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迹·笨小孩》:一颗裹着蓝药丸的红药丸

 风声之家 2022-03-13
原创 子夜呐喊 子夜呐喊 2022-03-13 12:41

文 / 白头豕

子午按:《奇迹·笨小孩》算是春节档最有诚意的一部作品了。天价医药费、“三和大神”、被企业威胁的工伤受害者、帮工友维权被社会排斥的“刺头”、“苟延残喘”的伤残战斗英雄、清洗玻璃外墙的高危职业者……不断被边缘的“底层人”的生活通过这部电影映入了观众的眼帘;“穷不帮穷谁照应,两个苦瓜一根藤”的故事设定也符合无产阶级的价值取向……

不过,结尾的成功学设定令笔者不适,如果能像曹征路的《问苍茫》那样结尾,或许这部电影就更完美了。影片最后去到“打工人帮扶中心”的只有汪春梅,曾经的屠龙少年会不会又成了恶龙?

在现实中这样的“成功学”设定本身就是极小概率事件,它更遮蔽了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不过笔者善意地理解这个结尾并非导演文牧野的本意——这与影片前面深沉的情绪铺垫是矛盾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或许不这么结尾,这部影片就无法公映了,《我不是药神》结尾大概也有这样的“折衷”处理。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不错的现实主义电影,里面的场景让笔者这个曾经在珠三角待过四年多的打工人倍感亲切,值得象牙塔里的青年朋友们观看和讨论;其中“穷帮穷”的阶级自救而非寄托于资产阶级施舍的故事设定,更是显示了文牧野的良苦用心……

今天发表白头豕的这篇影评,算作一个观影讨论的导引吧。本文首发于作者知乎账号,授权本号公众号平台首发,欢迎知乎网友以及B站网友关注“白头豕”。

————————

《奇迹·笨小孩》是一颗裹着蓝药丸的红药丸,看起来像成功学,闻起来像成功学,尝到嘴里却不是成功学。我是带着成见来看这部电影,反而收获了惊喜。

图片

在看电影前,我知道它是文牧野(《我不是药神》的导演)的作品,易烊千玺主演,故事发生在深圳华强北,大概是3C行业的工人创业的故事。盲猜了这么几个特点:又一部为易烊千玺量身定做的大男主电影?主题是中国版的《让幸福来敲门》?或是3C行业版的《中国合伙人》?

图片

尽管导演是文牧野,题材是底层叙事,也有很多网友用好评给我推荐它,但这种底层青年创业的故事,“成功学”的味儿太冲了;让我怀疑它仍然会是一部用底层劳动者的血泪,为一位冉冉升起的超级巨星贴上“演技派”金箔的恰饭电影。

实话实说,我是怀着看完电影后说一句“果然如此”的动机,把它当成享受另一部经典本格推理大餐的前菜,坐到电影院里的。可笑的是自诩对电影逻辑熟悉的我,看到 3/4 左右,才恍然大悟自己错了。《奇迹·笨小孩》是一部好电影,易烊千玺也是一位真正的演员!而且不仅仅好在电影文本和工整的结构上,是好在价值观上

这里先从故事情节聊起,想看结论的可以跳到最后。

《奇迹·笨小孩》的时代背景在若干年前,地点在深圳华强北附近。易烊千玺饰演的主角景浩带着一个可爱的妹妹,母亲因为遗传性心脏病去世,父亲也抛妻弃子离开。他的妹妹才刚上小学,本是大学生的男主不得不辍学工作,养活自己和妹妹。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妹妹8岁以前凑齐几十万的手术费,帮助她根治遗传性心脏病。

好在易烊千玺饰演的男主维修手机的本领是很高的,开了一个自己的维修小店,连华强北的大神们也要向他来讨教拆机技术。他能租一个独立的小套间,白天工作,晚上接妹妹回家,给她做饭哄睡,再出去做些维修的零工。妹妹不仅温柔可爱,也待人礼貌,学校的门卫爷爷很喜欢她。景浩自己也心地善良,还帮敬老院打工的夫妻介绍工作,听原来的室友说母亲生病还借给了他两千块钱,人缘也挺好。只是妹妹手术的钱缺口实在太大,房租也拖了几个月没交了。生活如此不幸,人生的出路究竟在哪?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看不清楚。

短短几十分钟,电影把角色性格、时代背景、主要矛盾都交代得很清楚,体现了文牧野导演一贯的工整作风。我坐在电影院里,希望导演把该洒的狗血(诸多不幸命运的巧合)都洒完了,接下来的故事就要符合社会题材的现实主义逻辑了。

如果符合电影逻辑,接下来的故事应该是男主角偶然找到了生财的出路,为了给妹妹治病不惜赌上一切。而这条出路势必不是阳关大道,而是一条独木桥。男主将如履薄冰地爬行,奋斗之路一波三折,解决一个小的困难遇到一个更大的困难;解决一个表面的冲突,遇到一个更本质的冲突;直到遇上最后那个最大的难关浮出水面,暴露出最为本质的矛盾,这时男主角如何应对它,最终解决如何,才真正定义了这部电影。

有了这样的思考,观影过程对我而言就变成了一场本格推理。在心中盘旋着两个答案:

1、要么是成功学逻辑,宣扬极少数精英在智力超群之外,还有某种能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品质——从而滑落到精英价值观最常见的唯心主义。

2、要么是现实主义逻辑,人的奋斗战胜不了现实社会的秩序,主角一切努力最终化为乌有,通过悲剧激励观众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类似《我不是药神》或《无名之辈》。

作为观众,本着我对文牧野的好感,心中期待电影走向是第二种结局,这一种还算符合我个人的价值观。

接下来的剧情,自然而然按照预测好的逻辑推进:

  • 男主景浩在找原室友要钱时,得他介绍用十万块买了一批残次手机。

  • 景浩验证这批手机的质量,发现可以做翻新,抵押小店借了高利贷盘下来。转手预期可以卖九十万,突然整个世界都变阳光了。他也高兴地带妹妹去吃好菜。

  • 国家政策突然改变,打击翻新机,十万货款的手机都砸景浩手里出不去,他几乎陷入了绝境。

  • 景浩没有放弃,绝境下他找到了大手机厂,在不顾脸面和危险的百般努力后和老总说上话,他能做出这批手机的回收产线,对公司而言会创造极大价值。

  • 手机厂老板给了景浩一个机会,只要他能在几个月内完成这批货的拆机回收,良品率达到85%以上,就全部收走。不过最关键的一点,这批合同没有定金

电影看到这里,让我越发觉得剧情与《当幸福来敲门》相似。这部好莱坞电影里威尔史密斯饰演的底层单亲爸爸,带着儿子也是陷入经济的绝境,最终靠着他的社交牛逼症和“才华”,赢得了大老板的青睐,得到了机会证明自己的商业能力,最终改变了命运。算是成功学蓝色糖丸中最受好评的一颗。

莫非文牧野又是在翻拍好莱坞经典?我心里其实挺失望的。但另一方面,易烊千玺的表演却很优秀,角色塑造毫不出戏,体现出了过人的才华,把主角景浩那种不服输的拼搏气质演绎了出来。故事剧情和人物塑造能让人沉浸进去。

电影接下来才进入真正的主题:景浩用所有的钱,租了个集装箱做厂房,开了一个作坊式的小厂,把敬老院的工友请来做“车间主任”,找到了几名能够接受低薪的工人教会他们拆机,自己白天去做洗大厦的高空作业,靠高风险的收入来发工资,目标是按期拆完一座小山式的残次手机。

图片

而这一段的叙事颇让我感到惊艳。出现了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里面体面的高薪白领,和窗外吊着钢索命悬一线的工人们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幕把挂在玻璃窗外的易烊千玺长镜头一拉,如同周星驰在《长江七号》里饰演的农民工父亲坐在楼顶啃馒头一样(我认为国产电影里最好的建筑工形象之一),那种“阶级差异”的辣味就上来了,让我这名好吃辣的湖南人开始兴奋。

而招聘工人的场景,工头举着牌子穿梭在人山人海的招工市场,高喊注意电子厂进场的注意事项,也真实地刺眼。

景浩缠着工头帮他找到几名工人,这段情节颇有《钢的琴》类似气质。一群其貌不扬的社会边缘人被攒到一起,却要做一番事业,充满了滑稽感。但千万不要小瞧了这种情节,把什么样的配角设计到主角身边,恰恰是最体现导演心思的地方。

当我看到景浩选的工人有:

  • 网吧里不愿继续堕落下去,想要打工成家的三和大神

    图片

  • 因为工厂噪音而听不见声音,失去正经工作能力,还在打官司中的大姐

    图片

  • 为工友出头反抗暴力管理,因为打伤人而坐过牢,心地却很善良的小哥

    图片

这看似蜻蜓点水选取的几个角色,挑选的恰是当代新工人中最具代表性、话题性的底层现象。导演恐怕经过细致调研,提前创建了很多种人设,才最后挑选了这么几个配角。这种显而易见的良苦用心,已经掩盖不住创作逻辑里的社会关怀了。

于是我对电影的好感开始不断上升,前进到了《钢的琴》的期望。

剧情的发展相当工整,丝毫不出剧本逻辑的格律。几位工人势必要逐一把自身的问题暴露出来,成为团队的危机,化解危机的工程形成了团队的凝聚力。

我关心的不是剧情走向,而是文本的质量。明线上是团队的分裂与磨合,暗线里却是角色矛盾在这个团队里的映射。我关心的是导演创作选取的“矛盾”是什么,化解矛盾的“办法”又是什么。这里才能反映出创作逻辑和价值观。

电影没有让我失望。不剧透地说,每个工人引入这个团队里的矛盾,都不是好莱坞英雄片里那种个人性格、命运的矛盾;而是来自深圳这个新工人社会中固有的、普遍的社会矛盾。而化解冲突靠的也不是主角个人英雄式的魅力、掌控力,而是工人们相互之间的谅解和帮助。

从这里开始,我就觉得《奇迹·笨小孩》是好电影了,甚至是一部难得的“新工人”电影。即便它最后落到了庸俗的成功学上,也仍然有现实主义层面的价值。

而按照电影的一般逻辑,团队完成磨合之后,一派欣欣向荣的时候,剧情里最大的、最本质的困难就要爆发了。而这个困难因为剧本的高度工整,草蛇灰线,只要停下来想一想,所有的观众都能猜到:

  • 主角的货物被人偷窃,过程中主角受伤。

  • 因为手指受伤,高空作业被禁止了,失去了维系工厂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 高利贷逼债,收走了小店;房东逼债,把景浩和妹妹赶出了家;厂房也因拖欠租金要被回收。

  • 找到欠钱不还的烂赌室友,在被景浩殴打时说出了扎心的话:“你说我好赌,你赌得比我还大,你赌输了妹妹的命就没有了。”

  • 在台风的呼啸下,只裹着一层雨衣的景浩,央求手机厂经理给他一点定金,宁愿少要报酬。却遭遇了最重的精神打击:“我看多了你们这样的打工仔,把一切押在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上。”

  • 回到工厂的景浩,看到的是被台风刮倒的厂房。

我们的主角,如期而遇的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如果导演还想洒狗血,还可以安排景浩的妹妹突然病危住院,可他没有这么做。景浩遇到的每一个危机都前后呼应,最终叠加到了一起。事实上是他“赌输了”,怪不了任何人。

OK,对于把电影当成本格推理悬疑片的我而言,终于到最后揭晓谜底的时刻了。故事接下来的发展,决定性地展示了导演真正想用这部电影表达的是什么。

在我脑袋瓜里的分析中,落到下乘的是景浩再一次爆种,用他的奋斗和不放弃的精神,得到了手机厂大老板的同情和包容,终于化解了危机。但主角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成长,这会是一个逻辑彻底崩塌的结局。

中策则是主角的绝望没有化解,他一直以来的坚强最终化作崩溃,就像《无名之辈》里最后还是开枪行凶的章宇一样,用一连串的独白来还原了整个故事的悲剧,将个人无法反抗命运的失败,化作观众心中对这残酷社会秩序的反思。

中策如果高级一点,则会像周星驰电影一样从现实主义超越到魔幻现实主义,用一个春节时才可能出现的完全不合理童话(《喜剧之王》里的卧底戏,《长江七号》里的外星人,《功夫》里的如来神掌,《喜剧之王2》里被导演选中当主角),在留下思考的同时把悲剧温柔地掩盖起来。但《奇迹·笨小孩》里现实主义的基调,是无法转向成荒诞主义的结局的。

这两种结局,我都打算看完后说“文牧野不过如此”。因为在我的想法里还有一个简单明了的上策。其实电影到现在为止的一切困难,根本就不是特么的困难。无非就是发不起工资、生产秩序无法维持嘛?并不是这条商路本身不通。

那有什么难的呢?我很看不起主角,尽管他个人是充满能力和奋斗精神的精英,但他却意识不到自己一步步走向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恰恰是电影文本中从未描述的隐藏前提,景浩走的路是要做老板,要靠低薪剥削其他工人来获取手机回收合同背后全部的利润。

另外有一个答案,从当年国企改制开始,我们这些左翼就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那就是生产的合作化。让工人们不是以被雇佣的形式,而是以合作的方式,重建生产秩序,不就什么问题都不再成为问题了吗?

我还想起电影在景浩刚刚筹办工厂时,田雨饰演的“车间主任”望着堆成小山的残次手机说的那句话,“我想起四个字,愚公移山”。当时我就哂笑道,“愚公移山”是这么用的吗?关键是“山”吗?关键应该是“愚公”,是那些智叟们看不起的小人物,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在历史逻辑上决定性地消灭了大山。

没料到的是,电影下一幕,大雨过后坐在废墟上沉浸在绝望中的景浩,面对着前来上班的几个工友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工友们的回应却是那么地轻松,“这有什么”,不拿工资也行,回家做也能赶上工期做完啊。

工友们温柔而灿烂的笑容,和雨后的阳光一起,驱散了湿漉漉的景浩身上和心中的寒冷。他们果然呼朋引伴帮忙,把废墟下包装得很好的零件设备带回自己的家,如期完成了合同。

在景浩带着大家去见手机厂大老板时,老板问景浩这几位是谁?景浩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他们是合伙人”

原来这个悬疑剧的最终答案,竟然和我未曾期待的上策一模一样。

我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是被心中的成见一叶障目了。电影所有的叙事都包裹在“成功学”的蓝色糖衣下,可里面真正的有效成分,却是红色的“合作化”。

这原来本身就是一部宣传“工人合作化”的电影!

电影花了 3/4 的篇幅来刻画易烊千玺饰演的景浩,是多么符合成功学的标准。拥有过人的才智,善良的内心,有对商业机遇超人的预见能力,极强的执行力,不畏惧艰险,不害怕他人的歧视,又善于组织和管理,并且孤注一掷承担了所有的风险……按互联网社区里的那个热门话题——资本家承担了所有的风险所以才占有了利润——景浩是成功学的完美标杆。

可是他却彻底失败了。他没有钱来维持生产,没有权力来保障生产安全,没有资本能力来获取定金或是保理……作为资本主义秩序的边缘人,他如临冰霜、如履薄冰,只能做出一次押上自己和妹妹命运的豪赌,然后大概率地赌输了。

这不是对成功学的吹嘘,这是对成功学的解构。

而这成功学从一次努力走向下一次努力,却从一个失败滑落到另一个失败,用掉了3/4的篇幅,只是为了最终“工人合作化”做出的铺垫。“合作化”,多么简单的理念,却如同驱散乌云的阳光一般,举重若轻地化解了主角个人最绝望的危机。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我深深感到了这种叙事技巧的高明之处:“反面教员才是最好的教员”。

回过头来看整部电影,所有的故事逻辑都在铺垫着这一主题。

华强北的老板翻脸不认账、房东因欠钱将他逐出租所、高利贷因逼债收走小店、工厂地主收回厂房、手机厂的经理三番两次羞辱他“打工仔”的出身;即便目光如炬的大老板(“高育良书记”张志坚),也没有按观众的期待伯乐识千里马,惜才地拯救男主角景浩。

在故事中一切因为金钱形成的关系,最后都抛弃了他。而且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可非议之处,都是高度符合金钱社会的一般逻辑。

与之形成本质对比的是:

  • 学校传达室的孙爷爷一直帮助奔忙的景浩照顾妹妹;

  • 敬老院的两夫妻总是热心的帮助他忙上忙下;

  • 章宇高空作业的工头发现景浩手指受伤,为了安全满嘴脏话地把他赶走,却多结了几天的工资;

  • 而被景浩雇佣的这些工友们,在共同经历过三和大神的婚礼、帮助失聪大姐打跑逼她撤诉的黑社会之后,在景浩发不出工资的时候不计报酬地帮助了他。

成功学拯救不了景浩,金钱关系拯救不了景浩,真正一直帮助景浩的,是和他一起劳动,真正能理解他的苦衷、努力、和善良的阶级兄弟。

文牧野创作这部电影,表面上的逻辑呼应是各种引爆冲突的伏笔,而真正的逻辑呼应,是这份阶级上的情感。

——只有阶级兄弟,才不会因为你能提供什么样的利益,而是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而帮助你。

这本来是最好猜的剧本,却因为我对电影预设的成见挡住了眼睛。而易烊千玺的表演也非常棒,他在这部电影里“演技派大男主”的担当,并不是靠塑造一个成功学精英从而为自己明星的人设加分,而是靠自己的明星人设和帅气长相,为主角景浩在成功学道路上走到彻底的失败而加分。他的表演不是服务于自己,而是赋予于剧作逻辑的。给他点赞。

电影最后,已经成为“好景公司”CEO 的景浩,站在讲坛上面向传媒宣传新品,坐在下面的“合伙人”们各自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故事又回到了小人物翻身的美好愿望上,靠着被剥削者努力成为新的剥削者,于是把成功学糖衣最后的缺口补上。

图片

但我对此并不反感,杜琪峰的《龙城岁月》在大陆上映,主要角色不也是卧底的卧底,被抓的被抓吗?《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不也最后得到杜鹃儿的协助,话剧大卖了吗?《喜剧之王2》里的“如梦”,在那卡车碾过前的远光灯一照之后,不也如愿以偿成为大明星了么?

春节贺岁电影嘛,该有的品位还是得有,盖不能免俗也。

最后用一段比《海阔天空》更适合电影的歌词,来结束这篇文章:

劳动者赞歌新工人艺术团 - 劳动与尊严
我们不是一无所有
我们有智慧和双手
我们用智慧和双手
建起大街桥梁和高楼
……
我们的幸福和权力
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
劳动创造了这个世界
劳动者最光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