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指挥的这场战役,名气虽然稍逊,但至少有3点令人拍案叫绝

 海曲上人 2022-03-14

对于粟裕指挥的诸多战役,军迷们大多都能耳熟能详。毕竟粟裕是最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一代名将,毕竟粟裕是指挥经典战役最多的一代名将。但有这样一场战役,或许是由于解放战争后期大进军阶段发起的战役,或许是由于追歼国民党军逃敌的一场战役,或许是由于战役持续时间太短的原因,不少军迷们对这场战役了解得并不多、并不深、并不全。

这就是粟裕在大进军阶段指挥的郎广战役。

郎广战役较之粟裕指挥的七战七捷、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虽名气差了不少。但其特点仍非常鲜明,至少有3点令人拍案叫绝。

文章图片1

一是“请总前委追认批准”令人拍案叫绝。

百万雄师打过长江后,原本上总前委制定的过江后的作战指导是:“在战术上仍应稳扎稳打,有组织有准备地进行战斗,防止轻敌乱碰”。

但此时粟裕认为:“如果动作迟缓,将会失去歼敌良机”。于是,他和张震向总前委和中央军委报告建议:“我全线渡江后,定将造成敌之紊乱,尤以南京上游机动兵力既少又弱,我应乘登陆胜利之威,迅速展开插向敌之纵深,如此不仅使敌无暇调整部署,且将促成敌之更大混乱,达成分割包围”。

战局的发展果然如粟裕所料。南京、镇江、芜湖等地之敌纷纷逃窜,其中4个军分别向上海、浙赣线退逃外,7个军则沿京杭公路及其两侧向杭州退逃。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对战场感知力极强的粟裕深知,必须机断专行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当时,规定渡江战役中集团归谭震林指挥,粟裕直接指挥东集团。为此,粟裕直接下令给中集团的第7、第9两个兵团,要他们与东集团的部队快速实施东西对进。同时要求对进的部队,要有大范围、大穿插、大迂回的作战意识,一定不要为小敌所阻 ,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时间,快速兜击截住敌人。

此时的粟裕,一边部署下达作战任务,一边于4月22日17时上报中央军委和总前委:“此间各部已照上述部署进行,请7、9兵团即遵此电执行,并请总前委追认批准。”

粟裕的电报内容干脆、直接、果断。某种程度上说,这完全不是一个向上级请示汇报的内容和语气。特别是“请总前委追认批准”这句话,特别值得玩味。实际上,这比粟裕以往给中央军委的“斗胆直陈”性质还“严重”。因为这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机断专行问题,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先斩后奏问题,而是不但机断专行、先斩后奏,而且还提请“总前委追认批准”。这无异于请总前委必须默认批准你的行为。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甚至多少还有点“绑架总前委”的意味。

文章图片2

二是总前委的高度军事民主令人拍案叫绝。

对于粟裕的机断专行与“先斩后奏”,特别是“请总前委追认批准”,总前委陈毅、邓小平又是怎么考虑和回复的呢?

陈毅和邓小平接到粟裕的电报后,经连夜研究后,当即于凌晨2点快速复电粟裕和张震:“同意你们的部署,望7、9兵团迅速打通东西联系”。

显然,陈毅和邓小平在对待粟裕的“请总前委追认批准”问题上,表现出了高度的军事民主,表现出了宽阔的胸襟和不凡的气度,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机意识。他们非但没有对粟裕有半点苛责,反而是收到电报后立马研究、立马回复。

我们看,粟裕是22日17时发的电报,陈毅、邓小平是23日凌晨两点回的电报。电报需要往返、需要翻译、需要送达。在那个通信还是较落后的年代,通常需要一天左右的时间。而这次粟裕与陈毅、邓小平电报往返的所有的过程,总共才用了7个小时。

透过这一电报往复,我们看,那一代将帅战争的意识是多么的强,敌情意识是多么强,处置应对情况又是多么的及时高效!真是令人推崇和叹服!

文章图片3

三是歼敌之快之多令人拍案叫绝。

由于粟裕机断专行,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结果在郎溪、广德地区,我东、中集团东西对进的部队,一下子便把敌人5个军8万余人兜住。

仅经过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国民党这5个军8万余人便被团灭。

整个解放战争中,讲作战效益,讲作战进程的干脆利落,要数莱芜战役和辽沈战役的辽西会战。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两天多时间便消灭了李仙洲集团5.6万余人;而辽西会战,也是两天多的时间,便消灭了廖耀湘兵团竟达10万人。

这次的郎广战役,尽管此时已是解放战争后期的大进军阶段,这个阶段的作战强度不能与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阶段相比拟。但不管怎么说,一天多一点的时间,一下子便消灭国民党5个军8万多人,这个作战效费比还是很高的,还是很经典的,还是很令人拍案叫绝的。

关键是,如果不把这8万多敌人兜住并歼灭掉,让其逃到上海和杭州,那势必会给后续的打上海、打杭州增加很大的难度和压力。

主要参考文献:《粟裕传》《粟裕战争回忆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