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兵时,抚顺给我印象

 大连成子 2022-03-13

抚顺留给我印象

20066月)

19726月,我们部队到抚顺进行军工生产,挖煤。

   抚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人民群众热情好客,雷锋精神感人至深,我们走到哪里都受到贵宾般的接待,记得刚到抚顺那天,矿区职工锣鼓喧天夹道欢迎我们,我们是占了雷锋的光。自从雷锋所在的部队离开抚顺后,这儿就再也没有部队来过。  

 雷锋精神最感人

周日里,我们经常到抚顺市里玩,看电影、照相、逛商店等,最难忘的还是到雷锋纪念馆。雷锋纪念馆在抚顺望花区,记得当年有许多外国人到雷锋纪念馆参观,所以去纪念馆的路上,许多楼房都粉饰一新。当时的纪念馆不大,院子里有个雷锋的半身雕像。雷锋手捧毛主席著作迈步前进的全身塑像正在修建。在纪念馆里,我第一次看到了雷锋写的日记,穿过的军装,缝补过的袜子,使用过的冲锋枪等物品。雷锋精神鼓舞着我们。我们在雷锋像前合影留念。

挖煤泥活真辛苦

   那时,我们营部的任务是挖煤泥,在东露天矿选煤场。露天矿开采出的煤里含有沙子,经过水洗,煤的比重轻,很快与沙子分开。我们的具体工作就是把洗出的煤泥挖出来,再装到火车箱里,然后运出抚顺。那时候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挖煤泥,装火车都是靠人力,活儿比较累。 

   记得那是国庆节前一天,天下着雨。我们都在营房里休息,准备庆祝节日,有的洗衣服,有的写家信。下午1点半,我们接到上级指示,9月份又调来一节六十吨的车皮,已经到了选煤场,必须立即组织人员装车,下午4点半准时发走,否则就将拖延到“十一”以后了。部队首长把这项紧急任务交给了我们。营部接到任务后,立即召集全体人员冒雨奔向选煤场,当时我们营部只有二十个人,要在3个小时内装60吨的煤,这在平时也许可能,可是这一天,下着不大不小的雨。10几分钟后,我们来到现场。排长做了细致分工,我们在车皮前一字排开,挥舞大板锹,把挖出的煤泥装运到火车箱里。时间紧、任务重、天下雨,谈何容易!但是命令如山倒,必须服从,完不成任务也要克服困难完成。我们真是拼了命,用大铁锨装,用人力车拉,整个活儿是跑着干的。可是雨越来越大,脚下的煤泥犹如海滩的沼泽,踩下一脚陷下很深,铁道上出现了弯弯的水流。可大家不知哪儿来的劲头,生龙活虎,你追我赶,当时喊的口号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保证向国庆献礼!”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选煤场的工人师傅看到解放军战士冒雨装车,送来了雨衣,但战士们谁也没穿,下午4点任务完成,60吨的车皮装满了煤泥准时发了,部队首长十分满意。我们的脸上也充满了笑容。

女孩子们太热情

周末到来时,街道的人员、学校的学生们经常到我们驻地慰问,她们帮助我们收拾卫生、缝洗被褥、洗补衣服等。有个女孩叫姜仲华,她好像是个带头的,每到周末周日准时来,还带着自己的小妹妹。我们谢绝她们洗衣服,她们就“抢”、就“偷”,把我们的衣服强行拿走。第二天她们就把干净的衣服送来,破的地方还给补好,让我们十分感动。那时学校的女孩子,对解放军战士的崇拜程度让我们心跳。因为我们当时都是20岁的小伙子,她们15岁左右。部队首长怕我们犯错误(与女学生谈恋爱),经常教育我们,不要跟她们“挂钩”(谈恋爱),谁“挂钩”就开除军籍。我们都非常小心谨慎,我当时是班长,更不敢越雷池半步。但就这样还是不行,女学生们成群结队来,有时候还一块儿开玩笑戏闹。开始叫我们解放军叔叔,后来熟悉了就叫解放军哥哥了。等一年后我们完成任务换防时,女学生们来送我们,有的向我们索要照片,有的提供住址要求通信,还有的送礼物笔记本,有的笔记本里面夹着情书……当时,那流泪惜别的场面让人难舍,又令人难忘。

如今30多年过去了,许多事情都早已忘记,但抚顺留给我的印象永远也不能忘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