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花雨

 原群 2022-03-13

路边的杏花刚绽出朵儿,杏花雨就随风飘来,花雨交融,艳丽中流露出几许惆怅和眷念

因这雨在清明时节所降,又叫春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段时间,上海的雨也真的会下出纷纷扰扰的感觉。

清明,始于周代,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那天从清晨开始至黄昏,总有扫墓人顶风冒雨,祭祖、踏春。

唐代诗人杜牧一首七绝《清明》,写出了千年惆怅的清明情结,让人在清明时节,想象纷纷细雨,追怀故去先人让人在杏花芬芳中,感受恍然若梦的时光风情。

在一个杏花雨飘摇的清明前夜,我们从杭州坐船沿着大运河到苏州去给外婆扫墓。

细雨中,漆黑的夜空不见一颗星星,月亮儿也躲进苍穹害羞的不露一面。那是一艘烧柴油的机驳船,突突的发动机声音在寂静的天宇间回响,这声音反射到我们心里平添了几分烦躁和惆怅。

外婆下葬在苏州穹窿山墓区,母亲在世时,每逢清明必定带我们前去祭扫。母亲很小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连尸骨也无法保持。母亲对做木匠活的外公印象最深的是,在她上学时,外公用木板给她打了一个精致的书包。对拉扯她长大的外婆,母亲有着一种外人难以理解的亲情和关爱。

此刻,母亲已经病入膏肓,她硬撑着病体,带我们前往苏州祭扫。外婆的墓在半山凹,母亲艰难地爬上山,拔净墓前的乱草,陈设祭品,点上香烛,烧上纸钱,在母亲的率领下,我们依次跪拜此时,徐徐吹来,捎来绵绵细雨。风雨中,杯土带愁,杂草含烟,我们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母亲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程度,在她所处的年代,绍兴乡下有她这样文化的女孩子不多。她常说,如果不是外公意外去世,她肯定能读到小学毕业。言语中,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

文化程度不高的母亲,对我们兄妹几个寄托着她的愿景。我中学毕业临下放农村时,母亲带我到蓬莱路中华路口的家具店去买书桌。彼时,家里住房并不宽敞,再放一张书桌捉襟见肘。母亲说,挤一挤。你从农村回来时,也好有个看书写字的地方。冥冥中,母亲笃定认为我会重返上海。

那些天,几乎不做家务活和女红的母亲,将我的外衣熨烫的平平整整。她说,即使到农村去,也要弄得干干净净,山青水绿。

回城了,参加高考。考场设在光明中学。考试的那天早上,母亲早早起床,给我炒了她生平第一次做的蛋炒饭,足足放了三个鸡蛋,满满一大碗,说,蛋炒饭抗饿。有母亲这一碗蛋炒饭垫底,我不仅如愿以偿,而且总成绩在我所考取的北京那所学校上海考生中排名前三。

许是因为这碗蛋炒饭的缘故,此后,无论我出席任何宴会,临末都要来一碗米饭。米饭中,蕴含着我对母亲的思念。

母亲走的那天,风狂雨猛,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我们的心中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又将到清明,又将到思念、追忆和感怀的日子妹妹发来微信说,一起去祭扫父母。好的,我爽朗应道。

窗外,杏花雨纷纷扬扬。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这雨衬托了清明。在雨中,我们寄托哀思,感恩亲情,珍惜人生路上的缘份。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