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诗人系列01:由《诗经》走近“任真”陶渊明

 新用户32637V7d 2022-10-10 发布于北京

要从《诗经》说起。

我一直为自己不会读诗,不会写诗懊恼。

诗歌在我心中,是伟大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是《诗经》真正帮我打开诗歌的大门。

选用的读本,最终推荐两个,一个是三秦出版社 骆玉明解注的《诗经》,三册,图文皆美,难字带注音,另外一本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方铭注译的《诗经》两册,两个出版社都隶属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两个版本,方铭的注解详实多样,骆玉明的注解精炼,准确,两位都是学养深厚的现代学者,值得信任。

但这些都是辅助工具,最终我的阅读方式,是在他们两者的铺垫下,做减法。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言,这就是我要读的重点,至于那些政治引申,男女教化,暂且搁置一旁。

因此,诗经就顺便从孔子一般的长者姿态,变成了一个轻快曼妙的女子形象,带我聆听古音。

接下来,开启了我的《十八家诗钞》阅读,曾国藩纂,上下两册,6599首,这套书是在看完曾国藩传记和家书之后被种草的,但买回来就傻眼了,几乎没有注解,满页都是诗,读起来好费劲,于是这几年便在书架上吃灰。

某天,不知怎么就想起这套书来,这学期跟孩子们落实大部头阅读计划,我一向属于喜欢陪写陪读类型,一方面是自己乐意,另一方面,我总认为亲力亲为大概会是同理心最大的来源,于是我的大部头阅读计划便是这套书了。

前三位诗人分别是曹植、阮籍、陶渊明,曹植的诗歌里,很容易遇见诗经,写马用玄黄,写白露未晞,卷耳,处处可见诗经的意境,化用的写法,不知不觉中,又加深了对诗经的体会。

到了阮籍,咏怀诗综合了古诗十九首和诗经,但多了一些悲情,读起来胸闷,想逃,一样是醉酒,陶渊明醉得可爱,醉得欢愉,可阮籍喝的酒,感觉是要命。

曹植的诗是血书,恐惧,不安,怀才不遇,再加上才高八斗,字字出自肺腑,每一个字都太重了。阮籍的诗都是眼泪,是人生苦短,不能做神仙,只能苟且的扭曲。

陶渊明的诗,突破前人,自成一调,如果说曹植的诗总有一种不安定,带着恐惧和悲观的才情,阮籍则是描写四季流转,人生苦短最厉害的诗人,可到了陶渊明,冲和淡远,非常治愈,非常恳切,又非常自然,读起来让人心生欢喜,恨不得披衣提壶,叩门邀杯,欢饮达旦。

于是还想更近一步,便在读完114首古诗之后,分别看了下面这些:

顾随先生的《从诗经到陶渊明》、

蒋勋《中国文学之美-从诗经到陶渊明》,

林语堂《人生的艺术-爱好人生者:陶渊明》、

木心《文学回忆录》-陶渊明及其他一章,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两本传记,李长之《陶渊明传》和钱志熙的《陶渊明传》。

顾随先生对诗歌的赏析,带着佛家的眼光,这就把原本儒道调和的陶渊明,更加升华圆融了一些,我从顾随先生书里,学到很多关于写作的道理,他是有境界的,善启发的。

与此类似的有蒋勋先生讲的陶渊明,他特别分析了形影神三首,以及桃花源诗序,结合西方文学和绘画的视角,自成一家之言。

林语堂秉承一贯对外国人的口吻来讲述陶渊明,诗歌的部分少,主要在介绍他内外合一的和谐人格。

木心先生的诗也是很耐读的,他与陶渊明有相似之处,引用一段木心先生对陶渊明的评论:

“读陶诗,是享受,写得真朴素,真精致。不懂其精致,就难感知其朴素。不懂其朴素,就难感知其精致,他写得那么淡,淡得那么奢侈。”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塔尖,陶渊明不在中国文学的塔内,他是中国文学的塔外人。他在塔外散步。”

最后在刘大杰的《文学史》里面,可以看到一种规范的文学史人物写法,也就是因为有了前面的那些,才知道写文学史是不容易的,要可圈可点,还要不被挑战,几乎需要秉持一种中正的评论,刘大杰特意引用了鲁迅先生的评语:

“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他认为一个人身上是有两面性的,单纯定义陶渊明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似乎只是截取了他34岁辞掉彭泽县令之后的那段人生,而对之前的那段人生却有所忽略,我很认同这种看法,由此我也得出一个关于阅读的心得。

如果要读诗,最好按照诗人一本本专集来读,这样能看出一个人思想的发展,诗人遣词造句的习惯,这种穿透性,会带来系统性,就好比我比较不赞成读文学期刊,而建议选择一个或几个作家来做专题阅读一样,一座山峰往往带着群山的风景,这是一个省力的方法,也是一个可以走得更远的方法。

在读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时,我们很自然就会有一种“比较文学”的概念,文学鉴赏是从比较中得来的,正因为并非每一首都是精品,有大量几乎也都是平常之作,所以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最终流传下来的,是现存的几首,这种自己领悟鉴赏后的得道,远比别人早早给你的一个结论要丰富许多。

总的来说,阅读也是不可以偷懒的,所有美的东西背后,都应该有一份辛苦。美是甘甜,甘里面带着一种回味,咀嚼。

像唐诗三百首这样的,全是巅峰制作,像一首诗歌的华山论剑,不是一派掌门人,也就不要去参加这样的盛会了。

看陶渊明的诗,我有时候会将其当做日记体来看,他习惯文字的表达,仅此而已,当情理致合一的时候,杰作便产生,而他文字真正的魅力,在于他是接受现实的,是不违心的,是顾随先生说的“任真”的,是“心物如一”的。

他很能安慰我们现代人,我们需要桃花源,可是我们却不相信有桃花源,但陶渊明自己建了一个桃花源,这桃花源就在他的酒里,在他的诗里。

为什么要读陶渊明,苏东坡有他的答案,那是他被贬黄州,漏断人初静之时,陶公给他人生另外一种过法,我们为什么要读陶渊明,每个人答案或许不一样,这里引用木心先生的一段话:

“什么是陶潜的现代意义?”

"汉赋,华丽的题材,现在没用了。豪放如唐诗,现在也用不上了。凄清委婉的宋词,太伤情了,小家气的,现在也不必了。要从中国古典文学汲取营养,借力借光,我认为尚有三个方面:

诸子经典的诡辩和雄辩,今天可用。

史家述事的笔力和力量,今天可用(包括《世说新语》)

诗经、乐府、陶诗的遣词造句,今天可用!

陶诗的境界,意象,在现代人看来,还是简单的,但陶诗的文学本体性的高妙,我衷心喜爱。”

木心先生总结说陶渊明喜欢写风,文笔,格调,都有风的特征,这就是一股自然之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