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当涂县令的故事】章嘉桢

 微言喜语 2022-03-14
 
 文/曾再新

      章嘉桢,字元礼,浙江(吴兴)德清人,生卒年不详,约明万历年间在世。八年(1580)进士。初在湖北蒲圻县当县令,政绩卓著,在江南很有名气。十四年(1586)补当涂县令(知县)。时年岁不好,瘟疫流行。章嘉祯亲自参加赈济,施发药品,为民称颂。8月,惨遭大水,圩堤危在旦夕,民田舍坏殆尽。章莅任伊始,自责咎在邑令,深以为憾。翌年,夏五月,又复大水,冲小圩没尽,其间亲自督促民工护堤抢险,检查抢救,不久驻扎官圩东北埂(花津)天后宫10多天,然而水势仍在暴涨,圩堤眼看不保,章嘉桢流着眼泪对天起誓:宁愿用自己一躯自祭,以换取全城人的平安。于是危急时下水抢险,民皆奋救,继续与民协力抢险,大水逐渐退落下去,官圩竟获全。汛后,动员富户输资,又请知府赈“千金”,使灾民重返家园,尽力修复,使民力得以复苏。从此带领老百姓全力修圩筑堤,安全渡过了每年的汛期。
       章嘉桢在当涂期间,多有善举,曾大修学堂,兴办私塾,严立纲纪,清明税征,建立调解制度,使民间纠纷诉讼得以减少;降低典当利息,使典当者的困境得到宽解;在城里设赈济粮仓,让老弱者能有所养。民众有口皆碑,皆谓历任县令能称贤者,唯章嘉桢。
       在他迁任兵部主事离任当涂后,倾城热泪相送,胜过当年离开蒲城时的情景。走后邑人为他画像刻碑立牌位,顶礼膜拜。他身在别处,心系当涂,晚年病逝家乡,临终前频频高呼:“快设筵,吾当涂人来迎也!”当涂市民闻其病逝,伤痛不己。他的诗词草书俱佳,著有《姑孰集》二卷。新安人汪道昆为之撰写了《章嘉祯生祠》祠记,祀名宦。民为之建生祠,都称“前后县令称赞者唯桢堪任”。
 
         
章嘉祯治水之略

       400多年前,在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浙江德清人章嘉祯前来姑孰接任县令。他刚从蒲城卸任县令而来。由于他政绩卓著,离任时,浦城老百姓夹道流泪相送。此场景令章嘉祯感动不已。这就更加坚定了他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乡民的信念。他一到姑孰,就到乡下四处走访,决心要把姑孰治理好。谁知天不如愿,当年姑孰之地发生大水灾,多处圩堤溃破,几十万亩良田变成水泽,瘟疫趁机肆虐,染病死者甚多,章县令心如火急,日夜探访灾民,组织安顿,并亲自把药品发到百姓手中,想尽办法予以救济。
       正当章县令为治理姑孰水患苦苦思索之际,一位老者来到县衙,要面见章县令,献治水云策,章县令大喜。那老者面目清秀,鹤发童颜,一副清风道骨之貌。老者不紧不慢道,那姑溪河原本东流入海,现朝廷在江苏高淳筑大坝,切断了来自皖南山区的宣歙之水以及丹阳、石臼、固城三湖之水东去入海之路,改由姑溪河向西奔泻汇入长江。姑溪河水逆向西流,于水性地脉不合,老者建议治水患之玄机,就必须在姑溪河入长江口处建一宝塔,以镇水口。宝塔镇河妖,如若不然,必然水患丛生。
       次年,姑孰又发大水,几处大圩堤危在旦夕。章县令亲自上堤率民抗洪,他在防洪大堤上驻防10多天,日夜不眠地守在堤边。然而水势仍在暴涨,眼看就要保不住,大堤一破,姑孰城一片汪洋,后果不堪设想。章县令心急如焚,突然想起建塔一事,宝塔不建,水患不断。莫非是自己没有重视建塔之故,误了姑孰老百姓?风雨中,他长跪在圩堤上,流泪对天誓,宁愿自己一躯自祭,以换取全城人的平安。说完,便要跳河祭神。章县令为民的拳拳之心,感动着在场的毎一个人,大家哭喊着上前拦住他。有人跪下来,恳求他不能在此时丢下姑孰老百姓。章县令挥泪和大家继续抗洪抢险。大水渐渐退去,圩堤安然无恙。
         
       万历十七年(1589)春夏之季,洪水再度泛滥,终于圩破。船在姑孰城中行走,老百姓苦不堪言。此时县令章嘉祯察觉治讯还得从植树、造塔开始。他因地制宜,调理家园,广种树木建宝塔。如不建塔人心不宁,建塔乃人心所向。章县令一边把修筑圩堤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一边筹款建塔。
       因多方筹款未果,建塔之事一直未能如愿。章县令一方面安顿灾后的百姓,在城里开仓济粮,让老弱者能有饭吃,降低典当利息,使典当者的困境得到宽解,帮助灾民度难关。另一方面筑堤治水,以黄山为县城屏障,在山上广种树木。同时,日夜想着建塔之事,建塔乃是树立大家抗洪救灾的信念。建塔之事势在必行,如何能筹到这笔钱呢?正当章县令为此焦急不安,在城中二条巷,有一户人家在挖地基建房时发现一个金窖。原来是宋仁宗当年私藏的金窖。章县令立刻飞马上报郡守陈壁,并请求留下一半金子用以修城。陈璧深知章县令建塔心结,便同意了。一座七层宝塔建成后,取名为金柱塔。同时又在河东岸建了一座“兴福寺”与塔对峙,立意冲缓水势。
       金柱塔建成后,给老百姓增添了治水信心。章县令因势利导,进一步组织民众,挑圩筑埂,大兴水利,为治理水患在百姓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章县令迁任兵部主事离任姑孰时,姑孰百姓倾城相送,无不热泪盈眶,胜过当年他局开蒲城的情景。章县令走后,姑孰百姓为他画像、刻牌位,供奉于堂屋之上,并在姑孰城内庆城桥边、金柱塔下和护驾墩为他建生祠三座, 这样的礼遇在姑孰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作者简介:曾再新,男,75岁,中专文化,安徽省散文协会会员,安徽省烹饪协会会员,当涂县作家协会会员,政协马鞍山市文史馆员,退休职工。热爱乡土文化,准备自编《当涂乡土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