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语阅读】祝桂丽作品 | 桃之夭夭

 梅雨墨香 2022-03-13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1.桃花的脚步

花开与叶落时,桃园才允许闲杂人等走进。

桃园四周堆起长长的土岭,密密层层种满刺槐树,刺槐根部,枝条丛生,许多明条上的刺儿大而尖。桃花落时,看桃园的老汉就开始修剪编织,这道长岭就是桃子的天然屏障,就算一只狗要穿过去,得挂破一些皮肉做代价,必是逼急了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园中一座石头垒砌的小屋,门口一片宽阔的平地,果实收获季节这里风光旖旎。

春天里的萌动若有若无,返青的麦田把褐色田野分割成许许多多方块,沟渠背阴处,残雪未及融化,路旁与土岭上的刺槐光秃着枝丫,远远看去,仿佛拢一团浅淡烟雾,走进桃园却突然爆出一些明艳,仿佛粉红云朵将要从枝头溢出,把人脸上、眼睛里涂上欢欣与柔软。看桃园的老汉,松开往日拧紧的眉毛,脸上洋溢着温情。

桃花从梦中醒来,拱裂花萼,颤颤巍巍张开花瓣儿。风褪去粗犷的模样多情起来,拂过桃园,枝上就缀满粉红桃花,蜂来了,蝶来了,野蜜蜂也来了,聚会盛大而且热烈。

桃花踏着春天的脚步,渐渐绿肥红瘦,那些粉红的烂漫,顺着溪水,流到天边与荒野,直至望不见粉红的踪影。忍不住感叹:花期这么短暂,一只蚂蚱还见过三季,桃花的见识流于浅薄了。看桃园的老汉气哼哼地辩驳:“小孩子懂什么!看看刚刚发出的绿芽,这是明年的桃花长出来了。只有春天的枝条才能长出好桃花。”

哦!一朵桃花走过的路程,原来也不简单。

满眼都是粉红桃花时,热闹中就有新绿砰然爆响,仿佛一个巨大的震动,粉红花瓣轻轻落地。其时,明年的花朵已经藏在根系的血液里,它摩拳擦掌,躁动不安,谁也不知道它经历过寂寞和苦寒,是从一个嫩芽开始。

这个嫩芽不能生得太晚,最好就是在“绿肥红瘦”的季节。它需要阅历充足,要读过风的温柔和锋利,经过大气灼热或冰冷的煎熬,幸运地躲过病虫害,好在造物主早已安排妥当,一朵花蕾藏在嫩芽里启程。

它是见证过许多生命足迹的。听见河水在远处上涨,青蛙在夜风里合唱,小麦正在汩汩灌浆。迷路的飞蛾,在知了聒噪声里落入蜘蛛的网。村庄的炊烟或直或弯,气味随着节令各不相同。

它知道村庄屋檐下,新生命降临与旧生命送行,都离不开桃的加持。土地庙里,一盏灯忽闪着,仿佛照见五蕴皆空,秸秆扎成的马车,装下家人预备的物件,吹鼓手的号令中火光冲天,翻飞的灰蝴蝶,送走一个灵魂在俗世的一切苦厄。

秋气把热浊缓缓抬高,蓝天流云,万物成熟,落幕的桃花变成汁水丰美的果实。日光晒红的脸颊布满细绒毛,那是纯洁甘美的象征。村庄忙碌起来,牲口拉着木头车轮在路上辘辘滚动,扬起阵阵尘土。村庄的孩子们惦记着桃园,口水流成村东的小河,而这时候,看桃园的老汉已经神经绷紧,变成坏脾气,传说谁进去偷桃子,他用镰刀砍。一朵花蕾知道了会不会也吓得瑟瑟发抖?

每个节气降临,都为花蕾带来新鲜与挑战。一场暴风、干旱、冰雹、或者一把剪刀等等,都能决定一朵桃花的命运。

隆冬压上枝头的一片雪,听得到一朵桃花在堆积力量,抵御寒冷;寒霜与冰冻会告诉你,在季节变换中,花蕾着床时流动与聚拢,紧张与舒缓,惊叫与颤抖,像羊群处在各种成分之间挤挤挨挨,跟随着村庄的传统,蓬勃有序,用自己的努力来承受命运的选择。看桃园的老汉,此时已经回到村庄炊烟中,女儿桃花也漂漂亮亮地从外面世界回家过年,村子里吹来风言风语,“桃花眼,桃色事件,桃色绯闻……”而桃花眼光流转,眼如弯月,依然红扑扑的脸,依旧勤快地替父母捶背。

燕子呢喃,河水轻唱,日光噼噼啪啪,闯过数劫的桃花画了一个圆,绽开笑颜。

桃花的四季路途,有阳光,也有风雨雷电。当遇到烦恼和痛苦来临,别忘了途中的夕阳和朝霞,别忘了夜空的繁星,别忘了去听听鸟鸣和流水。

2.灵魂的香气

那时候走过桃园,心心念念的是桃子。

记忆中吃过最早的桃子是“五月鲜”。那是在麦芒、汗水、泥尘中摸爬滚打后,疲累到感觉不出煎鸡蛋滋味儿时,在母亲的柳条小笸箩里,赫然挤着那么三五枚仙物儿。

最上面那个顶着一片细长叶儿,带着几滴水珠,湿淋淋的好像刚下过一场及时雨,马上驱除许多麦收季节的炎热。桃子全身披着薄薄的绿皮外衣,质地属于缅甸老坑糯种翡翠,外衣漫撒绯红缓缓堆积到峰顶,像一小撮正在燃烧的火焰,顿觉屋子内陈旧的物件熠熠生辉,柳条笸箩迎来高光时刻,正午的光线是上天派来抚慰人间疾苦的信使,照的桃子几乎通透,看得见饱满的汁水在薄薄的皮下涌动、糖化,那桃核、桃心一副瓜熟蒂落、不慌不忙的模样,空中飘荡着鲜甜的果香。

艺术家对桃园的设想,应该是伊甸园的模样,浪漫无限。对于李二叔来说,桃园管理好坏却关系到全家老少的幸福指数。

太阳尚在地平线下沉睡,二叔已经套上牛车赶往果园,邻居家大黄狗习惯性的“汪、汪”两声,赶紧把头缩进草窝里,尝试接上被惊扰了的美梦。一路上,听得见公鸡伸长脖子用力打鸣,扯出天边一缕鱼肚白,为人间打捞黎明。

进入蜜桃园就是上了战场。他要去搏斗,为各种需要用钱堵住的漏洞,去得到蜜桃。低头、弯腰、俯身,手脚粗糙抵得过铁砂掌。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却不能“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照灯”,为了桃子,落在视线里的害虫,他毫不犹豫捻死。他研究农药,连虫卵都不放过,总想一网打尽,然而,虫子每年准时出现在桃园。

有一年,桃子尚在花朵里,遭遇一场冰雹,许多桃枝脱了皮,桃园几乎绝收,偶尔有几个逃过劫难,也是满身疤痕。

运气旺的时候,蜜桃让他尝到甘美,他用桃子换来钱为儿子在城里买了楼房,给自己买了手扶车。大家纷纷效仿,栽种桃树,于是,满山的桃园,同样的蜜桃。后来大丰收,却没有商贩上门收,眼看就要软烂,不敢存放,只好开着手扶车去集市卖,发现卖桃比买桃的人还多。太阳偏西,在路旁一个沟渠里,他倒掉剩下的半车桃子。

若干年后,李二叔忘记回家路上车厢发出的空响,却记得萦绕鼻息间的那些桃香。桃本是瑶池仙品,来人间一趟,总有一些香气入了人心,用产能过剩、品种单一和盲目跟风,让人学会思考。

在仙界的桃子似乎就少了这许多烦恼,许多神话人物出场都离不开桃子的陪衬。

手持拐杖的寿星老人出场,标配之物是一枚硕大的仙桃;麻姑献寿,端的盘子里必定有仙桃。据《太平广记》记载,西王母送给汉武帝五枚仙桃,汉武帝本打算留下桃核栽种,只因为西王母说“此桃三千年一结果”,就放弃栽种。汉朝距今已经过去两千多年,如果汉武帝种下那仙桃,照着仙桃生长的节奏,如今正是开枝散叶,繁花满树。抛却人性中的自私和急功近利,后代人继续有序管理,几百年后,子孙后代可以吃到仙桃了。

仙桃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桃文化深深地嵌入世间生活,得到人们热情追捧。百姓盖房、娶媳、添丁、庆生等喜庆事,都要做桃饽饽。

文人墨客多爱桃。

《西游记》中蟠桃不只美味,还延年益寿、增高修为仙法。印象中孙猴子最喜爱的食物,莫过于仙桃,他的猴子猴孙也是如此,以至于民间绘画猴子题材,常常捎带两枚桃,好像不画上枚桃子,就虐待了那些活泼好动的猴子们。

齐白石笔下的寿桃各个鲜活欲滴,置于篮中像刚从树上摘下,挂在枝上像唾手可得。而吴昌硕则是笔墨苍拙老辣,他以红泼写桃实,渗以黄彩,浓墨勾勒叶筋,淡墨写叶与枝干,此寿桃硕大无比,色彩鲜而不艳,圆浑、稳重却不失灵动。曾有人批评其画不合理。吴昌硕则表示,“此是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实之仙桃,非寻常之水蜜桃。蟠桃、仙桃就是如此。我画并不悖理。”桃子又成为文人墨客的思想的一个载体,承载着主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而桃子是不挑地位不挑人的,它只以心换心,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如那些利他的灵魂,自带香气。

3.通灵之木

老家胶东半岛中部,一片低山丘陵中,常常见到一片一片桃园,它们依着丘陵的起伏,高高矮矮装点着大地。童年的记忆中,桃木如影随形,一直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故乡,新生婴儿降临第三天,按照老规矩应该举行剪头仪式。家人从东南方向折来桃树枝,用红线绳拴上一棵葱、一头蒜,插在屋檐下。

于是,有婴儿咿呀的屋檐下,常常会看见桃枝各种形态:粉色的春,碧绿的夏,金红的秋,内敛的冬。

婴儿的啼哭穿过夜晚的窗户纸,像嫩芽儿掀开泥土,稚嫩而娇弱,家人必须给予细心呵护。冥冥中有些是人力无法控制的事情,都求桃树枝来加持。桃枝插在屋瓦下,炊烟缭绕中,不但向世间宣告新生命的到来,且担负驱除邪祟的重要使命。《南华真经》中曾言,插桃木于门上,令孩童不惊,让鬼邪不敢入。

剪头由奶奶动手。前七剪,后八剪,胎发落入一个柳条细箩,端着倒在十字路口,一阵风就把细软胎发吹走,仪式宣告结束。家人都相信那看不见的邪祟,遇到屋檐下桃枝,马上瑟瑟发抖——赶紧逃!于是暗处的邪祟就冲了、散了,孩子一天天健壮、长大。

某一天,门口一个人突然走了,是死于非命。乡里乡亲帮忙处理后事,叹惜之余,不忘了在送葬队伍经过的街门上,插上根桃树枝。晚上,听到门口老槐树上猫头鹰叫,声音像哭像笑,有点瘆人,小孙子恰恰发起烧来,说着胡话,白天打针吃药后好了,到晚上还是发作,数日反复。于是,奶奶就去烧了一摞纸钱,嘴里念念有词,像劝说,也像祷告,然后,折一根桃树枝搁在炕头柜上。

桃木看过世间的许多风云变幻,被称为神仙木、英雄木。从远古开始,人们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都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道士捉鬼,必定右手持一把桃木剑,左手握三清铃,脚踏禹步,口念道家神咒,显得威风凛凛而又充满神秘。桃木剑杀鬼多了,道行加深。普通人见了剑身是一片木质细腻、花纹清晰暗红色的桃木,恶鬼见了就是凛凛然森森然不可侵犯的镇压利器,必就难逃被驱除的命运。

若干年后,道士淡出民间生活,人们视线就转移到桃木剑。请把桃木剑回家,那剑鞘也是桃木,雕龙刻珠,祥云朵朵,纹饰讲究,放在搁物架上,祈福镇宅的同时,亦有艺术审美价值。

后来雕刻师把十八般兵器刀、斧、锤、如意之类做得越来越齐全,瓜果蔬菜、虫鱼鸟兽应有尽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可以雕刻,艺术想象中的,在雕刻师手里也栩栩如生得到呈现。

桃木坚硬,纹理不规律,疤节多。锯一棵多年的桃木,锯条常常被木头夹的很紧,锯口处冒出热气,落地的锯末,带着热乎乎的甜香,拉锯的汉子,脑门必定沁出汗珠来。这时,眼前的桃木会成为一个什么物件,心中已经有数。

一截桃木落到雕刻师手里,就是枯木逢春,意味着再生。像一片树叶,自己落地意味着结束,被一双手采下来,顶住了煎熬的疼痛,就会脱胎换骨,成为滋味醇甘、香气如兰的茶。要断、舍、离,要经历水浸泡、铁锅煮炖;要一丝一丝慢慢抽出多余的繁杂,动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刻刀,从细到宽,从尖到平到半圆;要打磨、抛光。

从一汪泉中启程,横七竖八大大小小的桃木,剥尽满身的花、枝、叶,裸露出岁月留下的痕,翻滚在倾泻而下的水中。山泉清澈而包容,清洗它的伤口,弯弯曲曲的肌理,像它在世间走过的坎坷路,泉水温柔而强劲地渗入,驱出木质中糖分和果胶之类的东西。琥珀色的光里,火舌舔着锅底,大铁锅盛满锯开的桃木,水在周边沸腾。山泉浸泡、沸水炖煮,等蒸汽落尽,放阴凉处风干。半年多以后,终于神清气爽,木体清香,这时候,已经消除开裂和虫蚀的隐患,在时空的变迁中,木性稳定。桃木在一双握着刻刀、长满茧子的手里,木花翻飞,渐渐显出重生的雏形。

人生难免都会遇到种种磨难,当生活滑落谷底的时候,就会急躁、焦虑、苦恼,这时候,需要静下心,放空一切繁杂的思绪,说不定,在某个街角的拐弯处,就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大道至简,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才能看到诗和远方。

那些桃木雕刻,走过几千年,叙述汉民族的风俗文化。它不只是镇宅之物,更是一种图腾,敦厚和善,呵护家园的安宁。我们喜欢这样一种图腾,镇住歪风邪气,震慑那些邪恶的魂灵……

一条若干年前小小的桃木鱼,戴在颈项间,挂坠儿已经显现出包浆的油润,像光阴游动的语言,简单而枯寂。老子说“恍兮惚兮,其中有象。”人生不需要塞地很满,有留白,才有禅意。


作者简介:祝桂丽,笔名尘世低眉。山东莱西人,教育工作者。爱好文学,有诗歌、散文作品发表在《中国艺术报》《散文百家》《绿风》《青岛文学》《青海湖》等报刊和网络平台,偶有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