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道炎、盆腔积液有妙方!

 文文ap25 2022-03-14

“杏林侠女”

图片

田某,女,28岁,9月12日初诊。

主诉:带下量多半年余,伴小腹不适。

现病史: 患者自述带下量多,色黄半年余,伴小腹不适。平时分泌物多,近半年加重,外阴瘙痒,经某医院妇科检查:盆腔见2.5cm×1.3cm液性暗区,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盆腔积液”。曾输液打针、吃消炎药和阴道上药,治疗当时症状有所缓解,过后还是反复发作,经同事介绍到我处就诊。症见: 带下量多,色黄白相兼,质黏稠有气味,外阴瘙痒,伴小腹坠痛不适,性生活、月经前后,腹痛均加重,倦怠乏力,纳差,便溏,口干喜冷饮,小便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盆腔积液。

中医诊断:带下过多。辨证:脾虚夹湿热下注。

治法: 健脾除湿,清热止带。

方药: 完带汤合易黄汤加减。

党参20克、炒白术30克、炒山药30克、苍术10克、炒荆芥10克、炒芡实10克、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乌贼骨15克、陈皮10克、黄柏15克、土茯苓20克、败酱草15克、薏苡仁20克、苦参10克、甘草10克、泽泻15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服用。

二诊:患者自述服用中药以后,分泌物减少,阴道瘙痒减轻,食欲增加,小腹有不适,拟方如下:

党参20克、炒白术30克、炒山药30克、苍术10克、炒荆芥10克、炒芡实10克、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乌贼骨15克、陈皮10克、黄柏15克、土茯苓20克、败酱草15克、薏苡仁20克、苦参10克、地肤子10克、甘草10克,泽泻15克、延胡索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服用。

三诊: 患者自述服用中药后月经来潮,经前经后腹痛、阴道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还有些许气味,嘱咐月经期停药,干净后服药,拟方如下:

党参20克、炒白术30克、炒山药30克、苍术10克、炒荆芥10克、炒芡实10克、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乌贼骨15克、陈皮10克、黄柏15克、土茯苓20克、败酱草15克、薏苡仁20克、苦参10克、地肤子10克、甘草10克、泽泻15克、萆薢15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服用。

四诊:患者自述服用中药后,白带分泌物减少,气味、小腹坠痛、怠倦乏力改善,大便正常。效不更方,嘱咐患者继续原方服用1个月,以进一步巩固疗效,杜其复发。3个月后患者复查阴道炎、盆腔积液都消失而愈。

半年随访一切正常,未复发。

图片

图片

张胜兵张利兵张利芳三兄妹合影于湖北蕲春李时珍纪念馆

按语: 古语云:“治带必先祛湿,祛湿必先理脾”。患者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湿邪下注,损伤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过多,脾虚中阳不振,则倦怠乏力;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脾虚湿蕴化热,带下黄白相兼,质粘稠,有气味,外阴瘙痒。方用完带汤合易黄汤,方中党参、白术、山药、甘草益气健脾;苍术、陈皮燥湿健脾,行气和胃;泽泻、车前子利湿清热,令湿浊从小便分利;土茯苓、薏苡仁、萆薢清热利湿、泄浊止带;黄柏、败酱草清热解毒;苦参燥湿止痒;延胡索加强止痛之效;炒芡实、乌贼骨固涩止带;全方共奏健脾除湿,清热止带之功。

图片

图片

本人现在坐诊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金地格林春岸张胜兵中医科诊所

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古代有“白沃”、“赤白沥”、“下白物”等名称。西医学的各类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内分泌功能失调等疾病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异常与中医学带下过多的临床表现相类似时,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图片

这里重点介绍土茯苓这味中药:

土茯苓,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应用:

1、治血热头痛,咽喉肿痛,经血淋漓等妇女血症:土茯苓与金银花、诃子、栀子、川楝子、黄连、瞿麦配伍。

2、治梅毒,淋病:土茯苓与金银花、紫草茸、茜草、枇杷叶、草乌(制)、诃子、栀子、白云香、红花、瞿麦、黑云香配伍。

第一,临床上我们主要用于治疗梅毒感染以后,或者汞中毒感染以后所致的肌肉的萎缩,肢体痉挛,以及关节疼痛。这是它第一个作用。

第二,我们用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的效果治疗一些像淋病,或者是泌尿系感染,比方说尿道炎,像膀胱炎以及肾盂肾炎,通过土茯苓的作用,可以很好的缓解病人尿频、尿痛、尿急的症状。

第三,用土茯苓解毒散结的作用,我们可以治疗痈肿,包括瘰疬,就是淋巴结结核以及皮肤的癣,那么通过治疗的话,可以对这一类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第四,土茯苓有除湿的作用,对于女性白带增多,或者是白带有异味,这种情况下用土茯苓能够治疗,或者是一些霉菌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图片

图片

相关论述

1、《本草汇编》:“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甙、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2、《本草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3、《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4、《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

5、《本草图经》:“敷疮毒。”

6、《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7、《本草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8、《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9、《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10、《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