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6六气之客:其补,其泻,或缓或收或泄或润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岐伯应答黄帝“其正味何如”之问时,地理六气六步主时五行之主,答之以其泻、其补,天道六气六节分治之客,答之以其补、其泻,或缓或收或软或泄或坚。主胜之治,先泻后补;客胜先补后泻。先后之别,并无本质差异,以作区分而已。

先附录原文如下:

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酸)收之。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附六气客胜辨证施治对照表如下: 

六气主气,具有定所,按部就班;六气客气,居无定所,逐年流转。“……之客”,客气胜而致民病之谓。

六气主胜之治,侧重于五脏之“欲”,六气客胜之治则在五脏之“欲”的基础上,侧重五脏之“苦”。我们这里的精读也侧重于五脏之“苦”,毕竟,五脏之“欲”,前面刚刚精读过,兹不赘述。

一、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厥阴风木客胜而致病民病,其补其泻之治,与前述“木位之主”之治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多出“以甘缓之”。

厥阴客胜,补用辛味,泻用酸味,缓用甘味。

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侧重于肝之“欲”,《素问·脏气法时论》岐伯讲:“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以甘缓之,侧重于肝之“急”,《素问·脏气法时论》岐伯讲:“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木乃初春之象,生阳之气以渐长为机,若条舒发生过急,则肝以之为苦。甘味药物能补能和能缓,一方面,甘味药物土化入脾,可补益中气,以备肝木亢盛乘制脾土之虞;另一方面,甘味药物能和缓肝木生发过急之苦。是以“以甘缓之”。

二、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酸)收之。

少阴、少阳主胜之时为“火位之主”,客胜之时,虽分而言之,但咸补、甘泻之法皆同,《素问·脏气法时论》岐伯讲:“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少阴在脏为心,《素问·脏气法时论》岐伯讲:“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但此处少阴之客却言“以咸收之”,“咸”恐为“酸”误。张介宾注曰:“少阴君火之客,与上述火位之主同其治。以咸收之误也,当作酸。脏气法时论曰: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者,是其义。”此注甚是。林亿等人的新校正亦云:“此云以咸收之者误也”。因为,心主夏火,有炎上迅速之机,心气缓散,则以之为苦。酸味药物能涩能收,以酸药敛收心火,以佐助其炎上之机,是故当“以酸收之”。

三、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

太阴湿土客胜而致病民病,其补其泻之治,与前述“土位之主”之治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多出“以甘缓之”。

太阴客胜,补用甘味,泻用苦味,缓用甘味,都侧重于脾之“欲”,《素问·脏气法时论》岐伯讲:“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但如此以来,脾之“苦”也就得不到强调了,《素问·脏气法时论》岐伯讲:“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恶湿,若湿而不燥,则脾以之为苦。苦味药物火化,火能燥湿,故当以苦祛湿以助脾土升清。“以甘缓之”之“甘”或为“苦”之误。当然,前面既然已有“以苦泻之”,后面“以甘缓之”是否改成“以苦缓之”应该已经无关紧要了吧。

四、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

少阳之客胜,同于“火位之主”之治,其补其泻同。多出“以咸软之”。

少阳在腑为三焦,三焦相火为煨火,助脾胃腐熟水谷。相火坚燥,咸能软坚,故“以咸软之”。

五、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

阳明燥金客胜而致病民病,其补其泻之治,与前述“金位之主”之治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多出“以苦泄之”。

阳明客胜,补用酸味,泻用辛味,泄用苦味。

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侧重于肺之“欲”,《素问·脏气法时论》岐伯讲:“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以苦泄之,侧重于肺之“苦”,《素问·脏气法时论》岐伯讲:“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金主秋之象,以收敛清肃为机,若肺气热燥,则其气上逆,则肺以之为苦,味苦性寒药物能下泄热燥,是以“以苦泄之”。

六、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太阳寒水客胜而致病民病,其补其泻之治,与前述“水位之主”之治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多出“以苦坚之,以辛润之”。

太阳客胜,补用苦味,泻用咸味,坚以苦味,润用辛味。

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侧重于肾之“欲”,《素问·脏气法时论》岐伯讲:“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苦味药物能泻能燥能坚,

以苦坚之苦味药物能泻能燥能坚肾气不足,当以味苦性寒药物坚固肾水,是以“以苦坚之”。

以辛润之,侧重于肾之“苦”,《素问·脏气法时论》岐伯讲:“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水主冬之象,寒伤血。肾水寒燥而不润,则肾为之所苦。味辛性温药物能润水散寒,燥胜寒,故当“以辛润之”。

辛味药物,其性发散,入肺经,肺主皮毛亦主阳卫之气。辛味药物可主肺开发腠理肌肤,致在内之津液通气于外、在下之津液通气于上,内外上下气血交互循环,气血以流,骨正筋柔,腠理以密。津液润通,则肾燥之苦得以解。

岐伯回答完毕。黄帝接下来就又要发新问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