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洪波」墨绘万物——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四条屏鉴赏大展

 北京墨真书画 2022-03-13

【个人简介】


包洪波,字一冉,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3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艺术顾问、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民革中央画院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首都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国务院政府专家、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世界和平大使。
作品鉴赏

《沾衣杏花香》

逸兴遄飞 洪波涌起

文 | 执金吾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改革和创新步履维艰。传统山水画法因为程式化严重,显得匠气十足而被观众和市场冷落。现代写意山水由于创作者胸襟、学识、涵养不足而一味模仿,佳作寥寥难以形成气候。部分画家另辟蹊径开始尝试山水创作抽象化。

包洪波先生笔下的山水,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观其山,淡墨隐出,云移峰缓,几无崔巍嵯峨之险峻;观其水,线疏厾轻,静水深流,尝见波澜不惊宠辱偕忘之从容;观其树,旁逸斜出,笔转力遒,枝敛梢放,去斧凿痕而多变态;至于寺塔高古,屋庐深邃,桥渡往来,虽逸笔草草,而不失一种苍老之气,读之有味、品之有格,隐隐流露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疏朗、闲适旷达,呈现出平淡简远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包洪波在笔墨技法上的创新息息相关。

古人强调“以书入画”,突出书法之于绘画的重要性,主要是强调笔墨线条的准确性,将书法的用笔和字体的空间造型渗透于绘画。

包洪波并不反对这样的传统,但是深感当前书法的没落已经很难使现代艺术家去驾驭“以书入画”。

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包洪波在笔墨技法上的创新息息相关。古人强调“以书入画”,突出书法之于绘画的重要性,主要是强调笔墨线条的准确性,将书法的用笔和字体的空间造型渗透于绘画。

包洪波并不反对这样的传统,但是深感当前书法的没落已经很难使现代艺术家去驾驭“以书入画”。

他笔下的山石树木,用笔粗砺疏放,多用淡墨线条,意到而笔止,体现出一种随性而又节制的笔墨语言特点。正是摆脱了以书入画的羁绊,包洪波才得以肆意挥洒放荡不羁的性情,展现灵动疏朗的风神,用笔日渐灵活多变而丰富多彩起来。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包洪波先生的笔墨特点可以从陈子庄笔墨精神中去寻根探源。比如单论用色,薛永年认为,陈子庄山水有近乎林风眠之处,在形色的遣用上,他不像多数山水画家那么恪守传统,敢于“拿来”,甚至在题画中也承认“偶近西画之色彩”。


作为新生代山水画家,包洪波所接受的美术教育要比前辈更加多元化,使其能够在文化全球化视野下审视传统山水画的利弊得失,所以他的部分作品借鉴融合西方油画印象派的某些技法来凸现对时代的感受,在造型和用色上不再囿于成规更为大胆起来。

“他的笔墨,极重笔势,以笔势去构筑重山复水整体气势,活化和深化了饱满的神情意蕴,让人感受到一种高层次的主观精神状态,一种精神视野与境界追求。”(杨延文语)。

例如有时为突出某一特定的形象而将其扭曲变形,在直觉上给人一种突兀感,或运用红色、绿色等重彩凸现强调画面的某个区域,打破画面的平衡感和稳定感,体现了他对形式美感的强烈追求与表现,巧妙地传达出现代人由于对人生无法把控所产生的捉摸不定和焦虑不安的情绪体验。

这种情绪体验正是现代都市人在经历工业现代化进程中,获得了物质的极大满足而在精神上极度空虚的普遍感受。渐行渐远的田园故乡已经被物欲化的商品社会所摧毁,成为记忆中的乌托邦。

当怀旧成为一个时代所关注的社会话题,表现这种人所向往的田园风光的艺术创作自然而然地就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共鸣和欣赏。

所以包洪波先生的新写意山水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思想基础。


洪波先生的山水作品奉献了像诗一样抒情的田园风光和可游可居的精神家园,饱含着浓郁的生活激情与时代气息,给予现代都市人一种精神上的慰籍。

包洪波的新写意山水艺术创作兼具传统和现代的双重艺术特质,不但能引起普通观众的共鸣,更能引起一些山水画家的同频共振,从而使这种风格蔓延成长为一种创作趋势。

如何在趋同性的艺术创作中继续保持个性和优势,这是一个难题,我们对包洪波先生的山水艺术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