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学】派系的逻辑:斗争与制衡

 mynotebook 2022-03-14
公司主要领导者应该能够掌控大局,该出手时决不能手软。即使这样,公司内部也不会存在“万众一心”的局面,而往往存在着派系。
甚至在一些组织里,派系关系决定了组织能干什么,能干成什么样。

图片

派系是非正式组织的一种,基本上围绕某一个高层领导者展开,有以下几个特征:
  1. 群体是非正式的,不是依赖工作关系,而是通过某种特殊关系联结,如同乡、同学、上下级等;
  2. 派系内存在着某种行为规范和远近亲疏的等级关系,并且等级关系可能与组织正式等级关系不一致;
  3. 派系成员对共同体的存在有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可以给派系成员带来亲近感效能感
  4. 派系利益高于正式组织的利益
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表明:成功的经理人会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从事与人际网络有关的事情,这证明了人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和领导者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这些人际活动中,处理内部人际关系,包括派系关系的营造,占了很大比重。
有位领导者曾经说过,想干成一件事,有两种方式:一是围绕事情做大文章,认真努力;还有一种,就是不去管事,专门做人的工作。
其中的第二种方式,很大部分就是靠非正式组织,也可以说是派系的力量。
为什么会产生派系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高层力量的斗争与制衡
斯坦福大学管理学家爱森哈将此称为“权力不平衡”(power imbalance)。
老大掌控一切,到处威风凛凛,他们常常有一种错觉,觉得位置和金钱就是硬道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而这常常给其他管理者一种委屈感和不安全感,于是其他人就要通过派系等手段培养自己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老板的影响力是面上的,显性的职务权力,而派系的影响力是一种隐权力。而且派系的力量,在绝大多数时候是一种负向的隐权力,会直接削弱公司的正式权力体系,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产生派系的原因之一是权力不平衡,而派系力量的作用就是调整权力将之平衡。

图片

经理人感到自己的打工地位和获得感不匹配,感到了自己的被轻慢,以及由此而来的、随时可能的被扫地出门。因此建立了自己的班底,有了隐权力的保证,会有更大的谈判筹码,这就是一种权力的校正
但经理人的隐权力对于公司的正式权力是一种削弱,对于公司是一种内耗。
领导者如果预见了这一点,何必非要用耍威风的手段去对待身边的人呢?虽然也有派系关系,但不会太过严重。
后来领导者在经理人的派系中增加了自己的人,可见组织中的派系不仅存在,而且相互嵌套,很有意思。
那如何识别派系逻辑呢?
首先,派系的存在一定是因为利益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权力不平衡,进而派系使用隐权力的方式去重建平衡。
所以要看清组织中的派系关系,一是要通过观察组织中的非正式权力关系,以及背后的非正式活动;二是要通过表象来理解派系的利益诉求。
第二,认真研究各个派系主要人物的利益诉求,包括他们个人的利益诉求,这些诉求是否合理,以及组织为什么无法满足。这是为控制派系的破坏力量做准备。
第三,从利益诉求去推断组织内部的派系结构,研究这些派系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看有没有可以借力打力的地方,在派系之间能否转化。
这里有一个最关键的点:一定要把派系的力量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
第四,思考派系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如何减少硬权力对正式权力的破坏,如何对有关系的派系进行分化。
请记住,只要人存在着利益差异,派系就是无法消除的,所以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对派系关系进行把控,然后注意对其进行分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