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莫恃强,莫劳累——谈老年人长寿之道上篇文章《友人看病的启示》里说道,作家陈老师平日身体健壮,每天去游泳,不料游泳后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才脱离危险。看来,老年人不可自认为健康就过度运动,或过于劳累。由此想到,北京的校友吕述祖,就是过于劳累导致心梗,孙安利是早上去游泳,感冒转肺炎,最后心衰。我们物9同学,还有这样的例子。苏州的黄兄,母亲百岁去世,他忙了几日,办理丧事,劳累过度,以致心梗去世。在美国的王兄,回上海为母亲庆贺百岁大寿,接着去黄山旅游,下山后在旅店休息,也发生心梗,倒下了。由此想到几年前一位中学校友杨学长在《北京青年报》写了一篇劝老年人莫劳累的文章。他1958年毕业于北京101中。举了几个同班同学的例子。施光南,著名作曲家,被授予人民音乐家称号。施光南勤奋工作,以饱满热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可是,他不注意自己的健康,血压超过200(高压)了,还不休息,也不及时就医,以致1990年就英年早逝,年仅49岁。当时其母钟复光(黄埔军校女生队长)还健在。伍绍祖、郭汉英也都是杨学长的同班同学,均在1958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物系。伍绍祖担任过国家体委主任,身体不错。退休后还参加社会活动,并用很大精力撰写回忆录,劳累过度,73岁逝世。郭汉英(郭沫若、于立群的长子)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工作,研究员,曾任副所长。他与其弟郭世英不同,一心埋头科研业务,向诺贝尔奖冲刺。我曾经看过他的论文,大部分都不能看懂,但有一篇是用相对论解释宇宙的,读后很有启发。郭汉英身体很好,曾是校足球队主力。他可能忽略了晚年的保健,操劳过度,于2010年去世,年70岁。杨学长本人身体一贯健康,因经商致富,开办了两个高尔夫球场。他经常陪人打高尔夫,自觉并不疲劳。没有想到,一次在打球时晕倒,送医后发现是血管瘤破裂。出院后,他关掉了高尔夫球场,专心休养。大前年,他们同届的施永长学长去世,享年80岁。我在2016年中学校庆时还见过他,和我握手时感觉非常有力。他在中学时就是长跑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冠军,到清华工物系后,又是5000米和10000米的北京大学生运动会冠军和校记录的长期保持者。1964年毕业后到哈军工,1975年调回母校从事反应堆研究。本想他应当会长寿,但早年的长跑运动生涯实际上透支了身体健康,最后因脑血管病去世。其实,年轻人也不易过于劳累。我有一外甥王中强,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后考取英国华威大学读研究生。他十分要强,读书和社会工作都很优秀。在英国,他担任中国研究生会副主席,热心而勤快,在同学中有很高声誉。2013年,他白天操劳社会工作,晚上查资料写论文,劳累太甚,因脑血管破裂,倒在图书馆。虽经医院全力抢救,终因病情严重去世,年仅25岁。当时在英的中国留学生在网上举办了哀悼活动。2017年,其80多岁的祖父祖母来我家时,谈及此事,还因唯一的优秀的孙子早逝悲痛不已。我们都已近风烛之年,自然规律难以避免。但如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养生,或者可以争取长寿。我们同学校友的父母90多岁,100岁甚至以上的不少,可见许多人都有长寿基因。愿大家善自摄重,长保安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