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漠中的图书馆

 迷人的三道茶 2022-03-14

悬而未解,探讨文明之奥秘,总有一些事我们还不了解,总有一些事,我们至今无法解释。

考古过程中,惊喜总是与迷惑相伴,历史留下太多的奥秘,吸引我们不断探索。

伴随着我们的执着,历史的面纱也在慢慢揭开。

敦煌藏经洞,是在1900年6月22日由道士王圆箓发现的。

位于敦煌莫高窟第16号洞窟甬道北壁后面,后被称为第17窟。

敦煌藏经洞原为敦煌高僧洪辨的影窟,可以利用的空间仅为19m³,但其中却藏有五万余卷古代文书和其他一批精美的文物。

其中有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还包括藏文,于阗文,突厥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希伯来文等,现已成为死文字的多种文字写本,以及多项世界最早的创造。

敦煌藏经洞见证了5~11世纪,敦煌的繁荣历史,为研究中国及中亚的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他的发现使敦煌扬名世界,也导致了一门新兴国际显学,敦煌学的诞生。

但是,数量如此众多的文书真品,为什么会聚集在敦煌的洞窟里面呢?当时的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将这些资料藏在这里呢?

关于这个问题,自藏经洞发现后,学者就一直在进行争论,至今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说法。

一、废弃说


这种说法主张敦煌藏书,是在一次寺院藏书大清点中,对大批无用的经卷,文书,幡画,佛像等等,进行的废气处理,就像是现在的废物掩埋,但是佛教人士又不会对佛教用品进行损坏,于是敦煌藏经洞就担当了废物处理厂的功能。


二、珍藏说


这种说法与废气说是相悖的,此说根据藏经洞中物品的有序堆放,以及文物中大量精美完整的绢纸绘画和卷轴刺绣等美术品,认为藏经洞中珍藏的是寺院,佛经和资产,这也与佛教传统的石室藏经有关,既佛教中,专门藏经之处,并且藏经洞所在的位置,也符合寺院或石室藏经的方位关系。

三、藏经洞是三界寺的经藏室

三界寺是敦煌的一座小寺,寺址就在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文献,即为三界寺的经藏扩充。

持这种说法的学者以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为代表,认为藏经洞中,文物的最初摆放相当工整,且都标有佛经分类提名和千字文标号,布局非常规整,同时,藏经洞中的资料基本完好,也有很多是从佛经等上面接取下来,做修补佛经之用的,不应视为废弃物。

据研究,在藏经洞大量的佛经写本中,引首为三界寺的题名或题记者最多。

这说明,大多写经是与三界寺有关,属于三界寺的所有财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写经题记中,还有大量的三界寺僧人道真的题名,以及有关道真为三界寺修补佛经的记载,这更为藏经洞是三界寺的经藏地提供了有力证据。

四、藏经洞为供养佛教法务之地

提出此说的文正义先生是一位僧人,他结合佛教理论与实际指出,寺院都有多处藏金之地。

一类为珍藏,供僧人自己诵读的佛经。

一类是用于在佛前供养的,佛教内外人士发愿书写的经卷。

二者虽都是寺院藏书,但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与不同,前者多典藏于寺院的藏经楼,而后者,则供养或秘藏在石龛、石窟等特殊的地方。

根据敦煌藏经洞中,经书保存时间长,经卷没有系统,有古坏经文的特点,则推断藏经洞应为寺院供养经的藏经地。

莫高窟是佛教圣地,17窟是洪辨生前的禅堂,又是其死后的影堂所在,是一处十分庄严的地方,这也完全符合寺院供养法务存放地的环境要求。

另外,敦煌藏经洞内经藏的包裹方式以及堆放的层次关系,都完全符合佛教装藏或供养法务入藏的礼法规矩。

而藏经洞之所以封闭,则是一种极为虔诚的宗教行为。

由于文正义先生为佛教界内人士,所以该观点非常具有说服力。

不过也有人认为,敦煌藏经洞并不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它的作用只相当于今天每家都有的旧物储藏室,藏经洞内的物品,也就相当于放在阳台上或储藏室中的杂物,此说应和者不多,可视为一家之言。

目前,对于藏经洞性质,普遍认同的说法却是战争说。

在公元1035年,敦煌被西夏人占领,在破城之前,僧人将不便带走的经卷,文书、绣画、法器等,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然后将其放在洞窟之中,封闭了洞口,这只是在战乱中,力图保护佛教资产的偶然行为,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所以藏经洞并没有明确的性质。

注: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