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族先民的萨满仪式,同儒家文化中对于“礼”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炫叶楓雪 2022-03-14

前言

“万物有灵”和多神崇拜的萨满文化观点,对满族先民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满族先民认为灵魂是不会毁灭的,他们把人的灵魂分为三种,其中,生魂指的就是生命魂,游魂指的则是思想的魂魄,转世魂是人们的第三种魂魄。

灵魂不一定会始终依附于人的肉身,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祖先崇拜这点上,比如祭祀用的牲口——猪

比如满族人的家祭活动,也就是家萨满上面,不仅是在表达怀念自家祖宗的意思,还包含着对万事万物灵魂的敬畏。比如祭祀用的牲口——猪。

满族人杀猪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将猪杀死,而是要先把酒灌进猪的耳朵里面,随后,猪会出现摇头晃脑的现象,满族人认为,这表示自己礼敬祖先的心思祖先已经知道了,这时才会杀猪。

而且杀猪的时候地方也很挑剔,因为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都是在西炕磨这个地方呆着的,所以杀猪也必须选在这个地方,这样祖先才能领受得到。通过这些不难观察得知,满族对于天地万物有灵的观点,是笃信不疑的。

正因为如此,满族政权在同明王朝进行战略对决的时候,特别是进行战争动员的时候,具有巨大的组织效能,一群有信仰和敬畏的人相聚起来产生的能量,必然远远大于一群乌合之众。

特别是满族的萨满文化,在进行家祭活动时,有很多比较成熟的规章典范需要遵守

比如萨满在主持正常祭祖活动时,他扮演的人神人鬼,也就是人与灵魂之间沟通者的角色,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满族先民同他们的信仰,生动链接在一起,直接把分散的个体,扭绑到一根共同的绳子上去,产生直接而巨大的作用。

这种作用如果运用在战争动员、组织运动时,会爆发出任何形式都替代不了的爆炸性能量。其次,满族祭祖的频次也特别的高,而且祭祖的讲究非常之多。频次上来讲,至少要在春天和秋天各进行一次,多一点的话,每个月都要来一次。

而且这些还是常规要进行的,遇到特殊情况也会进行祭祀,比如粮食获得丰收、职位得到提升等情况,要向祖先祭祀以表示感谢,身体患有疾病要向祖先祭祀以便寻求支持。

家祭活动上最重要的环节是献牲仪式,“献牲”的“牲口”主要包括猪和大公鸡等,这个猪不能是买来的,必须是自己喂养长大的猪,身上不能有杂毛,必须是纯黑色的,已经进行过阉割,而且保证健康没有患有疾病的公猪。

杀猪必须在西炕进行,其实杀猪时需要磨的刀,绑猪要提前搓好的草绳等都必须在西炕进行。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满族人才从抽匣中拿出族谱、画像等能够代表或象征自家祖先的物件,全部拿到西炕,在卓案上摆放好,前面还要供奉一些贡品,就是一些常见的点心、糕饼、酒水之类的,比较特别的是需要为鹰神准备一只大公鸡。

家祭活动献牲仪式的规矩,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自家祖先,能够享受到各种纯正的人间美味

研究这些高频次且充满讲究的家萨满活动,很容易同晚明时期的中央王朝做出对比。当时的明朝,内政贪官横行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即便是为国家服兵役的将士们,也都是其心各异,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小九九。

单纯从对祖宗的祭奠上来说,汉民族同志的中央王朝,已经丧失了所谓“以孝道治天下”的道义力量,也缺乏以集体祭祀活动为载体的集体主义训练。

而作为塞外落后民族的满族人,却因为长时间、高频次、高质量的家祭活动熏陶,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导致无论是战争动员还是国力竞争方面,都能以小胜大,占得战略上的主动态势。

家萨满活动具有强烈的仪式感,而且舞蹈的节奏是比较规律的,部分要求与儒家文化对汉民族的礼法要求,是有相似性的

最后,不应该被忽略的,还有家萨满活动强烈的仪式感。萨满祭祀活动中有一定的章法可循,这些章法或口传心授,或耳濡目染,但大体上无外乎一边手抓着鼓,一边跳着舞唱着词。

而且舞蹈的节奏是比较规律的,带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使人不自觉的臣服在仪式当中。此外,满族先民的萨满仪式,同儒家文化中对于“礼”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比较注重对仪式的规范,对礼法的遵守。

所以在日后的征战中,满族人能够极其迅速的吸纳儒家文化,和汉文化的优点与长处,进而产生满汉文化深度融合,激发出无穷的活力。

应该说,满族萨满文化中,部分要求与儒家文化对汉民族的礼法要求,是有相似性的。这是适应当时时代发展,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客观需要。这些相似的要求背后的神秘感,以及其产生的集体主义和组织能力训练,对于封建时代的王朝竞争来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结

可遗憾的是,明王朝腐败没落的现状,已经严重损毁了这个训练的真实效果,而作为新兴的满族政权,满洲人建立在萨满文化信仰下的文化熏陶,则是真实而有力量的。

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其他展现民族实体对决的舞台上,这种信仰和文化的力量,对每个个体所产生的、由内而外的促进和激发的作用,对不同个体所施加的捆绑和整合的能力,都是是无与伦比的。

从这个角度看来,萨满文化信仰下的满族人,建立的后金国之所以能战胜儒家文化熏陶下的,汉族人建立的明王朝,并非是因为萨满文化比儒家文化更为先进,更不是因为满族文化相比汉文化,具有多么明显的独特制胜密码。

更多的是一个没落政权在丧失文化活力之时,同一个处在文化成长期爆发期的新兴政权,对决的一个必然结果。

参考内容来源:《清史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