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01中国是全球脑血管病终身风险最高的国家 02发病情况 ![]() Wang Y - J , et al . 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 2020;5:e000457. doi :10.1136/svn-2020-000457. 03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框架各版本比较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3):168-171. 04缺血性脑血管相关定义 ![]()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中国卒中杂志,2019,14(7):709-726. 05脑血管疾病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684-709. 06溶栓 ![]() 静脉溶栓的监护及处理 ![]()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7):709-726. 07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突破:再灌注 ![]() 注意: ●再灌注治疗对非致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23 h)无效。 ●高出血风险患者: AIS 发病4.5h内, rt - PA 0.6 mg / kg (最大剂量为60 mg ),其中总量的15%在最初1 min 内静脉推注,剩余的85%以输液泵静脉滴注,持续1h( I b 类推荐, B 级证据)。 ●24 h 内曾使用过低分子肝素的患者,不适用 rt - PA (川类推荐, B 级证据)。 ●阿昔单抗不能与静脉 rt - PA 同时应用( I 类推荐, B 级证据)。 ●手术后14 d 内可考虑 AIS 静脉溶栓治疗( Il b 类推荐, C 级证据)。 ● AIS 近期重大外伤史(14 d 内),而未影响头部,应谨慎考虑静脉 rt - PA 治疗( Il b类推荐, C 级证据)。 ![]() 08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 CVST诊断流程 ![]() CVST的干预流程 ●及早进行抗凝治疗(1类推荐, B 级证据)。 ●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略优于普通肝素( Il a 类推荐, B 级证据)。 ●急性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成人常用剂量为0.4~0.6mL ,每日2次皮下注射,疗程可持续~4周。 ●急性期后应继续口服抗凝药物,疗程因血栓形成倾向和复发风险大小而定( Il a 类推荐, C 级证据).建议持续时间在3-6个月以预防复发和其他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ll a 类推荐, C 级证据)。 09抗血小板药物 ![]() GPlb / la 受体阻滞剂 ·阿昔单抗(国内未上市) ·依替巴肽(无脑卒中适应症) ·替罗非班(无脑卒中适应症) ![]()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7):709-726. 常见抗血小板药物 ![]() 西洛他唑
10心源性卒中 ●在全部缺血性卒中中占14%~30%。 ●隐源性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25%)的机制推测为心源性栓塞所致为主。 ●心源性卒中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心房颤动(房颤)、近期(4周内)心肌梗死、人工机械瓣膜、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等,其次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房黏液瘤等。 ●房颤(合并或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卒中占全部心源性卒中的79%以上。 ●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如CHA2DS2- VASc 评分≥2分且出血性并发症风险较低的人群,建议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INR 目标值范围在2-3)(1级推荐, A 级证据)。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 VASc 评分≥2分且出血性并发症风险较低的患者,建议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INR 目标值范围在2~3)(1级推荐,A 级证据);如有条件也可选择新型口服抗凝剂,如达比加群、阿派沙班、利伐沙班或依度沙班( B 级证据);但对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15 ml / min )者或透析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不推荐使用上述几种新型抗凝剂( C 级证据)。 11、非瓣膜病房颤患者 ![]()
![]() 抗凝药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