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作品大奖赛暨《新时代作家名录》展播:贺纲

 昵称77337809 2022-03-13

万物和谐

    贺 纲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是一种广义的相对的概念,是古人对世界万物一分为二的方法。万物万事都能一分为二,分为阴和阳两种。阳指的是太阳、阴指的是月亮。太阳白天发光,月亮夜里照亮。大自然的阴阳也适用人类和动物。

  《黄帝内经》:“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大自然有严格阴阳平衡规则。人类创造生活也离不开阴阳平衡。一切事物都遵循阴阳这个自然规律。电是人们现代生活中离不开的,电的阴阳两极就是根据阴阳规则发明的;最常见的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螺杆就是阳螺丝就是阴;人们住的房子也有阴阳之分,朝着太阳的叫阳面,背着太阳的叫阴面只要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阴阳。

         而阴阳和谐是万事万物和谐的根本,如果这个根本不是和谐的,其他的附属之物就没有和谐所言。在周易理论中有“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说,证明了阴阳和谐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条件。所以说阴阳和谐是根本之道,是天道,是客观规律。什么是和谐?和谐就是圆融通透,万物共荣,同波共振,人心同善。和谐则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据说有个科学家提出了想把月亮炸掉的想法,他认为由于月球的存在,给人类带来了不少麻烦,甚至灾难。其实,月亮的存在是有道理的,没有月亮就没有潮涨潮落,夜晚就会漆黑一片,人类就会生活在只有阳没有阴的空间,人类可能也会只有男人,没有女人。如果炸掉了月亮,阴阳失衡了,地球随之就会脱离轨道,人类就会消亡。

         大自然的地震、火山、海啸等一切被人类认为的灾害,但就大自然本身则是一种达到地球阴阳平衡的和谐行为。对于地球这个空间本身并不是什么灾害。可是由于人类毁坏森林所造成的沙化、排放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暖冬”,挖煤采油所造成的地陷、破坏生物链所造成的病毒异化,林林总总的人类破坏大自然行为,必然会造成灾害增加,这也是大自然为了保持自身平衡所必须为之的。当然这种由于人类所造成的自然灾害增加,必然会给大自然为了保持自身平衡所做的付出,带来不可弥补的后患。

         大自然要和谐就必须阴阳协调,人类要和谐也离不开阴阳平衡。 

         人类和动物繁衍都离不开阴阳,即使有了“克隆”技术,可以实现无性繁殖,但最初的细胞是阴阳俱全的。人类的家和动物的窝也是由阴阳两性组成。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主宰世界的人类离开了阴阳两性,就不会再有家庭存在,不但人类不能繁衍,男人和女人也没有生活的兴趣和乐趣,恐怕人类就会自消自灭。如果动物阴阳失衡就会灭种,生物链就会断开。

  有人说,主宰人类的男人是为了女人而竞争而生存。没有女人就没有战争,没有女人就没有竞争。据说西方的一个国家把十几个男性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攻关课题,两个月过去了,没有任何进展。后来经过心理学家判定,这个封闭的科学家集体,阴阳失衡,缺乏女性。于是在这个原本清一色的科学家集体中,多了个摩登女郎,激发了男性科学家拼搏向上的活力,攻关课题迎刃而解。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爱情就是阴阳平衡的问题。在男女两性之间,确实有个阴阳平衡问题,独身男人和女人不但容易衰老也爱生病,还会性格变态。有妻子的男人,也会因为性不和谐患高血压等疾病,还会粘花惹草;有丈夫的女人,也会因为性不和谐而缺乏雌性荷尔蒙,黑发变白、未老先衰,还会红杏出墙。甚至会因为两性不和谐导致同床异梦、妻离子散。 

        有的人把阴阳盲目的列入了迷信的范畴,其实迷信和科学只是一步之遥。我们经常把自己解释不了的现象说为迷信,就像当时人们误以为地球是方的,而当有人发现了地球是圆的,就要被砍头一样愚蠢。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东正在主持由二百多个世界顶级科学家组成的试验研究小组,探索人们认为唯心的奥秘。丁肇东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正负电荷组成的平衡,也就是说,一个正电荷和一个负电荷的相互作用为零,是大自然中万物的最基本的原理。那么人类世界也应该有一个与其相反的负世界,否则这个世界也不会平衡。这项试验研究正在进行中。

         宇宙需要阴阳平衡,大自然需要阴阳平衡,人类需要阴阳平衡。宇宙间的阴阳平衡就是星球之间的和谐;大自然的阴阳平衡就是万物之间的和谐;人类的阴阳平衡就是男女之间的两性和谐。

         如果宇宙失去了平衡,星球的轨迹就会失衡,星球就会相撞;如果大自然失去了平衡,万物之间就会失衡,万物就会变异;如果两性失去了平衡,家庭就会失衡,社会就会瓦解……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组成,阴阳平衡,万物竞发;阴阳失调,万物俱灭。

贺纲(阿罡) ,高级记者(正教授)。中共辽阳市第十届党代表,辽阳市政协第九届委员。《中国作家》签约作者。辽阳新闻界第一个市级优秀专家(连续三届9年)。在首届“中国记者节”等三届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辽宁省新闻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创办的《政风行风热线》《新闻时空》《阿罡访谈》获得辽宁省“十佳栏目”殊荣。曾担任“关注民生感动辽阳颁奖大会”总撰稿、总导演、总协调,电视片《柳暗花明又一村》总撰稿、总导演等。相继获得各级荣誉奖项上百次。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