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能变成“熟练工”,倒也好了

 芥菜树下 2022-03-14

  

说到“熟练工”,很多职场人或许有些不以为然。

常听到的评价就是:不就是个熟练工嘛,有什么了不起。

看起来,很简单。天天做一样的事情,再怎么不聪明,也能做熟练咯。办公室里日常的工作,打印复印,敲章整理,熟练的行政姐姐做起来,简直就是手起刀落,麻利爽快。至于其它,电脑软件用多了就会,管理系统熟悉了就能。报告看多了作多了念多了,也是分分钟信手拈来。就连写诗画画这些有点门槛的事儿,照样可以出熟练工。如那个谁谁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

理论上,也很好理解。一万小时的说法,大家都知道。时间花在哪里,肯定就能在那里出成果呀。假如真的肯花一万个小时在某件事上,惊天动地的成就不好说,但变成“熟练工”,总没有那么难吧。大脑想问题的思路,用得多了,就变成了套路。遇到相似的问题,想都不用想,问题输入进去,很快就能输出解决办法。还有肌肉的记忆,练得多了,也就自然而然给出反应。换言之,熟练工的潜质,人人都可以有。

但人人都可以有,不代表人人都能做到。熟练工,看上去门槛不高的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付出很多代价,才能达到的境界。它首先肯定是一个褒义词,绝对没有任何歧视,或是轻视。

熟练工至简单,却也至难。有多简单?引用千年前欧阳修笔下卖油翁所言,“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简简单单八个字,说出了熟练工的变身秘笈。有多困难?回想我们每天遇到的人群(包括我们自己)。各行各业,有些是提供服务,有些是享受服务。其中真正能称之为“熟练工”的,还真没有想象得那么多。

要变成熟练工,至少要做到几点。

一是真做。真的去做一件事,而不是停留在自己大脑的想法里,或是夸夸其谈的嘴巴上。泡一杯茶,也要自己拿茶叶倒水。自己动手去做,才知道这件事,从头到尾到底咋回事儿。而不是远远瞅一眼,或是浅尝辄止,就把自己当成了专家。

二是细节。不但真的做事情,而且要做“进去”。不同的人,对喝茶是不是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没有特别要求,是否要选择接受度较大的方式。茶叶,红茶绿茶白茶,普洱乌龙碧螺春,完全是不同的品类。同一品类,产地品质口味,又有细节上的区别。这还只是茶叶这一关。接下来的冲泡方式,水温要求,甚至茶具搭配等,全都是细节。

三是坚持。且不说一万小时定律是否经得住推敲,有多少人,真的肯花一万小时,在一件事情上?还是说泡茶。自己去泡了,还要注意细节,一次两次还行,天天这么搞,你能坚持下来吗?

真做,细节,加坚持,才有可能成为熟练工。芥菜树下看,职场上,哪怕只有一半的人肯当熟练工(并且付诸于实施),我们的效率,就大不一样了。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敬请关注:<芥菜树下>,闲扯工作,南北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