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川幕府真的闭关锁国吗? | 青年维也纳

 浮生偷闲 2022-03-13

图片

德川幕府真的闭关锁国吗?

图片

图片

萧西之水

“脱亚入欧和亚细亚主义其实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

本文出自2020年萧西之水讲座《德川家后人今何在》的答问部分。本周日(13日)晚,萧西之水和吕利将对谈《大河剧<势冲青天>与涩泽荣一:幕末的历史是由谁来书写的?》,文末扫码报名!
图片

1 问近现代日本从脱亚入欧转向亚细亚主义,除了日本争取种族平等失败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萧西:其实,脱亚入欧和亚细亚主义表面上看起来不太一样,一个是要和欧洲人一样,另一个是要带领亚洲人搞什么大东亚共荣,但是这两个东西在本质上是有比较相似的内生动力的。什么内生动力呢?那就是它认为日本是一个不同于亚洲其他国家的国家,不管是要脱亚入欧,还是要在亚洲当老大,它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别致、别样的国家。这个就是所谓的日本中心论。

图片

鹿鸣馆时代相当短暂

我在《菊纹大和绘》的第一部分,其实就是着重讲这个问题:日本人是怎么形成近代这种思想和文化的。最主要的就是,它把日本国学和中国儒学结合起来,形成了这么一套观点:这个天下最初就是由日本来建立的,天照大神在创立日本以后,日本天然的就是要领导这个世界,起码是领导东亚的。它这个东亚的范围是一点一点扩大的,一开始它国力比较弱小的时候,它就脱亚入欧,它要跟西方这些国家为伍,不要跟亚洲这些野蛮的国家聚在一起。但是到了后来,国力逐渐强盛、强大了,它就觉得可以带领这些亚洲国家去跟西方的人斗,借此再把西方统治起来。

所以我认为脱亚入欧和亚细亚主义其实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最早提出脱亚入欧的,比如像福泽谕吉这样的人,他本身其实也是个亚细亚主义者,他也非常支持亚洲各国团结一致,其实他也是支持这个的。只不过,日本想要带领中国和朝鲜逐渐崛起的时候,他发现带不动啊,他觉得这两个国家好像不太听他的,还有另外一套朝贡体系。那这样的话呢,它就只能反过来,我先把你打服,我再把你拉到我这。其实是这样一种看法。后来日本确实也是照着这个路子去走的,一开始先脱亚入欧,然后把朝鲜和中国打败,打败以后,然后再想尽办法去拉拢,实际上是这样一种观念。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图片

日本桥繁华之景 (1926)

2、问:除去神话外衣之后,坂本龙马对明治时代的政治和精神文化究竟有多少实际贡献?同一时期的德川家人和萨长出身的贵族们又是如何评价坂本龙马的?

萧西:龙马对于幕末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但是到了明治维新时代以后,经过政治炒作以后,他反而成为了一个指路明灯似的、象征着自由的人物。你说他对于明治时代究竟有多少实际贡献,我觉得很难说。但是我只能这么说,他是一个很好的总结者,他把他同时代所有人、他遇到的人,他们说的话都以一种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又以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也就是船中八策,以这种方式提交上去,成为了大家公众视野里的一个文件。所以也可以说他的存在其实象征着过去人的一种思想。明治维新的这些人,他们一旦在改革过程中遇到迷茫的事情,需要回头找到一个标杆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找到坂本龙马的这个船中八策。

至于同一时期萨长出身和德川家的人是怎么评价坂本龙马的,德川家的好像对他不是很了解,所以评价比较少。萨长这边很多人都跟他接触过,所以对他的评价相对而言都比较高,认为他是一个比较自由奔放的人,也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图片

3、问:日本国会中君主不驾临众议院的传统应该是学了大英帝国。英女王至今也从不踏入下议院一步,每次召开议会都是传唤下议院议员至贵族院/上议院。但日本明治时期的政治模式又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很像。想问蕭西老师觉得帝国日本在西学东渐的路上最多参考了哪个国家呢?

萧西:日本到底是学了英国还是德国,我个人认为它从英国和普鲁士宪法之中都借鉴了一些东西,但更多的还是结合了明治时代那种政治背景,还有它自己政治实力的变化。在这种基础之上,它觉得英国的好,就会借鉴一点英国的;觉得德国的好呢,就会借鉴一点德国的,其实是这样一种状态。比如说它想强调军队的权力非常大的时候,就会说这个军队是由天皇来统帅的,这就是从普鲁士宪法里面得来的。但是如果说他们想强调天皇也不能太多的去干预这个国家政治的时候,就会拿出英国这一套宪法理论来说应该把大权还给议会,还给政党。所以,我个人的看法就是日本还是一个挺成功的拿来主义国家吧,我不觉得它对于英国或者对于德国有非常执拗的那种追求,它追求的应该还是一个更加适于它自己的那种政治模式。

图片

明治时期的贵族院

4 问 :德川幕府和大清同样采取了锁国政策,为什么双方决定改革以前在接受西化这方面就已经有很大差距了?

萧西:清朝和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是不太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清朝只留下了广州和几个零星的港口来对外国进行一些贸易,它是一种买办的贸易。那这样的话,买办如果想阻止你了解这些事情的话,他就可以阻止你了解,十三行担当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但是德川幕府并不是这样的,你去看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它开放了几个港口,专门针对几个国家。

比如说最著名的就是长崎嘛,它开放长崎,针对荷兰人,同时也针对清朝。同时通过对马岛和这个朝鲜进行贸易。通过北海道那边,他们和俄罗斯之间也有贸易。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德川时代的日本并不是锁国体制,它只是把它的国家贸易以某种形式进行管控。所以它对西方世界的信息,本身就有一个多元的接收机制,可以通过荷兰人,也可以通过俄罗斯人,也可以通过中国人,它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去接收来自其他国家的信息。幕末时期,启蒙了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这些人的,其实就是魏源《海国图志》嘛。中国人没有很好的去学,但是日本人对它很重视,学的比较好。

图片

长崎出岛的荷兰人

从荷兰、从俄罗斯来的近代文化的东西就更多了,日本人由此学到了很多的当时的新知识,比如化学、生理学、解剖学,这些东西他们都是以荷兰人作为媒介学过来的。这对他们未来的再转型,可以说是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所以说清朝和日本在贸易体制上本身就有区别,这导致了后来的不同发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