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海泛舟】俞思义︱学习《联律通则》(四)

 陈晓春 2022-03-14

学习《联律通则》(四)

文/俞思义

(四)(通则)第七条 :

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叠语”:某些字重叠起来使用,即用两个相同的字组成词语,如“千千”“欢欢”“喜喜”“雨雨风风”“卿卿暮暮朝朝”等 。

“嵌字”又称“嵌名”,是将人名、地名、事物专名,以及特定词语嵌入诗联中的修辞手法。如上联:春水绿波江赋句;下联:秋山红树杜诗联,分别嵌入“江赋”和“杜诗”。

“衔字”就是同一个字在联语中连续两次出现,但又不构成重叠关系,而是相互衔接。如:“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借音”两词相对,如果在语义上毫无关系,不能形成工对就可以借其语音近同,用甲字的同音字与乙字相对,形成音读上的“同类对”。如王安石《江亭晚眺》:“清江无限好,白鸟不胜闲。”“清”谐音青,借与“白”形成颜色相对。“借音对”又称借音假对。

“谐音”利用音同或音近用在诗联中。如“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莫来道者来”。

 “联绵”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如“伶俐”“蹊跷”(双声)“骆驼”“徘徊”(叠韵)“蘑菇、垃圾、囫囵”(一般连绵词)

“互成”指一句之中连用两个同类词语,再两两对举的对偶格式。如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风雨”同类联合结构,“鬼神”也一样,尽管“风雨”和“鬼神”不同类,但可以相互成对。再如“杯里浮沉连彼此,口中浓淡各相宜”。“沉浮”“浓淡”都是相反相成的词,尽管“沉浮”是动词,“浓淡”是形容词,但允许互成相对。

“交股”交股对,指两个词语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交错互对,旧称交络对、蹉对。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和“绿”,“一”和“万”

错位相对。再如王维的五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柴门”和“暮蝉”结构相同,由于诗律要求只能“柴门外”对“听暮蝉”,这种错位相对——交股对——解决了律诗的一个难题。这在对联中也一样从宽。

“转品”也叫转类。修辞学辞格之一。指写文章时有意将某一词类的词临时转作另一词类的词来用。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和幼是动词,第二个老和幼是名词,而通常老和幼是形容词。

“当句”当句对又称也称句中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语词自成对偶。如“南拳北腿”对“短剑长枪”两词组各自内对, 虽然南北方位名词,短长形容词,但因结构相同,词性不计。再如“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这是并列结构当句对,"救、大"词性不同,但是救苦对救难,大慈对大悲,形成句中自对。

“鼎足”鼎足对就是由三个句子组成的一种对仗形式。故又称为“三枪对”,“三句对”。这有争论。有人认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鼎足对。这又怎么用在对联中呢?对联是两两相对。有联家说,在楹联创作实践中,往往是以“鼎”对“鼎”用之,即以三个词组属句缀偶、排比形式出现。如传世名联:“花好月圆人寿;时和岁乐年丰。” 又如,傅山(青主)联:“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不管是哪一种,总之词性和平仄等是放宽的。

“流水”流水对指: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秩序。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又如江苏镇江甘露寺清代大臣鄂容安联:“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

《通则》说:“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作者
简介

俞思义,1933年生,在中学教学语文21年,在高等院校教学普通逻辑等21年。从南京晓庄学院退休。

我的昵称是集义所生。六岁时读私塾,先生为我起了“集生”为“字”。这个“字”源于《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时,孟子所说的一段话。其中有一句是(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意思是,浩然之气必须积善,做任何事都要合乎义才能生成,而不只是行一事偶合于义,便可取得的。我用“集义所生”作为昵称,也是一种纪念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