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中的玉楼春和七律有什么区别?

 咪斯头儿 2022-03-13


前言

《玉楼春》是一个词牌的名字,但是形式上确实很像七言律诗,不过这个词牌并不是七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玉楼春与七律

为了更好地说明,老街录入一首玉楼春,一首七律,用实际例子来对比一下,就非常明白了。

五代顾夐《玉楼春》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拂水双飞来去燕, 曲槛小屏山六扇。 春愁凝思结眉心, 绿绮懒调红锦荐。 
话别多情声欲战, 玉箸痕留红粉面。 镇长独立到黄昏, 却怕良宵频梦见。

附词谱:

中仄中平平仄仄 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平仄仄平平句,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唐·白居易《醉中酬殷协律》七言律诗 押灰韵 

泗水亭边一分散,浙江楼上重游陪。挥鞭二十年前别,命驾三千里外来。

醉袖放狂相向舞,愁眉和笑一时开。留君夜住非无分,且尽青娥红烛台。

这两首第一句都是仄起仄收。白居易是一首七律,顾夐是一首词。我们先看看相同之处。

二、相同处

1、都是七言八句齐言诗

玉楼春和七律最大的相同点,都是七言八句的诗。从广义来说,词都是诗,玉楼春当然也是诗,而且是每句字数一样的诗。

2、都要遵守平仄要求

玉楼春不同于普通的古体诗,因为词是用来演唱的,所以要依声填词,后来乐谱失传,后人就依照词谱填词。

例如上面举例的时候,也列出了词谱。平声,类似今天的一声和二声;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上去,类似今天的三、四声。入声比较特别,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如“结、别”就是古入声。

三、区别

1、平韵与仄韵

七律一定押平声韵。

例如白居易这首诗,四个韵都是平声:陪、来、开、台。

玉楼春押仄韵。

例如顾夐词中的韵脚:燕、扇、荐、战、面、见。

2、换韵与不换韵

七律是不可换韵的,玉楼春有一体可以换韵。

牛峤的这一体很特殊,上阕韵脚的韵母是:ang。下阕韵脚的韵母是:u。

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 。此情谁信为狂夫, 恨翠愁红流枕上 。
平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小玉窗前嗔燕语 , 红泪滴穿金线缕 雁归不见报郎归 锦字织成封过与 
仄仄平平平仄仄【换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仄仄平平句,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3、诗韵与词韵

唐宋词都用诗韵押韵。

但是词韵和古体诗押韵一样,是可以放宽到用邻韵的。

七律只有第一句可以借用邻韵,其他必须用同一个韵部,否则视为落韵。

四、七律的四体与玉楼春的四体

1、七律的四体

七律的四体,是按照第一句的句式来区分的。

如“泗水亭边一分散,”是仄起仄收体,另外还有仄起平收(鹿苑重兴梵宇宽,)、平起平收(鱼龙未变志常存)、平起仄收(东阳本是佳山水)。

2、玉楼春四体

以龙榆生词谱为例,玉楼春收集了四体,每一体都有些区别。

正体就是顾夐的“拂水双飞来去燕”,第三体是牛峤换韵的“春入横塘摇浅浪”。

顾夐的另一首是第三体,第五句不押韵: 【去】。其他的韵脚都是入声韵:

月照玉楼春漏促,飒飒风摇庭砌竹。梦惊鸳被觉来时,何处管弦声断续 。
惆怅少年游冶【去】, 枕上两蛾攒细绿。晓莺帘外语花枝,背帐犹残红蜡烛 。

第四体是李煜的一体,起句不同,是平起仄收式:晚妆初了明肌雪。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声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晚妆初了明肌雪,中平中仄平平仄,起句与其他三体(中仄中平平仄仄)不同。

结束语

上面说过,词都是诗,有的就是格律诗,有的是古体诗,有的是齐言诗,有的是长短句。

玉楼春是一首押仄韵的古体诗,但是有平仄的严格要求。

@老街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