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谈地方工业,释放了3个信号

 新用户49686918 2022-03-13
文章图片1

1958年3月,成都春寒料峭。

毛主席在此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建设经验,参会同志有刘、周、陈、邓、罗、李、胡、陶等人,前后历时十八天,史称“成都会议”。

毛主席在成都会议(第二次会议)听取华北各省市区党委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总结性地讲到地方工业问题。

认为地方工业主要有两个工作任务:一是为农业服务(基本的),二是为大工业服务,三是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四是为出口服务。

回顾中国工业发展史,我们发现毛主席对工业化具有非同寻常的洞察力,他对工业化的思考,远远胜过当时的高级干部和技术官员,各项工业战略布局具有前瞻性。

我们要明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毛主席提出发展地方工业的观点,属于颠覆性的发展思维,打破了苏联发展工业、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逻辑。

文章图片2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在政治上选择一边倒,当时国家工业基础很差,干部文化程度也不高,加上搞社会主义建设没任何经验,放眼世界也只能向苏联学习。

但是在学习苏联过程中,经济、文教及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又出现全盘照搬苏联的做法,教条主义又以另一种方式盛行起来。

这种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工作风气,再次引发毛主席的忧虑和警惕。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毛主席而言,轻车熟路的做法就是开展思想整风,解决方案就是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把相关同志召集起来面对面沟通。

要让大家在认识上形成一种共识,就工业化等若干重要问题达成统一思想,进而提升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合力。

毛主席善于总结经验,始终认为搞工业完全照搬苏联存在潜在风险,这个逻辑违背了主观想法与客观事实的统一原则。

文章图片3

我们不仅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也要兼顾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我们不仅要在大城市搞工业,兴建各类工厂,也要在地方(农村)适当搞点工业。我们不仅要在沿海地带搞工业,也要在广袤内陆搞点工业,这样布局才合理平衡嘛。

这是伟人思考国家重大战略的视角,完全不同于普通人的思维,他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全局思虑,从长远谋划。

说得理论一点,那就是毛主席善于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角度来思考国家大政方针。

毛主席在会议上强调,既要模仿学习外国也要有独创精神。即在学习苏联发展工业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也要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来做创新发展。

毛主席反对一切形式的生搬硬套。

苏联好的方面,我们要虚心学习,苏联不好的方面,我们就要懂得拒绝。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也要懂得自主创新,二者要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才是辩证法。

基于这种辩证认识,毛主席在成都会议上正式鼓励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兴办企业,从而掀起新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第一次浪潮。

文章图片4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由于当时农业合作化刚开始,人民公社也处于起步阶段,农村集体的原始积累非常少,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支撑乡村兴办工业。这也是乡村第一次工业建设折戟沉沙,遭受重大挫折的根本原因。

1965年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农业“60条”和三级核算制度落实,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充盈起来。

进入70年代,大部分人民公社都有了一定原始积累,资本和剩余劳动力的富余,让人民公社不由自主地寻找新的增长点。

文章图片5

中央政府敏锐地洞察到这一切,适时提出发展地方工业的伟大号召,鼓励人民公社发展各类“小五金”加工业。

在毛主席支持下,中国广袤乡村掀起第二次兴办工业的浪潮,这一次成功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1年全国新建了社队企业53100多个,年产值39.1亿元。1972年全国社队企业为56000多个,年产值46.0亿元。到了1976年,全国社队企业为106200个,年总产值为123.9亿元。

这就是社队企业的来源,也是上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前身和基础。

文章图片6

最后,再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吧。

第一,战略对了,就不怕路远,只会越走越近。

毛主席的工业化战略,为新中国完成工业化转型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工业发展史上,新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历程都堪称奇迹。

而创造奇迹的内驱动力,就是毛主席正确而独立的工业化战略,也就是毛主席的经济思想。一个伟大的战略家,肯定是精通经济战略的。

第二,乡村振兴,要从毛主席经济思想中取经,方可实现伟大理想。

毛主席在广阔贫瘠的农村,发展农牧副业,发展地方工业,发展集体经济,引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人民公社,用最小的代价消灭历史上最顽固的社会症结——贫富分化,为乡村的长治久安开辟一条崭新的光明大道。

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产业振兴放在第一位,诠释了毛主席思想仍然在发挥指导作用。

文章图片7

第三,调理阴阳,懂点辩证法很重要。

从哲学上分析,毛主席的经济思想同军事思想一样,充满辩证思维。

毛主席曾说过,官越做越大,越要懂点辩证法,不懂辩证法看问题就不够全面,就无法驾驭全局。

懂得辩证法,就知道调理阴阳,在阴阳两个不同方面找到平衡点,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和胜利。

我们普通人,也应该懂点辩证法,懂点矛盾法则。

学习辩证法的最佳入门教材就是毛主席“两论”,其中《矛盾论》教我们分析问题,剖解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一时还读不懂,或者抓不要领,那么可以看看相关的解读文章。

关于《矛盾论》通俗解读,欢迎参考阅读专栏文章《矛盾论提高你解决问题能力》。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专栏文章好评不断,说明这个专栏值得一读,读后真的会有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