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屯溪民歌《小石桥》

 微言喜语 2022-03-14

        江志伟  文/图

        随着包括“屯溪民歌”在内的“徽州民歌”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所谓的“屯溪民歌《小石桥》”更为众多受众者所熟悉,这当然是件好事儿。然而,您可知道:在原生态的屯溪民歌中,其实是只有一首《螃蟹歌》而根本就没有叫作《小石桥》的民歌的;所谓的“屯溪民歌《小石桥》”,其实是一首当代词作家根据《螃蟹歌》重新填词的创作作品,这位有幸应邀担负填词创作任务的,便是在下笔者。
       原生态屯溪民歌《螃蟹歌》,是由屯溪阳湖村民彭桃珍老人家从其祖辈口口相传传承下来的。经过文化工作者的采风、搜集,先后被载入《徽州地区民歌集》、《安徽省民歌集成》和《屯溪市文化志》等典籍中,成为徽州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螃蟹歌》的歌词是这样的:“正月里请问螃蟹哥,一个螃蟹多少个脚?一个螃蟹八只脚。一个溜溜一盏灯,一个和尚在念经,一个童子拜观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的螃蟹哥,我的螃蟹哥”。
       所谓的“屯溪民歌《小石桥》”,则是1981年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收入其正式出版的一张名为《安徽民歌》的唱片中的一首。当时唱片社提出必须对部分入选民歌进行加工处理的提议,尤其是许多歌词则必须推倒重新填词。由于笔者当时在屯溪市文化馆从事群众文艺创作辅导并主编《屯溪文艺》杂志的工作,又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的会员,于是,有幸参与了这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并一气完成了《小石桥》、《金山银山在里边》、《徽墨歌》、《李白到碧山》、《月亮起山一盏灯》、《齐云山》、《彩云飘飘过黄山》等歌词的重新创作任务,最后均顺利通过了审核、灌制了唱片并发行海内外。根据作品创作档案资料显示:其中的《小石桥》(两个版本)歌词,创作于1981年9月16日。从此,无论是在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出版的《安徽民歌》(1982年)的唱片上,还是在其后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带露的花朵——安徽民歌选》(1984年)的专著里;无论是在由中国国际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云海歌仙黄山情——民歌演唱家操明花专辑》(1997年)的盒带中,还是在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2004年)的课本上,不但都收入了《小石桥》,而且都如实、规范地署上了“江志伟填词”的作者署名,这都是有案可稽的。
       无论是在题目上,还是在内容上,创作的《小石桥》歌词(两个版本)与《螃蟹歌》歌词都是千差万别、大相径庭的,请看《小石桥》歌词,如下:
       《小石桥(1)》:“雨后斜阳照小河,河上石桥背脊驼。水珠滴滴落河面,点碎桥影泛细波。泛呀泛呀圈圈密,逗得鱼儿似穿梭。哎嘿吆嗬,石桥背脊驼。
        雨后斜阳照小河,河面彩虹背脊驼。赤橙黄绿青蓝紫,染出一段五彩河。流呀流呀流不尽,逗得渔歌互唱和。哎嘿吆嗬,彩虹背脊驼”。
      《小石桥(2)》:“雨后斜阳照小河,水过石桥笑呵呵。雨珠滴滴洒河面,点碎桥影泛细波。泛呀泛呀圈圈密,逗得鱼儿似穿梭。哎嘿吆嗬,石桥笑呵呵。
       雨后斜阳照小河,弯弯彩虹河上落。赤橙黄绿青蓝紫,染出一段五彩河。流呀流呀流不尽,引来渔歌唱又和。哎嘿吆嗬,彩虹水上落”。
       综上所述,所谓的“屯溪民歌《小石桥》”,其实是笔者创作于1981年9月16日的一首歌词新作,是应邀对一首原名为《螃蟹歌》的原生态屯溪民歌的从题目到内容的全盘推倒、重新创作之作,而绝非无名氏的屯溪民歌;在原生态屯溪民歌中,根本就没有《小石桥》这首作品,而只有《螃蟹歌》。

【图片说明】全国中学《音乐》教科书上的《小石桥》。

江志伟简介(5)

江志伟,男, 安徽黟县人。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黄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编委,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黄山市委党校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连心锁》、《皖南风景线》、《老街与少女》、《黄山松宣言》、《花山谜窟揭谜》、《黄山恐龙之谜》、《算神大位》、《花山谜窟》、《珠坛撷韵》、《算神大位》、《郑寒砚集赏析》、《徽菜飘香》、《走近程大位》、《韩再芬》、《周诒春》等多部,合著的有《黄山与徽文化》(与朱万曙、程亚星合著)等。此外,编有《旅游文学讲义》及其配套教材《旅游文学作品选》各一部。
通讯地址:(245000)安徽省黄山市108信箱文联江志伟
联系电话:13855915217(微信同号)
投稿请加微信13338649754。一周内赞赏归作者。稿费文质与阅读量综合计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