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坡苏47 苏轼心中的兵神是谁?

 无犀之谈 2022-03-13
坡苏47 苏轼心中的兵神是谁?
在苏轼为官的年代,宋辽关系趋于稳定,帝国边疆最重要的侵扰来自于西夏。
公元十一世纪中叶是西夏国的鼎盛时期,盛极而衰,开国皇帝李元昊遭太子弑杀后,西夏宫乱频繁,国力日衰,与宋、辽两国的关系以守势为主。
从庆历八年(1048)之后的三十年间,西夏朝廷发生多次政变。北宋治平四年(1067)末,年仅七岁的小皇帝李秉常(夏惠宗)即位后,太后垂帘听政。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及弱冠的夏惠宗勤政,与太后一党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引发又一次的政变。
元丰四年(1081),北宋间谍将消息传回汴京。熙宁变法已经持续推进十一年,心比天高的宋神宗以为终于等到了再攻西夏的好机会,于是决定起兵西征。
因受新党排挤而外放地方为官的滕元发(达道)并不看好帝国的这次军事行动,意图阻止皇帝出兵,遂请苏轼代为奏折,力劝圣意。
于是,就有了这封《论西夏书》。
苏轼一生从未亲自参与过军事行动,也没有过行军领兵的经历,但身在庙堂,心怀天下,对于帝国每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都有着独到见解。
前文有述,元丰四年夏天,他向梓州路转运副使李琮阐述了对于西南边乱的治理策略,几个月后即得到有效验证。
这一次,针对西北用兵一事,苏轼又一次展示了他非常出色的军事洞察力。
在这封替滕公撰写的奏折中,苏轼给皇帝讲了一个三国故事。
曹操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被苏轼推崇为古代第一名的军事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