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尾声,其三)——盟主背后的阴暗

 金色年华554 2022-03-14

汉末群雄系列之袁绍(尾声,其三)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袁绍重大事件之十八——韩馥之死

袁绍懂得招揽人心,懂得传播名声,只是人才招来了不能善用,名声传出去不能维持,都是流于表面形势而已。而一旦拥有了,袁绍却没有更加深远的打算,或许是立刻丧失了精心维护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很多,而最早也最重要的案例,就发生在韩馥身上。

对于人才队伍的管理失败我们后续再说,下面先谈谈名声的维护。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尾声,其三)——盟主背后的阴暗

对于韩馥,笔者专门开篇写过,当时的结论是袁绍无意下杀手,韩馥的自杀属于惊弓之鸟,内心太过脆弱的结果。从韩馥的角度而言,这个结论笔者仍然维持不变。不过这次我们从袁绍的视角出发,来探寻一下事件的另一个角度。

韩馥让出冀州牧后,被袁绍上表为奋威将军,当然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只是挂个虚职。原想着安度余生远离争斗,随后却发生一系列事情,不断加重韩馥的疑心。

开始是魏军的审配、钜鹿的田丰两人分别被袁绍任命为治中、别驾,这两个人都是性格非常刚直,原来在韩馥手下郁郁不得志,此番袁绍非常器重,让韩馥内心不安,担心受到打击报复。根据史料记载,审配与田丰确实个性非常强,熟悉正史官渡之战及后续袁氏败亡经过的朋友应该都有所了解,相关事件后面再细聊。总之,韩馥的担心也算情有可原。

不久,董卓得知袁绍控制了冀州,于是派出使者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前往河北,打算以朝廷名义跟袁绍缓和关系。不过袁绍做得非常绝,为彻底划清界限表明反董决心,他命河内太守王匡将胡母班和吴修杀掉。不管朝廷被谁控制,这两人总归是朝廷的使者,他们名义上代表的是皇帝而非董卓。但袁绍却让王匡杀掉二人,其动机令人怀疑。

王匡也是诸侯之一,是袁绍最忠心的小弟,这胡母班可是王匡的妹夫,王匡仍然照杀不误。袁绍到底为什么坚决要杀朝廷使者?因为这样的行为太极端。那袁绍为什么非要走极端?为了逼董卓也走极端。

《三国志·袁绍传》载:卓闻绍得关东,乃悉诛绍宗族太傅隗等。当是时,豪侠多附绍,皆思为之报,州郡锋起,莫不假其名。

史书中这段话是紧接着袁绍指使王匡杀掉胡母班、吴修的,所以很明显,袁绍在京城中的叔叔袁隗等宗族被董卓杀掉,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报复袁绍杀朝廷(实际是董卓)派出的使者。阴谋论一点,袁绍亲手促成他叔叔袁隗等亲族的灭门。假使袁绍不杀使者,即便做些表面功夫,董卓也不会把事情做绝。

袁绍到底在干什么?他想要什么?上面引用史料的后半句就是他想要的。袁家为了反董大业搭上了宗族满门性命,天下豪杰群情激奋,不是投奔袁绍就是打着袁绍旗号起兵,讨董联盟盟主之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要知道之前袁绍可是打算拥立刘虞为帝,失败后转而抢夺韩馥的地盘,这两件事让他的声望有所受损。通过董卓灭掉袁绍宗族一事,裹挟着家仇国恨的多重情感,人们又一次聚拢在袁绍身边。

而韩馥呢,他是袁绍拥立新帝的政治盟友,是袁绍抢夺冀州的受害者,没人比他更了解袁绍的阴暗面。韩馥发现真实的袁绍为了权力如此不择手段如此冷血,不禁更加惧怕。

第三件事,是一个叫朱汉的人以前跟韩馥有过节,后来袁绍任命其为都官从事,朱汉盘算着干掉韩馥,不仅能报私仇还能让袁绍高兴,于是发兵包围韩馥宅院,自己冲了进去。韩馥逃到屋顶,朱汉抓住韩馥大儿子,将其双脚打断。袁绍得知震怒,立即把朱汉抓起来处死。正是这件事促使韩馥下定决心离开冀州,袁绍也没有挽留。

第四件事,韩馥逃到陈留太守张邈处。后来袁绍的使者拜访张邈,在酒席上使者当着韩馥的面跟张邈低声耳语。韩馥认为这是要张邈杀掉自己,于是借口上厕所自杀了。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尾声,其三)——盟主背后的阴暗

整理一下。第一件事,袁绍提拔审配、田丰,从袁绍角度可说是正常地选拔人才,而韩馥出于人身安全的担忧也情有可原。

第二件事,袁绍杀死朝廷使者激怒董卓,间接害死袁氏宗族,从袁绍角度跟韩馥没什么关系,但韩馥发现了袁绍的人性阴暗面,更加不安。

第三件事,从袁绍的角度,抓到朱汉处死,表明自己没有要害韩馥的意思,但韩馥及其亲人已经受到人身伤害。这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件事:为什么朱汉会觉得杀掉韩馥能让袁绍高兴?韩馥虽说已经失势,但也身份敏感,这种事朱汉不会完全凭空猜测,一定有某种信号给了他这种感觉。最低限度,从袁绍之前的表现可能并不在意韩馥的生死,最差就是无所谓,不会帮他。然而朱汉自己却死了,这不太合理。所以韩馥仍然不信任袁绍。

第四件事,如果使者跟张邈确有秘密要谈,完全可以另找时机商谈,却故意挑韩馥在场时耳语,这个行为摆明就是做给韩馥看的。就是为了刺激韩馥,恶心韩馥。

正常人不会这样就去自杀,然而韩馥经过多次的心灵摧残其精神世界已经脆弱不堪。可以说袁绍确实没有想杀死韩馥,但如果韩馥在跟自己无关的情况下死掉,袁绍应该并不在乎,甚至有点高兴。也许只是不想韩馥死在冀州受人非议,到了别人地盘上,就无所谓了。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尾声,其三)——盟主背后的阴暗

韩馥

袁绍重大事件之十九——兄弟反目

《英雄记》载:是时年号初平,绍字本初,自以为年与字合,必能克平祸乱。

袁绍夺取冀州是在初平二年(191),袁绍表字本初。本初,初平,袁绍觉得冥冥之中好像命运安排他来平定乱世,开创新时代。在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下,袁绍绝不容许关东诸侯有人挑战他的权威。

然而偏偏就有一个不识相的,袁绍这个联军盟主忙着扩张地盘吞并其他诸侯,还真有一路诸侯跑去跟董卓真刀真枪厮杀,而且还攻进洛阳,把董卓堵在函谷关以西不敢出来。这一路不是别人,正是袁绍的弟弟袁术。我知道许多朋友想说孙坚,不过孙坚本质上并非单独的势力,从讨董开始孙坚就是袁术的部下,只不过袁术后来有称帝的黑历史,加上孙坚之子孙策开创江东基业,所以习惯上讨董这段历史都淡化袁术作为孙坚的主公,而只突出孙坚的个人武勇。

袁术为什么坚决跟董卓开战而不像其他诸侯保存实力,在袁术篇系列里已经有过详细分析,就不重复了,简单来说有家族仇恨,也有争夺权力的策略问题。总之,袁术有实力,加上讨董正面战场获得的声望,关东诸侯中当时只有袁术对袁绍形成实质性威胁。

袁绍袁术兄弟出身汝南袁氏,汝南郡在豫州,袁术因为近水楼台而先把势力扩张到豫州,并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

初平二年(191)冬,趁孙坚领兵西进继续讨董时,袁绍却派周昂(一说其弟周喁)担任豫州刺史,带兵袭击孙坚治所阳城。得知后方遭袭,孙坚只得放弃讨董回师救援,尽管袁术与孙坚击退了袁绍军,但随着袁家兄弟彻底撕破脸,讨董联军名存实亡。

那么袁绍为什么要袭击孙坚,阻止袁术西进?放手让袁术跟董卓去拼命,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不好吗?结果身为盟主却阻止讨董,实在太心胸狭隘。

其实问题没这么简单。袁术以及孙坚原本西进的势头很猛,收复洛阳后继续推进,最远时已经距离函谷关不远。考虑到董卓外强中干的本质,虽然拥有凉州精兵但朝廷百官与其离心离德,袁术破关入长安并非不可能。换做别人也就算了,偏偏袁术跟自己出身相同甚至在某些人眼里更加正统,再让他击败董卓迎接皇帝,那袁绍兵力再多也无济于事,顶多是个地方诸侯,袁术却成了再造汉室、奉天子以领不臣的那个人。

所以袁绍必须阻止袁术继续西进,这不是豫州的争夺,而是天下的争夺。就结果而言,即便没抢到豫州,但只要破坏袁术的战略就算成功。

然而,袁绍的行动成功了,却没完全成功。这场战斗节外生枝,惹出了意想不到的矛盾。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尾声,其三)——盟主背后的阴暗

公孙瓒

袁绍重大事件之二十——交恶公孙瓒

上期文章提到沮授版的隆中对给袁绍规划了四步走的战略,北方的公孙瓒是第三步,在此之前要先平定青州黄巾军以及黑山军,将青州与并州掌控在手,再与公孙瓒开战。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袁绍与公孙瓒的矛盾提前爆发了。

其实早先袁绍与公孙瓒的关系还算不错,袁绍想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不成继而与其疏远,公孙瓒因为拥兵自重也跟上司刘虞不睦,加上两人又串通一气打韩馥地盘的主意,所以有过一段蜜月期。

只是袁绍与公孙瓒都日渐强大,地理位置决定了公孙瓒想要扩张只有南下一种选择,早晚与袁绍发生冲突。当初袁绍借口公孙瓒攻打冀州逼迫韩馥让位,是真的写信邀请公孙瓒来分蛋糕的。然而袁绍得手后并没有分给公孙瓒好处,工具人公孙瓒忍下这口气没有撕破脸。

公孙瓒不好跟袁绍发作,于是转而把气撒在了青州黄巾军身上。青州黄巾与黑山军一东一西原本相距遥远,但黄巾军拖家带口三十余万人,这些原来的农民不再务农而转战各地,粮食总有耗完之日。当地找不到粮食,青州黄巾军开始向河北移动,打算与黑山军汇合。

公孙瓒领兵两万至渤海郡东光县,在东光南面大破黄巾军,据《后汉书》记载,这一战公孙瓒斩首三万,缴获车辆数万,俘虏七万,另有数万黄巾军死亡,黄河都被染红。公孙瓒一战扬名,被朝廷封为蓟侯。

请注意,战场在渤海郡,这可是袁绍起家之地,公孙瓒把战场选在这里,摆明是在向袁绍示威,发出极其强硬的警告信号。无巧不成书,原本来展示肌肉的公孙瓒直接顺势向袁绍发起了全面进攻。

原来,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越死在了阳城。

之前,幽州牧刘虞在长安做官的儿子逃出来被袁术软禁,要求刘虞派兵支援其讨董大业,刘虞不顾公孙瓒劝告真的派出几千骑兵给袁术。公孙瓒见刘虞不听劝,转而派人联络袁术,怕袁术因为自己起初反对借兵,公孙瓒还派堂弟公孙越又带了一千多骑兵支援袁术。

公孙瓒结交袁术倒未必是为了对付袁绍,他更多是想把刘虞派去的几千骑兵收归自己,跟着袁术打董卓,打赢了也有他的功劳,袁术一高兴也许还能连本带利还给自己。从公孙越跟着孙坚作战能看出,这支幽州骑兵确实是用在讨董上了。然而袁绍派出的周昂袭击阳城,孙坚只得回救,这场仗本来也不是什么大战役,公孙越偏偏命不好,被流矢射中身亡。这便是袁绍袁术兄弟争斗的节外生枝。

《英雄记》载:公孙瓒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广宗,改易守令,冀州长吏无不望风响应,开门受之。

说公孙瓒进攻袁绍是临时起意,史料其实没有明确记载,是笔者的推论。因为公孙瓒到渤海是为了讨伐黄巾军,带着两万人深入冀州腹地,这种行动事先一定告知了袁绍,所以袁绍才没有阻止。笔者认为,这更可能是袁绍向公孙瓒示好,把这三十万黄巾军的战功让给公孙瓒,作为利用公孙瓒逼韩馥退位的补偿。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尾声,其三)——盟主背后的阴暗

然而就在此期间传来公孙越死于袁绍军乱箭下的意外消息,公孙瓒原本就憋着一肚子火彻底爆发,立即调转兵锋跟袁绍全面开战,两场战役来了个无缝切换。

至于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如何发展,下期继续讲述。感兴趣的小伙伴敬请点赞关注吧,同时也欢迎翻阅往期三国人物文章。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