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海晚报数字报纸文章

 杏林前浪4868 2019-10-25

  □程太和

  海安县社办(后称“乡镇办”)农机厂起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最初,农村在大规模进行水利化、田园方整化的同时,也开展了工业化,要求“县县发展工业、乡乡兴办工业、社社积极参加”。公社化后,乡社合一,改为“人民公社必须办工业”的号召。正是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海安县大多数公社都兴办了农机厂(农具厂)。60年代初,开始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依靠“平调”大队、生产队的人、财、物兴办起来的社办工业纷纷下马,公社工业趋于退落。1970年国务院召开了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会议决定,争取在1980年实现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号召。为了实现这一宏伟任务,要求社队大办农机、农具制造修配厂,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其他行业,这对社队工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江苏各地社队工业发展的新起点。1970年至1972年,海安县各公社都办起了农机厂、农具厂、农机配件厂、农具制造修配厂等企业。1980年,海安县农机类企业产值比1970年增长了10倍多。80年代后,随着海安建筑业的发展,部分农机企业转为生产大型建筑机械。譬如,现在生产建材设备的海安鹏飞集团、海建集团前身即为海安县大公农机厂、双楼农机厂,生产剪板机、折弯机的海安大西洋机械公司、东进机械厂前身即为曹园农机厂、李堡农机厂。

  在公社化初期,海安县小砖瓦行业也有所发展。70年代初,海安县人民政府(时称“县革命委员会”)和有关主管部门为解决砖瓦供需矛盾,要求各公社对已办砖瓦厂的需改进生产工艺、设备,未办的需积极创造条件上马。在国营海安砖瓦厂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各公社砖瓦厂得已迅速发展,普遍开花。1979年,公社办砖瓦厂生产红标砖37000万块,红平瓦1800万片。至80年代初中期,全县42个乡镇,创建47家砖瓦厂,拥有53座轮窑(大多为18门至28门轮窑),全部实行机械挤压成型砖坯,轮窑内燃焙烧新工艺。不少乡镇还在外省、外市、外县办起了“外办砖瓦厂”。譬如,章郭乡、邓庄乡在安徽肥西县办有砖瓦厂,立发乡在安徽天长县办有砖瓦厂,沙岗乡在扬州邗江县、泰州红旗良种场办有砖瓦厂,白甸乡在泰州红旗良种场办有砖瓦厂,田庄乡在泰县种猪场办有砖瓦厂,丁所乡在宿迁县办有砖瓦厂,李堡乡在东台县办有砖瓦厂。

  70年代海安县农机、砖瓦行业崛起的原因,一是农业多余劳动力与农业经济单一化的矛盾促进了农机、砖瓦行业的发展。由于长时期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抑制了农村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使得相对、绝对过剩的劳力找不到出路。为了充分利用劳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农民除了从事种植业外,还要经营一些工业、副业,以吸收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二是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与农业资金积累的矛盾促进了农机、砖瓦行业的发展。海安县是农业生产大县,70年代粮食亩产量在1000斤上下。高产的原因是实行了旱改水,改革了耕作制度,复种指数提高。但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农业生产成本也大幅提高,高产不等于高收益,甚至出现了“高产穷队”“高产穷社”的不正常现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收益率,增加农业现代化资金积累,除了发展多种经营外,只有发展社队工业。三是农民收入低微与改善生活的矛盾促进了农机、砖瓦行业的发展。70年代初期,海安县农民人均分配收入只有50元左右(这个数字现在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但当时的情况确实就是如此),处于饱而不温的贫困线上,经济发展水平在六县中处于“小六子”地位。这一收入水平,糊口已很勉强,添衣、置房近乎妄想。一些家庭孩子多无劳力的农户,连生产队的料草钱也要倒贴。严峻的事实告诉人们,光抓粮食生产不行,充其量只能解决吃饭问题,要增加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必须开展多种经营,尤其是利用农村劳动力就地办工业。社办农机厂、砖瓦厂,自给为主,商品性比重小,主要为本公社制造修理农具、提供房屋建筑材料等,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不存在产、销矛盾,比较适应计划经济年代的生产销售模式。故此,20世纪70年代海安县农机、砖瓦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