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涂饮食轶闻(一)

 微言喜语 2022-03-14

文/曾再新

晚唐诗人接风宴
       安徽当涂,随着谢(脁)李(白)等著名诗人的灵气,在江南且有一定的影响。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之中,蕴育了独具风情的水乡文化。这种文化清丽委婉,外巧内慧,情调殊异,结构多元,使境内文化底蕴丰厚,博得各朝诗人墨客欣赏,纷纷来此游山玩水,饱赏江南风光。
        据史科记载,早在唐代,晚唐诗人唐彦谦曾作为诗友接到湖阳的朋友邀请,由西安取道芜湖,后又乘舟来到湖阳作客。湖阳,为当涂一大古圩,由圩荡组成,境内陆势平坦低洼,河塘沟渠纵横;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湖上元气缭绕,时而风波浩荡,时而碧波万顷,远望白帆片片,近观荷叶田田。清晨,水鸟从水草、芦苇间成群飞起,小龟爬到荷叶上,吸食朝露,把湖上的上空定格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傍晚,风头鸡、章鸟鸡、鸥鹭、野鸭纷纷飞到芦苇荡里,歇宿过夜。平常时日,晴空万里时少女们荡着轻舟,唱着动听悦耳的渔歌,在湖面上或采莲摘芡实,或撒网捕鱼虾,那是何等平凡,美丽的风光。
        湖阳,原是间于丹阳湖(已被围垦)、石臼湖中的一个小洲,名白沙洲。因丹阳、石臼两湖盛产鱼虾菱藕,人们常以“日出斗金”、“日落斗银”来赞誉湖产之丰富。居民以下湖挖藕摘菱、捕鱼捉蟹为糊口生养之计,故名“湖阳”(“糊”与“湖”、“阳”乃“养”之近音字)。域内土地肥沃,自然景观优越,盛产稻米、鱼虾、蟹鳖、螺蚌、菱藕、菰米和多种水产品,居江东之首,以水甘鱼肥,物产富庶而盛名,给当地的饮食文化提供了独天得厚的物质条件,这里旖旎的风光、朴实的风情、纯情的风俗、独特的风味,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早在千年以前,晚唐诗人唐彦谦就发现这里的虾蟹、菱藕味美异常,早就向往一游,但始终没有机会。

        唐僖宗(李儇)乾符末年(已亥·879),唐彦谦携家避地汉南,中途接到朋友胡隐君的邀请,安排家眷子女以后,独自便由西安取道芜湖后,又乘船来到湖阳。一路上风尘仆仆,观看沿江圩堤,湖光水色,被其所吸引,即兴作了题为《夏日访友》感言,记述了他的这次行踪:湖堤之上柳树成行,林中树木浓荫密布、农家菜园翠色满目,使远道之人顿生清凉之感。正午由渡口登岸,便见一个村落掩映在树木繁荫之中。
         好友相见,喜出望外,主人献茶,客人就坐,当日下午并安排酒食饭菜,为其唐君接风。胡隐君利用当地的土特产和菜蔬,摆了一桌丰盛的家宴。餐桌上有:
       抢虾生:当地盛产紫虾,将虾之细煮,生切彳卓 菜(睡菜)、兰香(一种香味料)、蓼(香蓼),用浓酱、米醋先泼活虾,盖以生菜(白莴苣)将其拌匀,用热锅盖焖之。
        炖蚌肉:当地湖中产蚌,取蚌剔肉,将其炖熟与冬瓜煨之,作菜。食时可取小蚌内,用小竹签串之,佐酒。
       野鸡条:野鸡(章鸟    鸡),湖阳小洲芦苇特有之,将其加工宰杀,干褪羽毛将鸡和内杂剁块,加雪里蕻和调料,慢火煨熟,撕成碎条状,食之。
        青鸭羹:青鸭(即野鸭)和野鸡一样,圩中芦苇中藏之,与萝卜根、冬瓜、葱白,将野鸭烂煮,盐醋调和,白煮后成羹状。
        拌荇菜:荇菜,湖阳特产(即莕、接余)。叶白、茎紫赤,正圆,径寸许,游在水上,根在水底,茎与水深浅等,大如钗股,小如青葱,上青下白。食时切段用调料拌之,味美脆嫩。
         糖香藕:用糖与肥香藕切片拌之,食之白嫩、清脆。
         鲤鱼汤:以鲤鱼头,加葱白一握(把),加水三升煮及葱,熟后食之。吃鱼饮汤,味道非常鲜美。
         荷梗豆腐:当地盛产黄豆,用青蒜炖豆腐,软嫩如脂,青蒜翠绿尤似荷梗,豆腐色白如玉,使菜品清爽淡雅。
        酒煮螃蟹:食时将蟹洗净,带壳剁作两段,次擘开壳,以股剁作小块,壳亦剁作小块,脚只用向上一段,螯擘开,投葱、椒,米酒,盐,于器中重汤炖熟。

         甜糟山姜:取姜切开拆者,以盐腌,藏入甜槽中,经冬如琥珀,香辛,可重用,为脍无加也。此菜供席间和酒后调整胃口。
        除了精美的肴馔以外,还有腊月农家酿造的陈年米酒,这些江南水乡特色美味,是这位北方诗人从来未有尝过的。唐彦谦喝着美酒,吃着可口的鱼虾和菜蔬,各自介绍别后之情,二位老友越谈兴致越高。席间,唐彦谦便赋诗一首:“春盘擘紫虾,冰鲤斫银鲙。荷梗白玉香,荇菜青丝脆。腊酒击泥封,罗列总新味。”酒筵一直喝到夕阳,越饮情意越浓,额上慢慢沁出滴滴汗珠。看看天色临近黄昏,为了凉快一点,干脆将酒席移到室外。当时正值十五,圆月已挂空中,酒过多巡,胡隐君又随和诗一首:“移席临湖滨,对此有佳趣。流连送深怀,宾主共忘醉。”二人月下对饮,享清风徐来,望湖水滟滟,看白帆晚归,听渔歌互答,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这场家宴在当时来讲,是别具一格的。它既运用了江南特产佳味,又采用了别有的烹调方法。虽然烹调方法简单,但是在当时,可算唐代的烹调技术开始逐渐有了新的探求。
作者简介:曾再新,男,75岁,中专文化,安徽省散文协会会员,安徽省烹饪协会会员,当涂县作家协会会员,政协马鞍山市文史馆员,退休职工。热爱乡土文化,准备自编《当涂乡土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