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头条#西湖里有三座岛,身世都很简单。

 卿先生的院子 2022-03-14


最南边,三潭印月隔壁,叫小瀛洲。

还得从三潭印月说起,其实三潭印月的三潭最早是在苏东坡手上建的。苏东坡带领杭州农民工建了一座苏堤,又在苏堤第三桥东边水最深的地方,立了三座石塔,规定三塔以里水域,不许种菱角莲藕。

南宋那帮皇家画院里的画家,月明之夜来西湖找素材,发现了月光下三潭美得如痴如醉,连夜赶工,画了三潭夜月图,取名三潭映月。今天的三潭印月可不是苏东坡同志的三潭映月。后来,康熙皇帝题西湖十景时,改了个字,成了三潭印月。

到了明朝成化年间,老苏的三塔早就倒的剩下塔基了。当时有个叫杨孟瑛的官员,他修了西湖杨公堤,把落难的苏东坡三塔连根弄走了。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距离苏东坡已经五六百年了。有个杭州钱塘县令叫聂心汤,他也疏浚西湖。湖里挖出来的葑草没地方去,聂县令脑洞小开,就在湖中堆了一个小岛,岛上建了一座湖心寺。又对外说,在西湖里建放生池,于是,在小岛外又围了一座堤,堤与岛之间是放生池。

到了清朝,康熙手下红人李卫来杭州做浙江总督,又把小岛与堤用曲里八拐的桥,连了起来。成了今天看到的小瀛洲。

离小瀛洲不远的岛叫湖心亭,这座岛比小瀛洲还早几十年,当时也在岛上建了一座亭,没几十年就倒了,万历年间重建了一座亭。乾隆皇帝当年来湖心亭,爱题字的毛病上来了,写了“虫二”两字,据说是表示风月无边,把风字与月字两边框去掉。

把湖心亭写醉的是明末清初的绍兴才子张岱。1632年,他还是个大富之家的公子哥。那年十二月,杭州连着下了几天大雪。张岱文艺青年性格出来了,半夜,叫了部船,穿着毛皮大衣,拎了个火炉,去湖心亭看雪。

万籁俱寂。到了湖心亭,却见两个南京游客,坐在毛毡上,旁边一个小童用炉子烧酒。烧成滚烫,叫张岱喝酒。张岱连干了三大碗,痛快而回。开船的看傻了,喃喃地说:相公已经痴的不行了,没想到还有病得更重的。

三岛里的小弟叫阮公墩,阮公叫阮元,是乾隆年间的进士,两次在杭州做官。阮元在杭州创了诂经精舍,是当时杭州四大书院之一,后来的大学者俞曲园曾在诂经精舍做了几十年老师。

阮元在1800年,做了浙江总督。他看到西湖里又是淤塞的不行,于是用以前官员的做法,疏浚西湖,把淤泥葑草也堆了一座小岛。杭州人民为了感谢阮元,把它取名“阮公墩”。

白居易,苏东坡他们来西湖那会儿,西湖里除了一座白沙堤,一览无余,已经美成谈妆浓抹总相宜了,有了三小岛,绝对锦上添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