎双目,自我放逐。

这种命运悲剧对古希腊人产生了净化作用。当他们承认了生活的悲剧本质后,选择了置死地而后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拥抱生活和美。

文章图片8

《圣经》与耶稣

西方的另一大传统来自于《圣经》。

木心认为,《新约》的文字意义高于《旧约》。《新约》时耶稣的门徒们用当时的口语体希腊文写的,这些门徒一般都是犹太人,他们并不用母语写作。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新约》代表了耶稣的语言,而耶稣是最伟大的诗人耶稣有伟大的人格光辉,这个光辉是他的文学品格赋予的。他的布道充满了灵感,比喻绝妙,象征简单,但是意义深远。

耶稣说:应该天空的飞鸟:它们不撒种,不收割,也不收集在仓库里,你们的天赋尚且养活它们;难道你们不比飞鸟更重要吗?

《圣经》的语言被称为“圣经体”木心说,无论谁写出这样的语言都会感受到内心光明,神秘地解释是圣灵召唤,其实是返璞归真

西方文学的第三大源泉就是莎士比亚木心说:“莎士比亚的剧,我看过五六十遍,为什么?就像年年中秋要吃月饼。有的人看完书就卖弄,应该多看几遍,真要多看几遍,也就不买弄了。”这句话,也值得我们惊醒。

文章图片9

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对于莎士比亚这个级别的经典,木心觉得没有什么好评价的,评论只不过是喝彩他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后来的人再写少男少女,就永远写不过了。罗密欧阳台下的独白,二人幽会和分别时的对白,都让其他作者感到绝望

在我看来,依着木心给出的轨迹读西方文学,你能快速地摸到西方文化的内核,在品味了三大作品的精髓后,会奇异地发现,绝大多数的西方经典,都在命运的催逼下,使人类低下了骄傲的头颅。这是先于作品而存在的神秘力量。

文章图片10

过分早熟是中国文学的主要特点,“先精彩后深沉”成就了中华文脉

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模式与西方完全不同,比如中国古代神话,很早就建立了来自权力体系的是非观念,中国古代文学的核心驱动力,也不是宗教信仰。在木心描绘的中国文学谱系里,有几个最值得注意的点。可以总结成四对作家作品,分别是:先秦的《诗经》和楚辞,孟子和庄子;魏晋的嵇康和陶渊明;最后一对是直接影响近现代文学的曹雪芹和鲁迅。

文章图片11

《诗经》插画

木心认为《诗经》是最好的抒情诗,超过了世界各国的诗歌水平,表现的情感丰富而细腻,从文学成就上说,丝毫不逊于西方的英雄史诗。中国后世的诗人,包括陶渊明在内,都把它当作典范来临摹学习。诗经是北方的诗歌代表,那么南方的诗歌就是《楚辞》,今存17篇,他尤推崇屈原的《离骚》和《九歌》,《九歌》中最好的是《少司命》和山鬼两篇。屈原的诗中有起伏流动、如同在飞翔的思绪。他的那种高贵感,也是绝无仅有的。从魏晋文学到鲁迅,都能看到屈原的影子。

孟子滔滔雄辩的气质,我就不过多介绍了,整个中国文学史都在涵养他所倡导的“浩然之气”中国的另一个文学源流是庄子,从苏东坡到明代文学家,看上去对佛家和禅宗很感兴趣,骨子里实际上都是庄子。木心认为,庄子的文学才华太高超了,他经常感叹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来得太早。他觉得庄子在文章中使用大量的比喻是一个困境,古代人的抽象思维很差,所以庄子在给人讲道理的时候,总要借助些外物,这也让《庄子》有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木心说:我要是和庄子会面,就说“庄兄,不要来大鹏、乌龟这一套,你想说自由意志,我们就说自由意志,大家表态。”生活孤独的木心,把古今的文学家都称为他的“艺术亲人”。

文章图片12

庄子《逍遥游》

中国的诗歌是月亮文学,也就是阴柔委婉的文学。包括李白、辛弃疾、陆游的豪放,也只是一个外露的架子。只有嵇康才是阳刚的诗人

至于陶渊明,就更值得一说了。我交给你一个窍门:看一个人懂不懂诗,就看他对陶渊明的态度。陶渊明的诗句极为朴素,却非常精致,是达到诗歌意境最简洁的方式。他没有思考过写作的真诚问题,因为他天生就是真诚浑然的。

木心总结,从中国古代文学种汲取养分有三个主要途径

  • 第一是吸取诸子百家的雄辩气概和诡辩技巧;
  • 第二是学习史学名著的笔力,当司马迁超出儒家思想范畴时,写出的《刺客列传》是很精彩的;
  • 第三是学习诗经、乐府和陶渊明的遣词造句,不从唐宋学起,是因为陶渊明相对简洁、容易学。

刚才说的都是古代文学的血脉。比较晚近的,最重要的是曹雪芹和鲁迅。

文章图片13

《红楼梦》插画

木心说《红楼梦》的伟大在两个极端:微观细节上玲珑剔透,写到了极至;在宏观控制力又极强,他彷佛化身为不可揣摩的命运,对多么偏爱的人物,处置起来也是绝对冷静,遵从小说的法则。

在整本书种,木心谈中外文学名家,常常喜欢停下来说,谁谁影响到鲁迅,他的言外之意是: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集大成者。他把鲁迅称为卓越的“文体家”。文体家就是那种修炼出了自己的语言体系,拥有独特的文学质感,片言只语之间,就能被人识别出来的作家。最让人惊讶的是,鲁迅好像没有经过预备期和练习期,从一开始就是成熟苍劲的。我们看到了鲁迅的文学血脉,自然也就知道了他是经过辛勤磨练才达到圆熟的,只不过他没有让人看到而已。

2011年,木心在故乡乌镇去世,享年84岁。但是我认为,和木心的文学观契合、喜欢木心文字的读者,仍然有机会成为他的朋友。

墨萱说:

木心的人生寂寞,是他打磨和雕琢自己的充分条件,因此,他才能成为通才式的人物;

木心认为西方的文学血脉,里面流淌着悲伤雄壮的血液,在命运的巨大阴影下,反而能享受生活的美感;

木心贯通中国文学的脉络,呈现出四条清晰明确的中华文学源流,让世人能更简洁地体悟到深沉而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我认为,木心是真正与文学艺术做朋友的人。他虽然一生坎坷孤独,但是他的精神世界里全然是星光熠熠的,里面全是人文大师。他们把自己全部的能量输送给他,让他能在人类“美的世界”里徜徉,时间久了,他在人生旅途结束后也化为星光中的一颗,在人类的艺术长河里成为了永恒的存在。

文章图片14

[1]木心之旅[J].孙郁.读书. 2007(07)

[2]读木心[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孙郁, 2008

[3]木心:“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J].蒋方舟.商周刊. 2013(04)

[4]论木心的印象主义文学批评——以《文学回忆录》为例[J].刘剑.中国文学研究. 2015(04)

文章图片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