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二,龙抬头,农村如何防止蚊虫叮咬

 乡村播报 2022-03-14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各地有很多习俗,主要来自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南方人将二月二称为踏青节,北方人则称为青龙节。自此以后,蛇类出动、蛤蟆、癞蛤蟆、蛐蛐、蚂蚱、王八等陆续苏醒,就连蚊虫也开始繁殖和骚扰人类的正常生活。

为了弘扬农村文化,了解农村风俗,掌握正确的预防和减少蚊虫叮咬的方法,本文将从“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农村习俗、预防和防治蚊虫叮咬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剩下的就交给有兴趣的人进行交流,我定当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参与其中。

二月二,龙抬头,农村如何防止蚊虫叮咬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北方人称“二月二”为龙抬头的由来已久,古代人精通天文,用28星宿确定大的星辰位置,同时根据二十八星宿预测未来天象。每年二月初二这天,东方青龙星座有2个倚角从东方的海平面渐渐向上升起,被视为“龙抬头”,寓意阳气向上、万物复苏。

历史学家则认为,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伏羲时期,传说这天伏羲亲自耕田。到了周朝,将春耕认定为国策,在这一天祈雨,结果就是春雨淅淅沥沥,国泰民安。

南方人则认为阴历二月初二是负责降雨的尧王的诞辰,在这一天只要庆祝尧王诞辰,就会风调雨顺,全年粮食就能丰收。

而江西等地的客家人则认为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的诞辰,他们会在这一天祭拜土地公。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习俗?

1.男人理发,一年的好运气。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男人都会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理发,理发的人都需要排队。在人民公社的时候,老人家都会用剃头刀给孩子们理发,不会理发地拿着几斤挂面提前预约,生怕别人不答应。农村古来都有正月不理发的说法,说什么正月理发死舅舅,特别是母亲特别上心,所以才有了腊月理发和二月理发的繁忙景象。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一个月理一次发成为常态,局部地区盛传在龙抬头这一天理发就会财源滚滚、霉运一扫而光的说法,现在已经普及到全国,那个男人不图吉利呢?

2.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混沌、油糕,有的地方吃龙须面、龙眼,寓意越吃越有。

3.吃井水。农村素有二月二将井水挑到水缸里,寓意聚财,称之为“引钱龙”。实际上就是每年春季干旱,吃水会出现问题,积攒井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4.预防蚊虫、毒蛇、蜈蚣、蟑螂、蝎子等害虫。每年的惊蛰前后,气温升高,各种昆虫和野生动物开始活动,有的地方用艾叶在室内熏虫、“照房梁”的习俗。

5.二月二,龙抬头的禁忌:不能吃猪肉、妇女不能做针线活、洗衣服和晒衣服。

预防和防治蚊虫叮咬的方法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驱蚊虫的习俗指的是从这一天开始经常做,而不是仅仅这一天。毕竟蚊虫长期存在,还一直繁殖,所以就需要不停地去预防和防治,才能确保庭院和居室没有蚊虫叮咬。

1.滋生地处理,才能一劳永逸。蚊虫的滋生地主要包括河流、池塘、臭水沟、沼泽地、畜禽圈舍和家里的瓶瓶罐罐,比如废旧轮胎、水生花卉的盆栽、花盆的托盘里面的积水都是部分蚊子幼虫的繁殖场地,这也是有些人不知道家里的蚊子从哪里冒出来的根本原因。

家庭不想有蚊虫,最基础的方法就是消灭滋生地,没有了积水,就没有蚊虫的成虫,就不会被蚊虫叮咬。

主要的方法就是清除家里、庭院、楼顶的积水和潮湿的地方,对于不能清理的水生植物也需要间隔3~5天换一次水,蚊虫就长不出来。

庭院里的池塘没有办法清理干净的,就间隔7天喷施或者倒进去一次自制的土农药,就可以预防幼虫变成成虫。

2.常用的驱蚊方法:

很显然,农村地形复杂,庭院杂乱差现象严重,河流等水流和潮湿环境很多,很难处理干净。想要减轻蚊虫叮咬,可以采用如下切实可行的方法:

将房子前后的杂草、杂物及时清理干净。

用有特殊气味的植物驱蚊。可以室内种植驱蚊草、薄荷、西红柿、凤仙花、夜来香、丁香和百里香等植物,散发出来的气味让蚊虫不愿意进去。使用干艾草熏房,可以显著减少蚊虫数量。

窗户、门口放置大蒜、大蒜辫、茶叶、艾绒或者艾条,可以驱除蚊子。

保护青蛙、蝙蝠及某些鸟类,让它们取食蚊虫的幼虫和成虫。

室内可喷洒敌敌畏、敌百虫等杀蚊剂或者点燃蚊香驱散蚊虫。

皮肤上涂驱蚊药水、驱蚊油、清凉油、薄荷油、风油精、花露水等防止蚊虫叮咬。

身体清洁、室内整洁都可以减少蚊虫数量。生吃大蒜或者口服B族维生素,蚊子就不敢靠近人体。

你们那里有什么好办法呢?欢迎吐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