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庆寺塔

 凡人的书库 2022-03-13

松阳地处浙西南山区,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199),为浙江第24个、浙南第2个、丽水第1个建县的县份。汉末,松阳是丽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的中心。经历两晋“永嘉南渡”北方士族南迁,学术文化的中心移向江南,松阳的“耕读传世”遗风形成。到了大唐武德年间,松阳升县为州,成立丽水地区第一个官学,出了个唐朝著名的道家宗师叶法善,松阳的汉唐雄风依存。

两宋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以思想领域划时代创新等为标志的“新局面”,奠定了此后近1000年的历史发展基本格局。直到今天,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仍然受到宋韵的深刻影响,“文治”传统厚植,“振家声唯有读书声”依然受推崇。因此,宋代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期。而那时的松阳,无论是松古盘地,还是四周中低山区,都有人群定居了。状元沈晦吟诵着“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踏歌隐居松阳;到南宋末女词人张玉娘出生。松阳亦从“耕读传世”,进入“鱼米之乡、文化之邦”。表现在诸多方面:

在政治领域,有叶梦得、项安世、沈晦御敌辅政的爱国情怀。

在哲学宗教领域,有项安世的易学;潘好古、潘好谦、叶时、刘炎等的理学;刘应真、赵初旸、豊去奢等人的道学;行达、释延沼、慈辩、雪堂等禅师的佛学;还有潘景夔的方志学等等,可谓百花齐放。

在经济领域,宋代作为一个文化高峰时期,根本的基础是农业文明的精致化。松阳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历任松阳地方长官,把兴修水利作为首要任务。无论是梁朝时期的通济堰,还是两宋时期的青龙圳、白龙圳、金梁圳、芳溪圳等,虽代修代葺,但沿用至今,造福当代。加上松阳先民不断改良土壤,培植优良品种,使松阳成为处州的“粮仓”。同时,生产“小凤团”贡茶。

在商贸领域,宋时出现“交子”纸币,松阳有两个“官市”(旧市、西屏),集贸丰富,且松阴溪航运繁忙。

在教育领域,在唐武德四年(621),松阳已成立官学,虽额员少,但民间兴办书院、义塾、里塾弥补之,有明善、白云、福安、蓉川、洞阳等书院。松阳从唐朝第一个科举进士毛云龙到清末最后进士高焕然,总共百余名进士,两宋占了七成强。

在文学、戏曲领域,有北宋叶重开、刘炎、项安世等大家;南宋刘澹然、程樟、项得一、叶王季、何琮时称松阳“五贤公”;张玉娘被称为“四大女词家”。同时,南戏盛行,松阳高腔源于宋元南戏,形成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清;松阳傀儡戏(提线木偶)亦兴于宋时。

在艺术领域,宋代以“文雅”著称,将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般闲事”融入日常生活;松阳民间至今还有种植兰花的习俗;出土的凤耳瓶,是国宝级青瓷;藏于民间南宋驸马的象牙朝笏,素雅精美,流传至今。

在科技领域,水南出土的松香,堪称贡品;宋时松阳银矿开冶采取先进的“烧爆法”“吹灰法”;水利工程用竹笼就地取材,建筑堰坝。

在建筑领域,保存宋代古老遗风的延庆寺塔,其周密的选址和设计,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构筑技术,以及残留的题记壁画等,是江南砖身木檐楼阁式塔中保留北宋遗物最多的建筑遗存,是松阳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宋代高层建筑遗存,也是松阳宋韵文化的金名片。

在军事领域,松阳素有“桃花源”之称,先后两个县治,均未筑城墙,挖城池。宋时,松阳没有驻军,直至明末。

在社会管理领域,宋代废除唐代村制,乡村管理从乡官制转为乡役制,管理理念更趋实用主义,是为村社演变之政治原因,迄今松阳村社尚有浓厚的宋代遗风。而松阳之义役,尤值一提。乾道五年(1169)松阳民户首创义役,以一乡或一都为单位,由应役户出田若干作助役田,出田多少,贫富不等,所收田租充应役费用。然后全国推广之。

在人口迁徙方面,在目前掌握的族谱中,唐朝有文献记载迁入松阳的有金、高、周、季、程、徐、潘、陈、纪8个姓氏。两宋时期,有洪、王、杨、翁、沈、丁、毛、吴、刘、孟、想、詹、郑、包、梅、何、江、萧18个族姓迁徙松阳。

同时,松阳保留着唐宋时期诸多实物,如界首水井岭的唐宋、择子山南宋瓷器古窑址,延庆寺塔,以及多种青瓷、松香、象牙笏;多条堰坝、多座寺庙等;还保留众多宋时地名,如松阳县、儒行坊、下马街、“桃花源”、洪坦、石鼓等等。此外,松阳至今尚流传许多宋代之风俗,如放水灯、“担年日莽”、祭灶、打清蘸、迎神赛会、年俗及其他礼俗等等。

只恐云霄有路通,层层登处接星宫。洗花寒滴翠檐雨,惊梦夜摇金铎风。

僧老不离青嶂里,樵声多在白云中。相逢尽说从天降,七宝休夸是鬼工。

这首七律诗,是宋人朱琳登临延庆寺塔后所写,他形象地赞美了延庆寺塔独特的形胜环境,建筑风格和构筑技术,同时表现了这座千年古塔的雄浑气势。

延庆寺塔,位于松阳县城西郊2千米,三面环山,周围名胜映衬,风景秀丽。东北倚云龙山,西北靠上方山,东南和西南面则为广袤田园,与“小赤壁”“小桃源”“仙女照镜”“石笋仙踪”相连,又与“百仞云峰”“双童积雪”等胜景隔溪相望。旧时松阳十景之一的“梅墩春色”胜景就在此地。唐宋以来,名人恒隐于此,留下不少鸿来之迹。

上方山(又名状元山),为唐进士毛云龙炼丹之处,古迹颇多,有泉出岩中,大早不竭,故名炼丹泉。旧有福安寺、见山亭。行六七十步,有群山亭、梅花墩、垂石岩、明月台,山之顶有凌风台、西望台。北宋宣和六年(1124)状元沈晦(1082~1149)曾居此,建炎三年(1129)任处州知州,致仕后隐居上方山,在延庆寺读书赋诗,留有《上方山居》诗:“月斜树影穿窗入,雨过山泉绕舍鸣。野寺中宵人不睡,蒲团布衲悟前生。山木萧萧阴欲雨,溪云冉冉夜多风。松州万叠千寻碧,都在先生醉眼中。此生真与世相忘,投老生涯寄上方。濯足关门枕书卧,山前松桧雨琅琅。天畔群山一草亭,半溪煙雨花冥冥。老翁投老得此景,日与溪山同醉醒。”还写下《初到松阳》《读书岩》《梅花墩》等22首赞美松阳山水的诗文。其中“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至今传颂。沈晦殁后也葬于上方山,宋徽宗御制赐宴诗,刻于县学。

一、塔寺沿革

延庆寺塔因建于云龙山下的延庆寺前,故以寺取名。据清顺治《松阳县志》载,延庆寺创建于南朝梁普通年间(520~527),初名云龙寺,唐改名延庆寺。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行达禅师应诏奉旨赴印度取经,历经十寒暑艰辛,归来时带回大经论八部、舍利四十九粒,受到朝廷嘉奖。宋太宗赵炅被行达的虔诚所感,赐予紫方袍、缁素等嘉奖。行达为感皇恩,立誓要建二塔以藏舍利,一为永嘉的龙翔塔(在温州江心屿,已毁),二为松阳之延庆寺塔。行达多方筹募,当地官吏、富户和众多善男信女出资出力,能工巧匠献其技艺,于咸平二年(999)动工,至五年(1002)建成,历时三年全部完工。朱琳《延庆寺塔记》云:“延庆寺塔,故行达禅师所藏释迦如来舍利塔也。法师夙殖慧根,通内外教,戒行峻洁,愿力坚固。初,太平兴国四年有旨:搜访竺国遗文。法师应诏西征,不远万里,蹈穴胸鸟啄之区,犯猛兽毒蛇之地,水栖路宿,不择死所,至中印度,得《大经论》八部、舍利四十九粒以归。间关畏途,阅十寒暑,诣阙自言。朝廷嘉其勤,锡紫方袍缁素荣之。法师侈上之赐,发大誓愿,建塔二区,为国祈福。一在永嘉之龙翔,一在本乡之延庆。此寺初号“云龙”,至是改赐今额。时海内乂安,习俗好施,不待劝率,富者输财,强者效力,巧者献技。凡三年讫工,涌地七成,高二百五十尺,盘固轮焕,甲于东越。经始以咸平己亥,其成盖五年壬寅也。”现塔体第七层塔壁素枋上保存多块“淳化五年六月中”砖铭,造塔须提早烧砖备料,故砖铭与志书记载的建塔年代吻合。

二、建筑结构

延庆寺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六面七级,通高38.32米,塔体向上层层内收,外观挺拔俊秀。副阶设重檐,使俊秀的楼阁式塔更为庄重。腰檐、塔檐为木结构瓦檐,平缓舒展的出檐颇具唐风,方形木椽呈放射状(扇列)铺钉,保存着许多北宋以前早期的古老遗风和表现江浙一带宋韵风格的特殊做法,这样的现存建筑遗存的实例极少,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留下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延庆寺塔的塔基是采用五代吴越末期石塔的做法,由台基和基座(须弥座)组成,即在台基上塔身下用十五层砖叠涩成束腰式有间柱的须弥座。须弥座高1.14米,宽3.12米,起着供台的作用。这种塔基与塔身的组合,在江南宋塔中不多见。延庆寺塔副阶重檐和束腰式须弥座的建筑特色,与宋代建筑经典《营造法式》如出一辙。

砖砌体塔身作空筒形仿木结构,每层均隐出倚柱、槏柱以及阑额和地栿,其做法几乎与木构一样。每层各面塔壁划为三间,槏柱间辟壸门,空筒形塔体由下至上逐层收分至顶部,各层仅用木楼板间隔,登塔楼梯小巧玲珑,筒内木梯与壸门甬道设台阶衔接贯通上下,由此可进出塔。二至七层设平座回廊,各层平座深度由下至上递减,人们可凭栏远眺近俯。延庆寺塔的平座之制具有砖塔平座的原始性,它用四层平砖叠涩挑出,并从塔壁用几根木梁将平座挑得更远,使之真正起到平座的功能。延庆寺塔是松阳古今的标志性高层建筑建筑。

腰檐斗拱五铺作双卷头,用材较大,为19×12厘米,栔高7.5厘米,为宋代《营造法式》的五等材。平缓舒展的出檐延承唐代风格,采用11×10厘米的方形木椽,呈放射状(扇列)铺钉,无飞子,翼角置老角梁、仔角梁,并用生头木使转角略作起翘,保存了南方木构翼角的早期做法,也是该塔的特色之一。椽子上钉望板,铺泥灰,覆筒、板瓦垅。转角翼角下挂风铎,上置角神脊兽。塔檐外角总共悬挂有48只风铎,每当劲风吹拂之时,就会叮当作响,宛如天外飞来的阵阵仙乐。

顶层结构讲究且科学,以斗拱承托瓦檐,其上用20余层砖叠涩收顶,组成瓦檐与砖叠涩的混合结构,这种特殊的做法极为少见,松阳先民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顶部冠的铁质塔刹由木刹柱支托,刹柱脚落至第六层,以十字木梁承之。塔刹由折肩覆钵、宝珠、莲瓣纹露盘、周身饰镂空卷草图案的七重圆台形相轮和刹链组成,使增高的顶部有直插云霄之感。塔顶北面预留有天窗,人可以从天窗登出顶层瓦面,为检修顶层瓦面提供方便,故又称检修孔。塔顶设检修孔的塔并不多见,千年古塔能较为完整地保留至今,这与塔顶设检修孔便于维修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三、建筑功能

塔藏舍利,塔是佛的表证。南北朝以来,佛教东传,各地盛行兴建佛塔。从选址到建筑设计,均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内涵。堪舆师依据自然地形,通过“觅龙、察砂、观水、建穴、定向”等步骤,以藏风得水之说,择背山(上方山和云龙山)面水(松阴溪)之吉地造塔。东北和西北面山形环抱,构成“藏风”的形局,以达到聚气目的;东南和西南是平旷之地,以松阴溪水流作为龙脉所在,形成生气凝聚。在这浓重的气脉之处建造七级浮图藏释迦如来舍利,是行达禅师最理想的夙愿。

延庆寺塔二至七层的壸门每层除留有二个壸门作进出甬道外,各壸门都置有石雕莲花座佛像,底层六向壸门均置有供奉石刻佛像。高大的须弥座上设置供器、香烛,信徒可环绕副阶顶礼膜拜,这副阶实际上就是佛殿。因此,延庆寺塔副阶的建筑艺术,为研究我国佛塔与宗教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延庆寺塔建成后,游客不绝,香火旺盛,佛事不断,就连台州、福建等地善男信女都云集于此,呈现出一派“国兴佛事旺”的大好景象。现在塔身粉墙上尚保留有唐、宋、元、明各代游人题记,还有线条流畅、飘飘欲仙的朱画飞仙和栩栩如生的墨画罗汉图。如二层南面拱眼粉壁上留有“绍熙癸丑(1193)XX元年到此”“淳祐十一年(1251)五月X日至此XXX”等南宋游人题记及朱画飞天。三层西南粉墙上刻“大德四年(1300)十二月十日到此徐宋思XXX”“已未延祐六年(1319)二月二十三日赵子才等十人X此”“元统甲戌(1334)五月初十金叔XXX”等元、明题记。这些保留唐代风格的朱画飞天、墨画罗汉和宋、元、明各代游人题记,不但体现佛教文化的历史印记,还显示出古代彩绘、墨画艺术之高超。

别具一格的延庆寺塔祥光焕发,如同五台山、峨嵋山、庐阜峰、天台诸寺的大菩萨及阿罗汉有佛光,亦时而会发出神奇的熠熠祥光,佛光历时一月不泯没,万目皆睹,为国祈福。宋人朱琳《延庆寺塔记》有载:“……至建炎庚戌,八十一年矣。当岁己酉夏,祥光涣发,出于塔尖之表,上属云汉,晦冥之夕,一如白昼。合境之人,瞻仰赞叹,得未曾有。呜呼!佛威神力巍乎大哉!……今此宝塔,作镇一邑,逾百年矣。我佛如来,以大慈悲放普光明,经月不泯。”古老神奇的延庆寺塔为松邑祈福,国泰民安,佛法昌盛。

三、延庆寺塔的保护

现存众多江南宋塔中都经历代后人重建或修缮过,有的经修缮后失去了原有风貌。如杭州六和塔起初是一座木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毁于兵火宣和三年(1121),现存塔体是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重建的,又经元、明、清各代多次维修,留下各代痕迹。由此可见,松阳延庆寺塔比杭州重建的六和塔要早建157年。

此外,苏州报恩寺塔(南宋)和瑞光塔(北宋)、广州六榕寺塔(宋)等江南砖木结构的塔,经后世多次重修,其原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但延庆寺塔虽经千年风雨,仍然巍然屹立。宋人朱琳《延庆寺塔记》说:“后五十八年,当皇祐庚寅,邑人项文富斥私财再新之。至建炎庚戌,八十一年矣。”史料明确记载该塔只是在北宋皇祐二年(1050)和南宋建炎四年(1130)有过2次刷新。

1963年,全国古塔专家考察团到杭州时,审阅了延庆寺塔现状照片以及倾斜测量数据,仍属安全范围。因塔体遭自然和人为破坏,须弥座、副阶、地坪损坏严重;木构部分由于年代久远损毁严重,仅存少量残损不一的椽望、斗拱、平梁座、老角梁等;塔体、粉墙留有大量壁画和历代游人题记,塔身粉层大部分被剥落;塔体倾斜,塔刹铸件留存六级相轮以下的部分,其余皆毁,风铎无存。发现从塔身构造到木构出檐均未见后人修缮的迹象,是江南地区砖身构造木构出檐楼阁式塔中保存北宋遗物最多的建筑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63年,延庆寺塔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松阳县文物管理部门在省、地文物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完成延庆寺塔测绘工作。198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把延庆寺塔列为浙江省重点维修项目。1988年,实施塔体基础加固工程,即在塔基周围浇灌钢筋砼防水墙和静力压桩,以增强基础的承载力。1990年7月20日,开始对塔体进行全面维修。维修时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的原则,依照北宋价值风格和传统工艺的做法,修复已毁的塔体须弥座、登塔楼梯、塔顶和副阶地坪等;木构修缮尽可能保留原来保存较好的斗拱和椽子,更换损坏严重的木构件;复原出檐、平座回廊和副阶木构,并对塔体周围和所有木构进行蚁害处理和防治;对保存的壁画及游人题记进行化学加固处理;恢复塔刹构件及各层的檐角风铎,恢复宋代原貌,千年佛塔重现昔日秀丽风貌。在修复延庆寺塔的同时,新建塔院山门。1991年12月1日,塔体维修工程和山门建设全面竣工,塔院景区对外开放。2006年,延庆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顾延庆寺塔的维修保护工程,人们惊奇的发现:自1984年始对延庆寺塔进行测绘、维修设计、备料至1991年塔体修复竣工,历时8年,与当年建塔备料至建成时间相同,真是历史的巧合也!

上千年的延庆寺塔,是松阳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宋代高层建筑遗存,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建筑的杰作之一。延庆寺塔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佛教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古老秀丽的松阳增辉添彩,成为松阳唐风宋韵文化的金名片。

登临延庆寺塔,凭栏近俯远眺,蓝天白云,田园风光,石笋仙踪,百仞云峰,青山环抱,碧水带绕,尽收眼底。顿时,心胸与天地工寥廓,心情与古塔共华升,心愿与风景共绮丽。这样的情景和境界,在你登上延庆寺塔时,可以得到特别真切的品味和感受。

(叶坚红、洪关旺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