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便面记忆

 新用户06868399 2022-03-14

〓 第 1780 期  

文|陈利清 编辑|王成海

        
孩提时,天真的认为泡面是天下最好的美味,可惜大人不常给买,那时的我总在想:等长大有了钱,天天买方便面吃。现在我长大了,唉~~,真的是天天吃泡面——我想哭!——摘自八零后、九零后在北、上、广、深打拼时的笔记

001

     
小时候,吃一顿白面的概率很小,无论是面条或者是馒头或者是白皮面饼子,都十分稀罕,那时,白面的供应量很小,是每家粮食总供应量的百分之三十。

那时,我们家里如果吃一顿白面馒头,馒头肯定是要打份儿的——每人两个,倘若谁奢望第二天上学还能体面的带个冷馒头当早点,那就必须忍住馋虫、忍住饥饿,只吃一个馒头,所以,每每吃完馒头,我们家里的好多角落,都能寻觅见馒头的踪影。这个奇观从表面看,我们家好像是馒头多的吃不了,实质是根本不够吃。这就如同我们学过的马克思《资本论》里阐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运用在我们家就是“馒头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时光隧道到了七十年代初,丰镇的国营粮站开始供应挂面了,挂面也算“细粮”,那时的挂面包装十分粗糙,质量也不好,有些碜牙,但挂面终究是白面,我们屁孩子饿急了,就一绺一绺的吃生挂面。不久,粮站又供应开了用玉米面做成的钢丝面。而且街巷里,在粮食加工厂的门市部,也可以拿玉米面换钢丝面,每斤付2分钱的加工费,那时,一到饭点,街巷里的孩童们,用大洗脸盆端着黄橙橙、筋颤颤、软溜溜的钢丝面,川流不息。说句实话,虽然说钢丝面的原料是粗玉米面,但在我的味蕾中,总觉得生钢丝面比生挂面好吃多了。那个时候,上学或放学路上,玩耍的田野中,好多好多的孩子们手里攥的、嘴里嚼的、口袋里装的,都是一绺一绺金光灿烂的生钢丝面。

到七十年代中期,应该是首都北京的经济条件飞速改善,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国营副食品店,不论何人,只要拿上全国粮票,就可以购买到精制北京挂面。北京挂面用粉、黄、红、橙、绿色的食品纸包装,洁白而细腻。所以,人们若打听到亲戚朋友去北京出差,都要恳求人家给捎些北京挂面,拿回来放在碗柜里,家里某个人生病了,或者全家想打一顿“牙祭”,或者家里来了十分重要的客人,煮一碗或几碗北京挂面,是那个半饥馑年月难得的美味佳肴。

002、方便面趣事儿

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市场搞活,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过去稀罕的吃食如锅盔、油漩、面包、麻花、糖三角、擦酥月饼,也能端上早点的餐桌,挂面早已是稀松平常、唾手可得的食品。从1985年开始,市面上开始流行一种非常奇特的食品,叫方便面,撕开塑料包装,用开水泡几分钟,再倒入调料,就是一碗香喷喷的面条,简直神奇的很。当年内蒙古自治区销售的方便面,主要是呼市挂面厂生产的,彩色的外包装袋儿上印着红烧牛肉块、洋葱、卤鸡蛋、香菜图案,漂亮极了,让人看见就垂涎欲滴,价格是一袋儿方便面四毛九分钱,那时,吃方便面也算是一种奢侈的消费。

1985年,我在乌盟管理干部学院读书,那时,学院的餐厅一个馒头5分钱,一团莜面饸饹也是5分钱,一个流着浓浓肉汁的大肉包子是一毛钱,由打饭阿姨舀两小碗合成的一小盆肉丝面是2毛钱,一小盆儿用炸土豆块、炸豆腐、长白菜、粉条和几块肥肉组成的大烩菜是2毛5分钱,肉片炒青菜是3毛钱,一个香气四溢的纯过油肉8毛钱。看官,由此上溯,你说一袋儿方便面5毛钱贵不贵?

那时,乌盟管理干部学院小卖部里有两种方便面,一个是北京产的华丰三鲜伊面,另一个就是呼市产的那个油炸方便面,但不管那种,购买的同学都很廖落,现在仔细回味,好像女同学买的多,男同学买的少,究其缘故,我私下认为是女同学的钱没用,因为女孩子总是要嫁人的,嫁人就能打闹一千五百块的彩礼钱,而男孩子是绝对不能乱花钱的,因为男同学都有一个巨大的任务,那就是需要攒一千五百块的彩礼钱娶老婆。

当然,我这个推论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其中有俭朴的女生也不买方便面,还有家境好的男生却常买方便面,比如我们寝室的许东升就常买方便面,尤为豪奢的是:这个家伙有时买回方便面只吃调料,只见他撕开调料袋儿,把美味的调料倒进大烩菜里,大快朵颐,方便面块扔在床头看也不看,当年许东升这个壮举,丝毫不亚于威虎山上的座山雕,也不亚于明朝朱元璋都和他借钱的富豪沈万三。这个壮举真的让我领教了什么叫“有钱”,什么叫“舍得花钱”。记得86年12月的一个周末,东升领我在集宁红旗电影院看了一个法国喜剧电影《成长的烦恼》,我们在展览馆等公交时,偶遇了他一位初中女同学,记忆里这个女生落落大方很漂亮,她热情相邀我俩去她家作客,我是十一万零三分不愿意,东升却兴高采烈欣然答应,他跑进富丽堂皇的联营商场一口气买了七八个罐头做为礼品,当时简直把我看愣了,于是,我就像个“店小二”或上海黄埔江畔的“小红帽”,提着沉重的罐头,屁颠儿屁颠儿的跟在东升后面,在他女同学家里蹭了一顿大餐,席间,“时代骄子”许东升侃侃而谈,把美女同学羡慕的两眼冒绿光,一愣一愣的,如同威虎山上的八大金刚羡慕杨子荣在威虎厅一枪打灭两盏灯那样!

1986年的中秋节学院放假,我为了省路费,搭顺车早一天到校,乌盟管理干部学院的餐厅还未开放,而我带去的几个丰镇月饼,是给同寝室几个同学的礼品,我舍不得吃也不能吃,困顿中,我看到许东升的课桌里有一个没有调料的方便面,我便决定用这个“残疾“方便面充饥,这是我第一次吃方便面,但失去了调料的方便面,味同嚼蜡,真的不好吃。看官,39年过去了,我想起了这袋儿没有调料的方便面,还是斩钉截铁的说:习寡没味,真的不好吃。不过,话又说回来了,39年前欠了人家东升一袋儿没调料的方便面,现在必须得回报呢,要不然,做人的品德也没有了,我现在经济宽裕,在大城市集宁也置办了居所,那就请同学们来家里啃一顿猪骨头吧,老丰镇烧酒管饱!

记得1986年春季的一个中午,也许是85年的冬天,乌盟管理干部学院不知那个好事者声言学校餐厅的午饭馊啦,呼吁师生集体罢饭,如同《陈涉世家》里的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一样,真的是“振臂一呼、揭杆而起”!

其实所谓的罢饭,究其原因,现在想来,也不过是当时同学们学习异常枯燥乏味,设法寻求乐子的表现。于是,一哄而起,全体同学罢了饭,学院的大小餐厅霎时变得空空荡荡,没有了往昔的人声鼎沸;没有了筷子敲盆欢乐的曲调;没有了男女同学嘻嘻哈哈的挤闹;四百多平米的餐厅变的和许云峰、江雪琴、孙明霞在渣滓洞、白公馆绝食的情形差不多,只不过没有许鹏飞和特务“猩猩”而已。

看官,罢了学院的饭,不等于不吃饭,我们这些个细皮嫩肉的同学,那里有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和白公馆那些共产党的铮铮铁骨,刚过12点零一分六秒三,就相互商量去桥西街上的小饭馆打牙祭,此刻,我像《沙家浜》里的阿庆嫂,也像《潜伏》里的余则成,还像《奇袭》里的唐虎,还像《艳阳天》里的马之悦,悄悄观察罢饭后同学们的千姿百态:我发现好多同学内心根本不愿意罢饭,因为罢了饭就得去桥西下饭馆,下饭馆就得多花钱,而学院食堂的饭菜明显比外面实惠多了,比如学院食堂吃一顿猪肉大烩菜加馒头最多花三毛五分钱,而进城下饭馆儿喝一碗寡汤淡水的拉面,就得三毛五分钱,而且还不加鸡蛋。那时,听说乌盟财贸学校、乌盟粮食学校的饭菜更便宜!我在1986年的12月底,去乌盟供销技校蹭了一顿馒头烩菜,也是三毛五分钱,但质量和价格都不如我们乌盟管理干部学院的好。

书归正传,罢饭开始后,蛇走兔蹿,各有各的盘算,有位姓高的男同学一方面怕惹起众怨,不好意思去学院的餐厅吃,另一方面又怕多花钱不想去外面吃,所以灵机一动、先下手为强,立马去小卖铺买了两袋儿方便面,堵住了同学们叫他去外面打平伙吃饭的后路。我悄悄分析,高同学在想:虽然两袋儿方便面花了一块钱的巨款,但比起下饭馆、打平伙每人需出5块钱来,还是能省下4块钱的,何乐而不为呢。而我最熟悉的同学,好人宿茂生,那时的他,苗条赛过林黛玉,瘦骨嶙峋,好像是非洲尼罗河畔古埃及金字塔里国王胡夫的木乃伊,你让他解开羊毛裤带、脱了晴纶裤衩,他也啖不进两袋儿方便面,他跟着高同学,仅买了一袋儿方便面,拿回寝室泡在饭盆里,等着泡毕大快朵颐,我们好些个同学挤在他们的宿舍,只见宿茂生边挑面边惊奇的喊到:“啊呀!面里还有油花儿呢!”,这时,骑在床头的吕新科哈哈大笑说:“这他妈的还奇怪,油炸的嘛!”,从这两同学一惊讶、一应答的交流内容上,我就准确的判定:宿茂生也是第一次吃方便面的!

003、轰轰烈烈的方便面

从1987年起,方便面的品种就多了起来,其中河北省产的居多,北京、山西、河南也不少,鱼目混杂,中间也免不了有些小作坊生产的方便面,质量差一些。

那时,无论那种方便面,都只有一个调料袋儿。泡出的方便面基本是白色的料汤,没有浓浓的糖色,搁到现在,肯定无人问津,但在当时,方便面这种新奇的食品,也足够给人们的舌尖带来味蕾的冲击。值得欣慰的是,那时的方便面价格始终保持在四毛七分钱或五毛钱,呼市挂面厂生产的油炸方便面因其地域优势和便宜二分钱的魅力,在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始终占有龙头老大的地位。可惜的是咱们内蒙古的企业有着根深地固不思进取的理念,不爱更新换代,不爱开辟新天地,不爱研发新产品,不爱走向大市场,只懂得循环往复、因循守旧。值得欣慰的是,那时的人们都认可咱们自治区的产品,诸如挂面(呱呱叫)、啤酒(百灵)、香烟(绿宝、青城)毛线(一、二、三、四、五、六毛)、西服、肉类(集宁肉联)、羊绒、皮革(兴和县皮革厂)等等,都一致评价咱们的产品货真价实,不像侉侉的产品,花里胡哨、作秀的成份太多,所以,在那个年月,咱们内蒙古的好多产品都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一路畅销,以至于咱们的本土企业家目光短浅,失去了挖掘潜力的气势,失去了开发系列产品更新换代的韬略,从而逐渐失去了占领华北市场、乃至全国市场的机遇,后来,随着像华丰、华龙、统一、白象、豫竹、天方、福满多、康师傅、小当家、思圆、来一桶等等质优价廉、新潮新颖的品牌方便面浪潮般的冲击,呼市的油炸方便面根本无法与人家抗衡,设备落后、品种单一、口感陈旧、包装亘古不变,使其销量锐减,逐渐退出了市场走向衰落。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之言,不一定正确,在此,希望专家或经济学家给予批评指正。

1993年,华龙方便面在华北地区异军突起,许许多多的老百姓从华龙方便面知道了河北隆尧,知道了华北平原隆尧的小麦基地。那时的华龙面傲视群雄、独占鳌头,电视里天天看的是“华龙面,天天见!”那时的华龙方便面,可以说是风骚占尽,先是华龙牛肉面、华龙排骨面,一绿一粉包装,风行天下,在若干年后,又推出了大人小孩都喜爱的品种,记得有华龙鲜虾面、华龙小康家庭80、小康家庭90、小康家庭100、甲一麦、六丁目等等,每一个都是漂亮新颖的包装图案,每一个都能引来人们的狂热购买。当然,这是后话。

紧随其后,品牌济济的方便面琳琅满目,呼啸而来,像统一方便面、福满多方便面、大红碗方便面、美国加州方便面(广东产)、好劲道方便面、白象方便面等等,那个时候,也是假冒伪劣商品猖獗泛滥的年代,我记得山寨方便面也是层出不穷,查也查不完,我们工商部门不停的接到举报、投诉,越是偏远的山区假冒伪劣产品越泛滥,我们查获的山寨方便面有“毕龙方便面”、华尤方便面”、“毕尤方便面”、“华大方便面”等等,即使是在当今,方便面的造假也是时有发生,2014年秋天,我和两个同事去云台山旅游,在北京站换乘,我叮嘱他们千万不要在车站附近购物,但其中一个就是置若罔闻,在车站东面的一个商店买了几桶康师傅方便面,他说每桶三块五毛钱,我寻思也不算贵,但上了火车一看,桶面和康师傅外包装一模一样,只是“康师傅”变成了“康帅傅”!真正服了中国人的造假思维。

记得1995年,我根据我们每年度的打假检查情况,结合我在高中、大学时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部分原理,查阅了好多好多的研究性资料,所以,对假冒伪劣商品的产生、表现、以及治理,自认为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路,于是,我仿照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用了一年时间,写过一个长篇“巨著”《论打假战》,草稿厚度和主席的《论持久战》不相上下,十几万字足有吧,当然,质量岂敢和主席的雄文比,联系出版社,人家说必须我自己掏钱把所有的书买下才能出版,要不然出版社干的就是亏本买卖,这年头,“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一切向钱看”,“时间就是金钱,金钱就是生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倒贴铜板的生意谁干?如果干了,那肯定是脑袋瓜子让门板挤了!我听完后,一股无名怒火冲上心头,去球你的出版费,老子喝散散酒的银子也没几个,于是,我毫不犹豫,直接将厚厚的原稿直接扔进了正煮着五香瓜子火炉里,立马烈焰熊熊,轰隆隆几下,一年的心血付之一炬,不过,家里的温度瞬间增高了0.5度,浓浓的五香瓜子味弥漫了15平米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舒服啊!

记得1993年,我已乔迁到土塘街的两间正房,那时,市面上出来了一款北京产的方便面,就叫“北京鲜伊面”,面块大,调料好,成了男女老幼都爱吃的食品,记得同院有个漂亮的少妇叫“俊英”,她常常整箱整箱的批发“北京鲜伊面”,她声称:“北京鲜伊面”洒上调料干吃,简直酥、爽、脆,味道美的不得了!我们吃罢也是深有同感。就在北京鲜伊面火红的年代,一个悄无声息的品牌——“康师傅”的方便面,悄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个产自天津的方便面一登场,就显示了她与众不同的魅力,那就是她在调料包之外,又增加了一个肉酱包,两袋料包进去,康师傅方便面以其闻所未闻的口感,瞬间感动了千千万万消费者的味蕾。

1994年,一种更加诱人的方便面悄然问世,那就是“康师傅”碗面,记忆中好像是一碗5块钱,当年5块钱真的不是个小数目,我记得当时我在农村工商所工作,有一天所里小会后,我决定豪奢一把,全所每人喝一个康师傅碗面,买回来后,我从每个人开包装的笨拙动作和表情里,看出他们也是第一次和这个高端食品打交道。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都成家没几年,每家的小孩都是嗷嗷待哺,光景都挺拮据,所以,大家都不轻易乱花钱。

康师傅碗儿面,一直受到了大人小孩的喜爱,我呼市的亲侄女就特喜好这一口,她亲切的称做“碗碗面”,我每次去呼市,临别前总要给她买几碗或几桶,都能换来侄女欣喜万分的笑脸,如今,她作为中南大学的高材生,在北京当上了白领丽人,不知她还青睐往昔的“碗碗面”吗?

到九十年代末,方便面市场如日中天,形形色色的袋儿面、碗儿面、桶面充斥商店,品种琳琅满目,除了康师傅外,华龙、统一等方便面集团也不断研发出更新口味的新产品,记忆中像六丁目、福满多、小康家庭80、小康家庭90、小康家庭100、甲一麦、康师傅面霸120、好劲道、思圆、三太子、今麦郎、蟹黄、豫竹等方便面,一些像香港、澳门、日本、韩国的方便面也已进入大陆或中国市场,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老百姓的身边。成为人们旅途及日常生活的必备。

004、干脆面

在90年代中期,孩童们是方便面市场的主流,除了爱不释手的泡面,干脆面成了孩子们一统天下的零食,那时的干脆面有小浣熊、小当家、康师傅香爆脆、福满多葱香脆、京都蟹黄、香辣蟹、好好吃面,孩童们撕开调料袋儿把调料到进方便面袋,然后,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拳两脚把方便面揍扁揍碎,然后用稚嫩的手上下欢乐的摇匀,使调料面儿与面沫沫充分相互吸收,然后把抓口咹大快朵颐。记得那时,大人们的光景也略微宽裕了一些,每天5毛钱的零花钱都能给的起,所以,大街小巷、家庭学校,到处都是掬起小手往嘴里灌干脆面沫沫的孩童。孩童们吃到最后,双手当成筛子,把面沫拢在手里来回倒腾,筛去多余的调料,然后仰天长啸,把所有的面沫倒进嘴巴,这一童趣幕,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随着干脆面的火热,又加了许多新奇的销路,有在方便面袋儿里放一个小玩具的,有放一张卡通图片的,而最有魅力最曾风行一时、留给90后们永远回味、永远思恋的是小浣熊干脆面里的水浒108将卡片,那时,孩子们集水浒卡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孩童们疯狂的购买小浣熊干脆面,撕开袋儿,心抖手颤急不可耐的取出查看是否是自己欠缺的人物,有时垂头丧气有时高兴发狂,配成套的同学沾沾自喜傲气冲天,用橡皮筋捆住时不时拿出来来显摆炫耀,引来其他孩子们的万分羡慕嫉妒,方便面厂家也是精明猾狭,像朱贵、宋江、呼延庆等几个人物图卡故意少放,尤为朱贵,像是文革时期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或“第一套生肖金猴票,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吸引的孩子们为了早日配套,朝思暮想,更加发狂的购买干脆面,相互打听、相互交换。记得1998年,我的儿子就意外的吃到了“朱贵”卡,兴奋的忘记了他姥姥是谁了,作业也不写,黑夜搂着“朱贵”睡觉,一天回家和他妈妈说,有个同学居然出50元要购买他的“朱贵”,当时,50元真算个大数目,那时的我经济拮据,见钱两眼放绿光,温言相劝怂恿儿子卖掉卡片打闹50块钱,但孩子的心纯洁无比,你就是给他5万元他也不舍得买掉这张珍贵无比的硬纸片,反而变本加厉,更加喜爱上了集卡。

       

世世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如今,24年过去了,我的孙子也3岁了,但是,我还珍藏着当年儿子的这套水浒英雄卡,做为一种浓烈的怀旧情结延伸吧。

好像是94、95年,与干脆面同样吸引孩子馋虫的还有大大卷儿口香糖、米老鼠唐老鸭卡通故事的口香糖。每每给孩子买回口香糖,我躺在热烘烘的炕头,孩子紧紧的偎依在身上,我捏着他的小指头,发挥想象、放纵不羁边指边讲彩色纸里的故事,然后,孩子再把所积攒的米老鼠唐老鸭卡通彩纸全部拿出来,我再一张一张的重复讲起,家里电风匣嗡嗡嗡的哼着歌儿,麦子馒头的清香弥漫了全家,那时我的身心,如同鏖战后的酣睡,欢畅淋漓,全身的骨骼都轻松愉快,被浓浓的人间亲情所包围所覆盖,心情爽到了极点!

唉,蜡烛有心还惜别,替我垂泪到天明!时光恍然而逝,再也没有那时的幸福了!

在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

官场红人

她爱了他二十年,可现在,她就要撑不下去了

权力的较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