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阴道炎(带下)妙方

 Earls360馨醫堂 2011-06-08

治阴道炎(带下)妙方

1内补丸

【来源】 清·《女科切要》

【歌诀】 内补丸中生黄芪,鹿茸菟丝潼蒺藜,

附子肉桂紫菀茸,茯苓桑螵白蒺藜。

【组成】 菟丝子120克,鹿茸60克,黄芪90克,潼蒺藜90克,紫菀茸90克,桑螵蛸90克,附子(制)60克,肉桂60克,茯苓90克,白蒺藜90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6克,日服2~3次,饮前温酒送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 温补肾阳。

【方解】 方用附子、鹿茸、菟丝子、肉桂温阳益肾,填精固涩;配以黄芪、茯苓益气健脾;白蒺藜平肝疏肝;桑螵蛸收敛固涩止带。合而用之,益肾为主,肝脾同调,共奏温补脾肾之功。

【主治】 肾阳衰微,症见白带清稀量多、黎明泄泻、形寒怯冷、苔薄白、脉细软无力。可用于白带、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病症。

【加减】 若见小便频数、尿色清长者,加益智仁、金樱子;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者,加紫石英、当归;大便溏薄伴腹痛畏寒者,加补骨脂、肉豆菀;耳鸣头晕者,加枸杞子、磁石、五味子。

【附记】 凡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白带呈豆腐渣样者,不宜应用。

 

2治带片

【来源】 现代·叶显纯《常用中成药》

【歌诀】 治带片中用苦参,苍术知母墓头回,

收涩止带金樱子,清热燥湿疗效佳。

【组成】 苦参90克,苍术60克,墓头回90克,知母60克,金樱子120克。

【用法】 上药研末制成片剂。每服5片,日服3次。

【功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带。

【方解】 方用苦参、墓头回清热除湿;配以苍术燥湿;知母清热,金樱子固涩。合而用之,共奏清热燥湿,收涩止带之功。

【主治】 湿热带下、稠黏、色黄腥臭。可用于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病症。

 

3完带汤

【来源】 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歌诀】 完带汤中用山药,党参白术生甘草,

柴胡陈皮车前子,苍术芥穗共白芍。

【组成】 白术 (土炒) 50克,山药 (炒) 50克,党参6克,白芍15克,车前子9克,苍术9克,甘草3克,陈皮1 5克,芥黑 (炮黑) 1 5克,柴胡1 8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 健脾舒肝,燥湿束带。

【方解】 方中党参、山药、苍术、白术健脾燥湿,脾旺则湿无由生;柴胡、白芍舒肝解郁,疏泄正常,则不克脾土;陈皮、车前子、芥穗行气,利湿,止带;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肝脾同治,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升提肝木之气,则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补益脾土之气,则脾气健旺,何难分消水湿?故其病自愈。

【主治】 带下病,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无臭、倦怠、便溏、面色灰白、舌淡或正常、苔白、脉缓或弱。可用于阴道炎、附件炎、脾虚带下、慢性子宫颈炎。

【加减】 为提高疗效,一般可加入生龙骨、生牡蛎、牛膝、黄柏。若腰酸甚者,加杜仲、菟丝子;腹痛者,加艾叶、香附;兼少腹冷痛加乌药、香附、小茴香;白带清稀如崩者,加鹿角霜、巴戟天、海螵蛸。

 

4健脾祛湿汤

【来源】 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陈祖良方)

【歌诀】 健脾祛湿带下停,山药芡实土茯苓,

黄柏苍术乌贼骨,薏莲泽泻草金樱。

【组成】 山药30克,芡实15克,黄柏10克,薏苡仁25克,泽泻20克,莲须15克,土茯苓30克,苍术10克,金樱子20克,乌贼骨10克(研末兑服),甘草3克。

【用法】 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 健脾除湿,收涩止带。

【方解】 本方为自拟方,治疗因脾虚失司,脾阳不振,湿聚下注所致之带下病。方中山药、芡实、莲须性平,健脾除湿;黄柏、苡仁、泽泻、苍术、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金樱子、乌贼骨收涩止带;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健脾祛湿,收涩止带之功。

【主治】 脾虚湿郁带下,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有腥臭气、日久不止、头晕乏力、纳差、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腻、脉弦滑。

【加减】 临证如兼见气短懒言、肢体无力,可加黄芪、党参、大枣益气健脾;兼面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指甲色淡,可加熟地、白芍、首乌、牡蛎养阴补血;兼见腰痛,可加川续断、怀牛膝、补肝。

【附记】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

 

5易黄汤

【来源】 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歌诀】 易黄汤中用山药,芡实黄柏碎白果,

酒炒车前能利水,补任之虚清肾火。

【组成】 山药(炒)30克,芡实(炒)30克,黄柏(盐水炒)6克,车前子(酒炒)3克,白果(碎)10枚。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祛湿热,补冲任,清肾火。

【方解】 妇人带下色黄,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名曰黄带,多因湿热下注所致。方中山药、芡实健脾益肾固本;黄柏、车前清热化湿解毒;白果固任止带,补中寓通。本方为脾虚湿热带下而设,具有健脾除湿,清热止带之功。

【主治】 黄带。可用于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慢性盆腔炎等病症。

【加减】 如带下量多,伴胸闷口腻、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濡数之湿热较重者,加茵陈、木通、猪苓、茯苓、椿根皮。据报道:此方灵活加减,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病,每收良效。如加萆薢、苡仁、茯苓等分清化浊之品,增强其利湿功能,可治乳糜尿(膏淋);加入石韦、萹蓄、生地、大黄等清热解毒之品,增强其清热功能,可治疗尿路感染(热淋);加入山萸肉、茯苓等补肾填精之品,增强其补脾健肾功能,可治疗蛋白尿。

 

6健脾活血汤

【来源】 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 健脾活血用苡仁,当归川芎知母随,

芡实茜草乌贼骨,补肾助阳桑螵蛸。

【组成】 川芎12克,当归10克,知母12克,苡仁30克,芡实20克,乌贼骨15克,桑螵蛸10克,茜草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健脾除湿,活血祛瘀。

【方解】 白带病因甚多,总以脾虚湿盛及肾虚为主。因湿盛火衰,肝郁气弱,脾土受伤,脾气下陷,水谷精微不能化生为精血,血虚则瘀滞久郁,变生湿热,而发为白带;或因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所致。方中当归、川芎补血活血;知母滋阴清热,补肾;芡实、苡仁健脾补肾,除湿;乌贼骨止带固精;桑螵蛸补肾助阳;茜草行血祛瘀。合奏健脾补肾,活血祛瘀,清热除湿之功。

【主治】 白带,症见妇女阴道时时下白色液体如涕如唾、少腹疼痛、或腰部酸痛、或头昏痛、或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或大小便不畅、舌苔白腻或淡黄而润、左脉细弱、右脉濡滞、或关涩而尺俱不足。

【加减】 若见腰痛甚者,可选加川断12克,补骨脂12克,菟丝子10克,桑寄生15克;腰不痛者,去桑螵蛸;气虚倦怠无力者,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热胜于湿、带色黄者加黄柏。

【附记】 本方名为笔者拟加。多年应用,每收良效。

 

7清带汤

【来源】 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歌诀】 清带汤中用山药,龙骨牡蛎海螵蛸,

活血祛瘀用茜草,固涩止带效堪夸。

【组成】 生山药30克,生龙骨18克,生牡蛎18克,海螵蛸12克,茜草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益肾健脾,固涩止带。

【方解】 方用生山药益肾健脾以培其本;配以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固涩止带;佐以茜草活血祛瘀。合而用之,共奏益肾健脾,固涩止带之功。

【主治】 妇女赤白带下、清冷量多、苔薄、脉细。可用于慢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急、慢性盆腔炎,宫颈糜烂等病症。

【加减】 若见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等肾阳虚证者,可加菟丝子、潼蒺藜、肉桂、制附子;带下赤白、质黏稠、头晕、烦躁等肾阴虚证者,加知母、黄柏、熟地、山萸肉。

【附记】 凡带下量多,质黏有臭气而见苔黄厚腻之湿热证或带下赤白,质黏如脓样之热毒蕴蒸之证,不宜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