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圣哲。他常以孔子私淑弟子自称,一生学习孔子,想成为像孔子那样的圣人。 ![]() 不同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孟子出生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他心系百姓,希望各诸侯国能够践行“王道”,结束战乱频仍的局面。孟子是战国时代个性非常鲜明的哲人,他曾抨击墨子、杨朱等人的学说,认为前者“无父”、后者“无君”。 本文精选孟子名言25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天要把重任落到一个人身上, 一定会先让这个人心意苦恼, 让他筋骨劳累, 让他肠胃饥饿, 让他遭遇穷困, 让他接受考验。 点评:一个人遭遇逆境时,不妨想想这句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困时,要独善其身; 得志时,要兼善天下。 点评:得志之时,要努力让别人得到好处;不得志时,要做到洁身自好。 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与人相处最忌讳的, 就是喜欢教育别人。 点评:“好为人师”和“自以为是”是近义词。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不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 不拿自己不该拿的东西; 如果能这样做就可以了。 点评:孟子是儒家理想主义的代表。 ![]()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如果行为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就要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了。 点评:儒家注重个人品质,重视道德修养。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管理人;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被管理。 点评:孟子的社会分工思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骄横奢侈; 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心志; 威武不能使他妥协屈服。 点评: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不抱怨天, 也不会责怪人。 点评:有风度的君子,拿得起、放得下。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我伤害的人,不要和他有什么谈论; 自我放弃的人,不可能会有什么作为。 点评:孟子认为,说话不合乎礼仪,就是伤害自己;行为不符合仁义,就是自我放弃。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贤明的人先让自己弄明白,才会让别人明白; 今天的人自己都没搞明白,却让别人去明白。 点评:要给别人一瓢水,得有大海的容量 。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困时,不失去“义”; 得志时,不违背“道”。 点评:孟子认为,境遇会有不同,但是不能放弃个人的道德修养。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天气,不如有利的地形; 有利的地形,不如人心的团结。 点评:决定胜负的,在人不在物。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 才能有所作为。 点评:人的精力有限,要有所放弃,才会有所成绩。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关爱别人,别人也会关爱他; 尊敬别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点评:别人怎么对待你 ,取决于你对待别人的态度。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 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 辞让之心,是礼的开端; 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 点评:儒家“心学”的开端。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人不可以不知羞耻。 不知道羞耻的羞耻; 才是真正的羞耻啊。 点评:孟子认为,既然每个人都有羞耻之心,那么就应该化羞耻为力量,勇于改正过错。 其进锐者,其退速。 前进过快,后退也快。 点评:从容中道,才能顺利实现目标。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点评:“浩然之气”,是孟子创造的词汇。是一种刚正不阿的精神力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赡养自己的长辈,从而能推及到别人的长辈; 抚养自己的小孩,从而能推及到别人的小孩。 点评:孟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推行仁德,就好比弓手射箭; 弓手端正好姿势,才会发射。 箭头不能命中靶心,也不会去埋怨胜过自己的人; 反而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点评:“低头掩饰错误”与“昂头纠正错误”,就是做人的差别。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 道路就在旁边,却从远处去找它; 事情本来容易,却要从难处着手。 点评:孟子感叹当时的人们,舍近求远、弃易求难。 ![]()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真诚,是自然的道理; 求诚,是做人的道理。 做到真诚,而别人不动心,这种事没有发生过。 做不到真诚,别人就不会动心。 点评:孟子认为,真诚是自然规律,做人更是离不开真诚。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如果按照你的做法,去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捕鱼,永远也得不到鱼。 点评:成语“缘木求鱼”的出处。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不要通过个别文字,去歪曲词句; 不要通过个别词句,去歪曲文意。 要结合自身去体会诗人本意, 只有做到这样才会有所获得。 点评:阅读文学作品的正确原则。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称一称,就知道物品的轻重; 量一量,就知道物体的长短; 凡事都这样,人心更是如此。 点评:不亲身经历,便不会有深刻体会。 |
|