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金海:姓名印三题

 等着l70smp782j 2022-03-13

姓名印(又称私印)是中国玺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姓名印不仅是书画家必备的文房用具,也是篆刻家艺术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创作题材。

一、姓名印的种类与功用

(一)姓名印若按内容划分,可以归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类型。狭义的姓名印,包括姓名、字号、别署。广义的姓名印,包括姓名+籍贯(如“广陵孙氏”“安吉吴俊卿”“吉林徐氏人月”等),姓名+年龄(如“蛻阁八十岁后作”“月色女八十三以后作”“爰公七十以后作”等),姓名+用途(如“俞旦手拓”“鲁庵印泥”“曼翁篆隶”“人月买得”“茂森画印”等)。

文章图片1

萧娴(萧娴作)2cm*2cm

(二)姓名印的功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凭信(常用于书画作品、文件签署、信函、合同等);

2、鉴定真伪;

3、检验印艺(雅俗、高下);

4、显示身份(修养、地位);

5、婚嫁贺礼;

6、装帧设计(常用于图书的封面和封底以及微信头像等);

7、辟邪(以金银玉质印章为佳)。

(三)姓名印与闲章(词句印)的价值对比

总体来说,姓名印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高于闲章(姓名印承载着印主的诸多文化信息);闲章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亦即市场价值)高于姓名印;姓名印和闲章的艺术价值基本相等(一说闲章略高于姓名印)。

文章图片2

武中奇印(武中奇作)2.3cm*2.3cm

二、姓名印的用字规则

姓名印是书画家的重要凭信,也是其作品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此历代书画家都十分重视自己姓名印的选择与使用。许多优秀的篆刻家不仅重视闲章的创作,而且也十分重视姓名印的创作。在他们遗留下来的篆刻精品中,姓名印就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例如清代蒋仁的“蒋山堂印”,邓石如的“邓石如字顽伯”,吴昌硕的“缶庐”,黄牧甫的“丁文蔚”。近人齐白石的“胡若愚印”,简经纶的“大千”等等不一而足。

据我数十年的学印经验和体会,篆刻作者如欲刻好姓名印,必须遵循下列几项基本规则。

(一)书风统一协调。入印文字或大篆(甲骨、金文、古匋文、古玺文、古币文),或小篆(秦刻石、权诏),或缪篆(汉金文、碑额、砖文)、简帛书等。如遇既定入印文字中有个别缺失者,需夹杂不同时代的文字,必须经过"印化"(艺术处理)后方可使用。

文章图片3

艾青(陈大羽作)3cm*3cm

(二)布局端庄优雅。姓名印代表着印主的“形象”,理应做到易于识读、美观大方。姓名印的布局当以平正安稳为主,切忌造作、野怪。

(三)字法正确无误。中国古文字(篆书)是篆刻艺术的主要表现对象,也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基。姓名印的入印文字与其他类型印章的创作要求一样,都需要做到“正确”“优美”“新颖”。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姓名印作为个人的凭信,它对入印文字的要求比闲章还要更高一些。我们在刻姓名印时如果文字出了差错,就如同替人改名换姓,那就容易触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与底线。

文章图片4

阿羽(王一羽作)2.5cm*3.7cm

我在姓名印的创作中遇到缺失文字时,通常是釆用以下三种办法来解决。首先是通假法(从略);其次是迁移法。印中缺失文字可借用相应时代其它载体的文字,如甲骨文所无之字,可从金文中找出相同文字代之,金文所无之字,可从甲骨文、古玺文、古匋文及古币文中找出相同文字代之;第三是拼合法。印中的缺失文字,既无通假字也无迁移字可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釆用偏旁部首拼合(组合)的办法加以解决。此法是依据《说文》从小篆、隶书、楷书(繁体)中依次找出与所缺的相同文字进行拼合。“拼合法”其实就是业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屡受部分印人和古文字学者诟病的“造字法”。我们在古文字书法和篆刻创作中,经常会因个别或少量文字缺失而束手无策甚至面临中断创作的尴尬情况。对于偏旁部首拼合的“造字法”,古文字学者和印人观点相左由来已久,总之是既有赞成者,也有反对者。据我的了解,对于“造字法”持赞成态度者,绝大多数是以篆刻创作为职业或以篆刻创作为主攻方向的印人(也有部分著名古文字学者和兼擅篆刻的书画家);对于“造字法”持反对态度者,主要是部分古文字学者和兼擅篆刻的印学家。事实上,利用偏旁部首的拼合方法来解决入印文字缺失的问题,是近代以来许多古文字学者、书法家、印学家和优秀印人从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古文字的应用技法(亦即“变通”的方法)。

文章图片5

云孙篆书(石学鸿作)2.3cm*2.3cm

姓名印在创作中,遇到个别入印文字的缺失可否釆用“通假”与“拼合”的办法,拙以为要视受印对象而定。如果受印人是行家或书画收藏爱好者,即可采用“通假”,反之则从俗采用“拼合”。例如,给行家作姓名印“王蕙”,可刻成“王恵”(以下类此);“张添”可刻成“张沾”;“董辉”刻成“董煇”;“倪兵”可刻成“兒兵”(见《汉印分韵合编》);“沙斌”可刻成“沙份”。反之,可按楷体刻成“王蕙”“张添”“董辉”“倪兵”“沙斌”。值得提醒的是,“拼合法”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变通”策略,切不可滥用此法,任意妄为。

姓名印的用字,还有一点也是必须提示的,即尽量使用常见且被古文字学界释定的字,不写或少写冷僻字和有争议的字。

文章图片6

蜕阁八十岁后作(秦士蔚作)9cm*9cm

三、姓名印的章法与边栏设置

姓名印在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以其字法奇异多变,形式丰富多彩而屹立于中华艺林。古代姓名印的章法(罗福颐在《古玺印概论》中称其为“文字排列方式”)主要特色是依据印章的形状(方、圆、长方、扁方、㰐圆等)、书体和字数多寡而布局。除此之外,古代的印工为优化章法和丰富印面(艺术)效果,还竭力变化印章的边框形式(如白文印的无边、增边、单边、双边等),增设各种界栏(如日、田、目 等)。姓名印的印边变化与界栏的设置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它是章法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用得当,可为作品增色,提高艺术效果。反观当今印坛,有不少作者的朱文和白文姓名印的边框、界栏的设计与运用就显得十分陈旧单调。

文章图片7

宋文治印(宋朗作)2.3cm*2.3cm

姓名印家族中有一种“朱白相间”印式,现在几乎已经绝迹,实在有些遗憾。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后期,我曾在省美术馆看到著名画家宋文治先生的作品中使用了一方朱白相间姓名印(宋文治印)。这是一方回文印,“宋”“治”为白文,“印”“文”为朱文。后来得知此印为著名篆刻家宋朗先生所作。宋文治先生的这方朱白相间印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朱白相间的印作具有很髙艺术性,它即有色彩变化,又能起到章法的平衡作用,钤在作品之上趣味横生。刻治朱白相间印,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经过仔细研究,掌握其规律,就一定能够刻出满意的作品。

笔者30年前曾在《书法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姓名印杂谈》的短文。有感于当下印坛对姓名印的创作尚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书画家的常用印质量堪忧。今又就此话题拉杂写了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不妥之处,敬希批评指正。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六日

于长虹唫馆

文章图片8

苏金海,1952年生。江苏南京人。字博生,号河西外史。室名坦易楼、盋山精舍、长虹唫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南京印社副社长、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江苏甲骨印社社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