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esusman 2022-03-14
“需” 本是古人对雨的渴望、需求和等待。甲骨文和金文1字形近似,分别写作 “” , 象一站立的人被水淋漓形。 甲骨文4上边已出现雨,此义在金文2-3中表现的更加明显,下边是站立的人形,周身水点滴滴,正是大雨淋人的情景。小篆误将甲、金文下边的人形写作“而”字,“而”在甲、金文中都是人的须发形,如此一来,形义尽失。隶书(汉《孔彪碑》 )在小篆字形的基础上将笔画拉平取直,脱离了象形字的窠臼,进入今文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